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8-09-11 12:00:00|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一切菩提行緣

引用來自於:http://video.enlighten.org.tw/zh-TW/a/a12/2974-a12_115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第113集~由  正莉老師開示:菩薩四攝法

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一)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歡迎您收看正覺教團電視弘法節目,目前正在演述的單元是《三乘菩提之入門起信》,今天要講《大乘起信論》卷1,馬鳴菩薩開示說:【或以四攝或以六度,乃至一切菩提行緣,以大悲柔軟心、廣大福智藏,熏所應化一切眾生,令其見聞及以憶念如來等形、增長善根。】(《大乘起信論》卷1)菩薩在人間示現時,會如同眾生一般地投胎、出胎、受學、成長、病痛等等,完全和一般人一樣,然後再應用四攝法或六度波羅蜜,乃至各種菩提行的因緣,以大悲柔軟心以及廣大的福藏與智藏,來教導所應該化度的眾生,使得眾生見聞解脫道與佛菩提道的正理,以及憶念如來的三十二大人相、八十種隨形好的佛地究竟功德,來增長眾生的善根。

      上一集講了四攝法與六度波羅蜜,今天要從一切菩提行緣開始講。什麼是一切菩提行緣?就是平常如何跟眾生解說三乘菩提,這些行為的緣起,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緣。也就是說,日常生活和眾生接觸的過程中,告訴眾生什麼是三乘菩提,當眾生想要修證三乘菩提時,也善巧方便地教導他們,應該具備哪些條件才能證得三乘菩提,這些都叫作一切菩提行的因緣。意思是說,想要修證三乘菩提,就必須要有各種菩提行的因緣,也就是說,想要修證三乘菩提,就必須要有各種次法的配合才能證得。在《阿含經》中常常看見四個字,譬如《中阿含經》說「向法次法」,又譬如《雜阿含經》說「法次法向」,都是在說明學正法必須同時趣向法以及次法,兩者都要兼顧,也就是說,學正法不能單靠一法,必須同時趣向法以及次法,才能有所成就。

      什麼是法呢?就是三乘菩提正法:聲聞菩提、緣覺菩提以及佛菩提,函蓋解脫道與佛菩提道。什麼是次法?就是次於三乘菩提的法,也就是修學三乘菩提時應該注意的事項,譬如修習定力、修除性障、修集福德等這些都是次法。為什麼要修次法呢?因為次法能幫助我們證得三乘菩提,就好比說想要橫渡到河的對岸,就必須要藉助船隻,道理是一樣的。

      首先講修習定力。定力很重要,定力是基礎,如果沒有定力,心識散亂,落在掉悔蓋裡,就無法證果,所以先要練五停心觀,先把心調伏下來,心性調柔之後有了定力,才能斷我見證初果,參禪才能得力。正覺所弘傳的無相念佛,屬於五停心觀的念佛觀,非常適合忙碌的現代人來修持。無相念佛的修持方法,就是《楞嚴經》中〈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法門〉的入門方便,非常殊勝,可以訓練學人擁有帶著走的定力,於行住坐臥當中都有定力,這正是參禪所須要的動中定力。所以來正覺學正法的第一步,就是先學無相念佛,有了第一步,就會有第二步、第三步,就這樣安穩地往成佛之道邁進。

      接著說修除性障。什麼是性障呢?就是五蓋——貪欲、瞋恚、掉悔、睡眠以及疑蓋。貪欲蓋是說對五欲——財色名食睡的貪愛;瞋恚蓋是說脾氣很大,動不動就發怒罵人;掉悔蓋,「掉」是說心高舉、散亂,喜歡攀緣,「悔」是說後悔、悔恨,其實「悔」反而多了一個障礙,所謂悔箭入心,拔都拔不掉,所以有掉有悔表示功夫不好;睡眠蓋是說昏沉、貪睡,喜歡賴床;疑蓋是說懷疑自己的能力,或懷疑法、或懷疑真善知識。五蓋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也會障礙學人修證三乘菩提,所以要伏除五蓋。

