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11-13 12:11:20| 人氣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轉載)佛教徒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7/25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第25集~由 正源老師開示:佛教徒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三乘菩提學佛釋疑影音連結


各位菩薩

阿彌陀佛!

今天「三乘菩提之學佛釋疑」,我們要探討的題目是:佛教徒是不孝順父母的嗎?

認為佛教徒是不孝順父母,這其實是很大的誤會;反而從很多佛教經 典中我們可以看到,佛陀有許多地方教誡弟子們要孝養父母。像《增壹阿含經》卷十一有一段經文這樣子記載:【世尊告諸比丘:「教二人作善,不可得報恩。云何 為二?所謂父、母也。若復,比丘!有人以父著左肩上,以母著右肩上,至千萬歲,衣被、飯食、床蓐臥具、病瘦醫藥;即於肩上放於屎溺,猶不能得報恩。比丘當 知:父母恩重,抱之、育之,隨時將護,不失時節,得見日月。以此方便,知此恩難報。是故,諸比丘!當供養父母,常當孝順,不失時節。如是,諸比丘!當作是 學。」】(《增壹阿含經》卷十一)

另外像《佛說菩薩睒 子經》中 佛也這樣子告訴我們,佛說:【使我疾成無上正真之道,決皆是我父母養育慈恩。從死得生,感動天龍鬼神,父母恩重,孝子所致。今得為佛,并度國人,皆由孝順 之德。佛告阿難:「汝廣為一切人民說之:『人有父母不可不孝,道不可不學。濟神離苦,後得無為,皆由慈孝、學道所致。』」】(《佛說菩薩睒子經》)

經中甚至於有不少 佛陀以自己過去修行的行誼,來為弟子們強調孝順父母的重要性。譬如說在《雜寶藏經》當中,就記載了 佛陀為弟子們講述一則故事。

佛 陀說,從前有一個國家住著一個貧窮人,他只生了一個兒子。可這兒子卻生了好多子女,因為家庭貧窮,又遇上飢荒食物缺乏,竟然把父母活活給埋了,拿 節省下來的食物來養活自己的子女。附近鄰居問他:「你父母到哪去了?怎麼好久沒見?」他回答說:「我父母年老了,本來就將要死亡,我就把他們活埋了,將本 來要分給父母的食物用來養活子女,使子女能夠長大。」鄰居聽了他這樣說,覺得有道理,也跟著這樣作。並且一傳十、十傳百,這樣輾轉傳遍了整個國家,大家都 認為有道理;甚至國王也把它定為一項法律,要求全國人民都必須遵守。

唯獨有一位大富長者,他也只生了一個兒子。這個兒子聽國王頒布這樣的法令,深深不以為然,認為這是不對的。他心裏想著:有什麼方便善巧的方法,可能去除這項不對的法令,又不會觸怒國王呢?因為這國之中實在沒有正法經論可修學,於是他就先請他父親到遠方他國去遊學,以獲得正法的知見,然後再回來家中。等到父親年紀老大了,這長者子就挖了地窟,裏面施作成舒適的房舍,把父親安置在其中,並且按時供給妙好的食物。

這 長者子心裏想:「有誰能跟我一起來去除國王所頒布的這項不對的法令呢?」這時候天神現身對他說:「我可以跟你一起去作這件事。」於是天神就貼了一 張疏文在國王的城門上面,要國王回答四道問題,並且這樣子說,說:國王如果能夠正確的回答,天神就擁護國王;否則的話,七天之後就要將國王的頭碎裂成七 份。天神提問的四道問題是:一、什麼是世間第一的財富?二、什麼事是最令人愛樂、最令人快樂的?三、什麼的味道是世間最勝妙的?第四、什麼是世間最長壽 的?國王得到這張天神張貼的疏文之後,就促請全國人民:誰能解答這四個問題?如果能解答的人,想要求什麼事國王都會滿他的願。

不久,長者子就前往王宮,向國王解答問題。長者子說:誠信是世間第一的財富,修學正法是 最令人快樂的事,誠實語的味道是世間最勝妙的,智慧的壽命則是世間最長的。天神看到長者子解答了問題,心裏面非常的歡喜,國王也非常的歡喜。國王就問長者 子:「是誰教你這些答案的呢?」長者子回答:「是我父親教我的。」那國王再問他:「你父親現在還活著嗎?」長者子就說:「希望國王赦免我的罪,我父親實在 已經年老了,我違反了國家的法令,把他藏在地窟中。」長者子接著就向國王這樣子講,他說:

【大王!父母恩重,猶如天地,懷抱十月,推乾去濕,乳哺養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見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擔父,右肩擔母,行至百年復種種供養,猶不能報父母之恩。】(《雜寶藏經》卷二)

就是向國王說明:父母先是懷胎十月,等我們出生後,又時時懷抱著我們,推乾去濕,哺育我們長大;又教導我們人事的情理,讓我們得以安身立命,這都是父母努力所致;假使我們左肩擔著父親,右肩擔著母親,這樣行走百年,還提供種種的供養,也不能夠報答父母對我們的重大恩情。

國王聽了,就問長者子:「你解答了天神的四道問題,你還有什麼要求嗎?」長者子回答說:「我沒有其他的要求,只祈請大王能夠廢除活埋父母的這項惡法。」國王應允他的請求,廢除了這項惡法,並且公告全國:今後如果有不孝養父母的人,就要重重的加以治罪處罰。

講完了這則故事之後,釋迦牟尼佛就向弟子們說:「當時那個長者子就是我釋迦牟尼佛的過去生。我在當時為這一國除去了活埋父母的惡法,而成就了孝順之法;由於這樣的福德因緣,我終於能成就佛果。」

其他類似佛經中的典故非常多,可以說是不勝枚舉。由這些的經典中 佛陀開示的聖教都可以說明:佛教是強調學佛人應當孝順父母的,而 佛陀本身的前世的行誼更是確實地在履踐孝養父母。

此外,我們可以再從幾項佛教中重要的法義,來印證佛教對孝順父母的重視。

首先要說明的是,因果報償歷歷不爽的因果法則,是 佛陀重要的核心教義,所謂「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佛教認為,因果酬償的法性,正如同一切人可見種子種在田裏,時機成熟就會萌芽、成長、結果的世間現象一樣;因此佛教中 就以「田」來譬喻,建立了「福田」這一個名詞來說明因果酬償的現象,以及因果酬償過程中確實存在的法性。說人們在履踐德行,也就是在造作善的業行,比如說 布施等的時候,就好像是農夫把種子播種在田地上;將來因緣成熟,種子必然就會發芽成長,會開花、會結果。能受用福業的果報,就以福田來作譬喻,而造作善的 業行就稱為種福田。說修養品德、眾善奉行,將來必定會獲得大大的福德;就好像農夫擁有肥沃的良田,翻土耕田,調和土壤,使得適合耕種,然後在適當的時節播 種,順應節氣而生長,清除雜草,又沒有碰到天災,這樣將來一定會有豐碩的收成。

以種福田來比喻布施等行善造作善業,代表著幾點重要的意涵。

第 一,本少利多。種下了一顆水稻的種子,成熟後可以結出一百粒的稻子;種福田也像是這樣,只要少許的善行,將來就能夠獲得廣大的福德。例如《佛說罪 福報應經》當中,在這個經裏面,世尊對阿難尊者說:【「罪福隨人,如影隨形;殖種福田如尼俱類樹,本種之時為種幾核?」阿難長跪叉手答佛言:「種一枚核, 稍稍漸大,收子無限。」佛言阿難:「施一得萬倍,言不虛也!」】(《佛說罪福報應經》)佛陀以尼拘陀樹來比喻,種下一顆尼拘陀樹種子,成長後可以結出無限 量的種子;同樣的道理,布施也像這樣,將來因緣成熟後,可以得到百倍乃至無量倍的報償,真實不虛。

第二個意義就是說,田有良莠之分,以田的良莠來比喻所獲果報的勝劣差別。同樣種子,種在貧瘠之地,收穫比較少;種在肥沃的良田,收穫就比較豐碩。

第 三就是自作自受。每個人所種的業種,後世果報都是各自所擁有,所累積的福報他人不能奪取,也無法過戶給別人。譬如《毘耶娑問經》卷一裏面,佛陀這 樣開示:「如是施福非有聚處、非有形相,如是施已,施者身亡,施福不離,如影隨形。是名施者得福報果,果福不失。」(《毘耶娑問經》卷一)說布施所得的福 德跟施主本身和合在一起,就好像影子會一直跟著身體,永遠不離施主。而且,不論是行善得福,或是造惡受殃,都是自作自受,親如父子,也不能代受。比如說在 《般泥洹經》裏面這樣講:「夫志、行、命三者相須,所作好惡,身自當之;父作不善,子不代受,子作不善,父亦不受,善自獲福,惡自受殃。」(《般泥洹經》 卷一)

第四點就是,種子不失不壞,必須受報後業才會消失。 業行過去了,並不是就消失不見了,而是落謝為種子,就是功能差別,然後集藏在每個人的第八阿賴耶 識中。不論造了惡業,成就了惡業種子,或者是造了善業,成就了善業的種子,雖經百千劫,業種也不失壞;只有等因緣成熟,種子現行受了業報,當報盡後,善惡 業才會消失;並不是看不見就表示善惡業的種子消失了。譬如,佛陀在《毘耶娑問經》裏面這樣講,說:【如是施報不離施主,未熟不受,命行不盡不得施報。譬如 樹王尼拘陀子,其子微細,種之在地則不可見,至樹生時方乃可見。施主施福亦復如是,和合熟時乃得果報。】(《毘耶娑問經》卷一)當行善後沒有看到善的果 報,就好比種子種在地上,要去找也找不到,等到樹木長大後才能被看見;行善得福也是這樣,因緣和合成熟時得到相應的果報,才會知道原來是曾經種下善行種 子。這就是福田的四個重要的意涵。