      接著說修集福德資糧。福德的範圍很廣,不單單是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的福德,舉凡練定力、除五蓋、護持正法、修三福淨業等,都函蓋在福德的範圍裡,也都屬於次法的部分。什麼是三福淨業呢?《佛說觀無量壽佛經》卷1,佛開示說,想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應當要修三福淨業:一者、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二者、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三者、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佛說觀無量壽佛經》)佛說三福淨業是過去、現在與未來三世諸佛成佛的淨業正因;三世諸佛之所以成佛,不能離開三福淨業。至於深信因果,那也是學佛的基礎,相信有三世輪迴、因果業報,這樣所作的一切修行,才得以功不唐捐。為什麼會有因果業報呢?因為每個眾生都各自有第八識如來藏在收藏自己所造的一切善惡業種,將來因緣成熟時,果報就會實現。譬如佛世時有一位阿羅漢,叫作牛呞比丘,為什麼被稱為牛呞比丘呢?因為他的腳長得像牛蹄,舌頭比別人長,就好像牛舌一樣,可以捲來捲去,每一次用過齋,他的嘴就在那邊嚼著、嚼著,呃氣又嚼著、嚼著,好像牛在反芻,所以就被稱為牛呞比丘,反而他的本名大家都不記得了。他為什麼會得到這個果報呢?因為往世嘲笑一個老比丘,老比丘年歲大了,牙齒都掉光了,吃食物時只能用牙齦磨呀磨,就好像牛在反芻一樣,他供養老比丘之後說:「師父啊!您吃東西怎麼像牛一樣呢!」就這麼一句話,五百世受這個果報。所以講話時要善護口業,每一句話都有因果。

      話說回頭,次法就是《大乘起信論》說的一切菩提行緣,這是修證三乘菩提的基本要件,如果缺乏菩提行的因緣,那麼三乘菩提的修證便無法成就。接著《大乘起信論》說以大悲柔軟心,就是要以大悲心以及柔軟的身段,應用四攝法與六度波羅蜜,以及各種菩提行的因緣來度化眾生;如果以瞋心、剛強的心來度化眾生,眾生會覺得很難親近,所以菩薩要以大悲柔軟心來度化眾生。

      《優婆塞戒經》卷1,佛說:「一切善法,悲為根本。」悲能拔苦,有了悲心,就會想要去拔除眾生的苦惱,所以菩薩要修大悲柔軟心,使得自己可以作到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表示已經發起了菩薩性,生起了大悲柔軟心,就可以漸漸成就六度波羅蜜。《優婆塞戒經》卷1,佛開示說:「六波羅蜜皆以悲心而作生因。」如果修習六度波羅蜜而不修悲,那六度波羅蜜的功德就生不起來;但是如果單單修悲,而不修六度波羅蜜,那又無法成就佛道。所以修悲以及修六度波羅蜜,兩者都要具足才能成就佛果。所以菩薩以修悲為上首,想要修學佛菩提就要先有悲心,如果覺得自己還沒有悲心,就要趕快去培養,悲心培養起來後就有了菩薩性,這樣在六度上的修學才能有所成就。

      《優婆塞戒經》卷1,佛接著開示說:【若人能修如是悲心,當知是人能壞惡業如須彌山,不久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人所作少許善業,所獲果報如須彌山。】(《優婆塞戒經》卷1)如果有人能修悲心,應當知道這個人便能毀壞累劫以來所造作猶如須彌山那樣大的惡業,這個人不久之後將會證得無上正等正覺。當他以悲心修習六度波羅蜜時所作的少許善業,將來所獲得的果報都會猶如須彌山一樣的廣大。如果能確實修習悲心,就能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因為難施能施,所以布施時就能具足布施波羅蜜,由於具足布施波羅蜜,所以就能漸漸具足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波羅蜜。換句話說,修悲的目標,就是要作到三件事:難施能施、難忍能忍、難作能作,這三法能作到的話,表示已經有了悲心,就可以漸漸成就六度波羅蜜。

      那麼應當如何修集悲心呢?就先要瞭解什麼因緣會生起悲心,也就是先要知道苦的因緣,再來修悲心。佛在《優婆塞戒經》說了三十六種苦的因緣,菩薩由於看見了這三十六種苦的因緣,因此生起了大悲心。這三十六種苦的因緣,在 平實導師著作《優婆塞戒經講記》有詳細的解釋,當心中生起了大悲心,心量廣大之後,就有膽量來學 世尊的正法,也就是正覺所弘傳的深妙大法——明心見性。也許有人說:「末法時代了,怎麼可能明心見性?」然後又想:「我算老幾啊!怎麼可能明心見性呢?」那就是心量不夠大,不敢求菩薩大法。也許有人發大願說:「眾生好可憐喔!我要去度眾生。」但是《大乘理趣六波羅蜜多經》卷5,佛說:「自疾不能救,何能救彼一切有情?」《維摩詰經》卷1,維摩詰菩薩也說:「自疾不能救,安能救諸疾人?」自己都到不了彼岸了,如何能度人到彼岸呢?所以《大智度論》卷49說:【若未能自度而欲度人者,如不知浮人,欲救於溺,相與俱沒!】(《大智度論》卷49)自己都不會游泳了,如何能救別人上岸呢?同樣的道理,度眾生之前必須自己先證悟,如果自己都還沒有證悟,那要如何度眾生呢?自己都不曉得悟是要悟個什麼,也不知道三乘菩提的內涵,那要如何去利益眾生呢?五祖弘忍大師說:「不識本心,學法無益。」所以發起大心要去度眾生之前,必須先求開悟、親證本心如來藏,才能進入佛法內門廣修六度萬行,才能自度與度他。

      但是第一義諦妙法甚深極甚深,本心如來藏的親證更是艱難,古時候禪和子尋訪善知識,往往千里萬里踏破多少雙草鞋,二十年、三十年求一個悟字了不可得。《六祖壇經》卷1開示說,善知識有大因緣,能夠度化教導眾生明心見性,三世諸佛、十二部經,都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必須求善知識指示才能得見。佛在經中也一再強調親近善知識的重要,譬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佛說:【菩提妙果不難成,真善知識實難遇;一切菩薩修勝道,四種法要應當知:親近善友為第一,聽聞正法為第二,如理思量為第三,如法修證為第四。十方一切大聖主,修是四法證菩提。】(《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卷3)想要親證大乘菩提妙果,有四種法要應當要知道:首先親近真正的善知識,然後聽聞正法攝取正確知見,聽聞之後還要加以思惟整理,因為光是聽聞不加以思惟,那只是知識,思惟整理之後,才是自己的思慧。然後再由思慧指導修行方法付諸實行,因此產生修慧;再由修慧轉折升進,而證得大乘菩提。

      所以親近真正的善知識,對學佛人來說非常重要,這裡提供幾個方法給大家參考:第一、真善知識不會破壞學人求悟的信心。如果有人說:「開悟啊,那是大菩薩的事!」這樣的說法,會讓學人失去開悟的信心,他不是真善知識。第二、真善知識能正確地教授參禪知見與方法,並且願意幫助學人開悟。譬如能以宋朝 克勤圜悟大師與大慧宗杲的禪風,幫助學人剋期取證第八識如來藏,這是真善知識;如果教人以定為禪,以虛空粉碎、大地落沉、一念不生為開悟,那是在誤導眾生,不是真善知識。第三、真善知識能指導學人悟後起修。真善知識本身不但明心、見性、過牢關,有禪定證量,也精通教門經論,能指導學人悟後起修。也許有人說,這樣的大善知識要去哪裡找呢?您來正覺就明白了。正覺設有禪淨班、進階班,還有增上班,有讓學人學不完的如來藏妙法。第四、不能看表相。不能以在家相或出家相來判斷真假善知識,因為大乘法只看證量,如果執著表相,就會與真善知識失之交臂,對面卻不相逢,那就很可惜了!

      時間的關係,今天就講到這裡。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