佛法中對福田也有所分類,有分為二種福田:第一是悲田,就是慈善事業,救濟孤苦貧窮,都是屬於悲田;第二是敬田,恭敬、尊重、供養佛法僧三寶以及父母、師長,都是屬於敬田。也有將福田分為報恩田、功德田、貧窮田這三種。報恩田是指父母、師長、和尚;那功德田則是,從最初只知道佛法修證方向的這個向位的修行人,乃至於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無上正等正覺的十方諸佛,這個是功德田;另外貧窮田,則是一切貧苦困厄的人。

從這些分類很清楚,佛教是將父母的地位,和師長、和尚甚至與佛法僧 三寶,同樣恭敬看待為敬田,都是一切人天應當恭敬的。而且因為父母給予子女養育教導的深恩,即使子女盡千萬年承事奉養,也不足以報父母深恩。父母對於子女 的恩德是世間最上,因此經中也將父母與諸佛及師長、僧寶並列為報恩田。從《雜寶藏經》中記載了 佛陀對弟子的開示,那就更為具體明白了。

經 中講:【(一時)佛(在舍衛國,)告諸比丘言:「若有人欲得梵天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梵天即在家中。欲使帝釋在家中者,能孝養父母,即是帝釋 在家中。欲得一切天神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當知一切天神已在家中。但能供養父母,便為和上已在家中。欲得阿闍梨在家中者,但供養父母,即是阿闍梨在其家 中。若欲供養諸賢聖及佛,若供養父母,諸賢聖及佛即在家中。】(《雜寶藏經》卷二)

就是說,孝養父母所得的福德,與供養一切天神、一切僧寶,乃至供養佛所得的福德相同,完全沒有差別。

再者,佛教中 有所謂的五逆罪,是五種極端重大的惡行,就是殺父、殺母、殺阿羅漢、出佛身血、破和合僧。五種惡行中,只要任犯一種,就會墮於無間地獄,所以又稱為五無間 業,或稱為五無間罪。無間地獄就是一般人熟知的阿鼻地獄,無間地獄有五種無間:第一是趣果無間,造此業之後,捨離此生,下一生直接就下墮阿鼻地獄受苦果, 中間沒有其他的善惡道的間隔;第二是受苦無間,造了這樣的業的果報,在一劫之中苦苦相續,無有斷絕;第三就是壽命無間,造此業下墮到阿鼻地獄,地獄身的壽 命長達一中劫之間,萬死萬生,無有中斷;還有第四則是身形無間,是說阿鼻地獄縱橫八萬四千由旬,造此業入於這個地獄中的有情,他的身形也遍阿鼻地獄,遍身 受苦,無可躲藏;第五則是罪器無間,下墮到這個地獄的有情,得要面對劍樹刀山、鑊湯爐炭、烊銅鐵汁種種的刑具,備受諸苦而無有休歇。因為父母辛勞生養子 女,子女應當竭力孝養以報父母恩;卻反而加害於父母,這是天理人倫所不容,像殺阿羅漢聖人及傷害佛陀的罪過相同,都要受到這極重的無間苦報。

另外,淨土三經中,《觀無量壽佛經》也明白的這樣子告訴我們,想要求生西方極樂世界,就要修三福淨業。三福淨業呢,第一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是受持三歸,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則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這三福是眾生往生極樂世界的正因,也是諸菩薩清淨自己將來佛國淨土的無漏修因,所以稱為凈業。三福淨業也是把孝養父母列為首要。

從這些的舉例都可以證明:佛教絕對是強調孝順父母的。修學佛法佛教徒又怎麼可以不孝順父母呢?如果有這樣的情形,一定是他受到不如法的教導,導致觀念偏差;這樣的修學佛法,想要成就佛道,根本就是緣木求魚,無有是處;因為學做人尚且做不好,要如何學佛呢?

而修學佛法菩薩道,對於父母的孝養也不應該離菩薩的慈悲。就是要給予父母以安樂的以及利益,就是要依 佛陀教導的正確的法義,不但要溫言軟語,奉養順從父母,讓父母得到一生安樂;更要循循善誘,引導父母也來親近佛法,受持三歸,進而也發起菩提心,世世常行菩薩道,永不入三惡道。這才是給予父母未來無量世的重大利益,才是最好也是最殊勝的報父母恩。

今天我們討論「佛教徒是不孝順父母?」這個問題,就解說到這邊。

阿彌陀佛!

台長: 菩提
人氣(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正覺電視弘法4-6輯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禪師、律師、法師是什麼?
此分類上一篇:(轉載)如何做佛事?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