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來自於:http://www.enlighten.org.tw/dharma/6/119
三乘菩提概說第119集~由 正偉老師開示:佛教宗派總說(上)
各位電視機前的觀眾朋友們:
阿彌陀佛!
您現在所收看的節目是「三乘菩提概說」。佛教正覺同修會,為了大眾學習三乘菩提,所以把所應該具有的一些基礎知見,在本課程當中整理為大眾宣說。
上一次我們講到了在 阿難的時代,不過 世尊入滅幾十年,可是整個教團就已經變質了,教團當中敗壞到竟然 阿難找不到一個可以繼承正法的人,所以最後 阿難便把法傳給了邊地罽賓國的末田地。
上一次我們還說到,即使是 世尊在世的時候,佛教也從來沒有成為過印度最大的宗教;
因為,傳統吠陀思想的婆羅門教,跟印度原住民的這一些新沙門主義六師外道,後來漸漸地融合而成了印度教,這才是印度文化的主力。譬如說
佛陀年輕的時候,整個印度都是籠罩在這兩股思想之下,一切的宗派都從這兩個思想當中衍生出來。等到
佛陀出世弘法以後,大家還記不記得?佛陀花了很多的時間,去評破這一些六師外道;甚至是亦步亦趨,外道們到了哪一個大城說法,佛陀就跟在後面隨之破斥。
而現在的考證發現,許多在佛法中護教的國王,例如頻婆娑羅王、阿闍世王,他們的作法是平等地對待傳統的印度教徒,以及新出現的佛教徒,並非是佛教一支獨大。例如,像是阿闍世王身邊的御醫耆婆,同時也是 佛陀的御醫,他本身的身分,就是新沙門主義外道的這一個Lersi魯士的修行人,只是說他特別擅長於醫術。當然我們完全可以說,像耆婆醫王,他是菩薩示現為外道,混在外道之中,以度化這一些外道眾生;因此他才會介紹阿闍世王,說 佛陀是我們唯一的依怙,於是要阿闍世王去歸依 佛陀。但是這也反映出,當時外道才是整個國家中人數最多、力量最大的宗教。
瞭解了這個背景之後,那在 佛陀滅度了以後又是如何呢?傳統上,我們將孔雀王朝的阿育王,當作是佛教史上最大的護法國王。許多的佛教典籍裏面都記載著,他是如何的大興佛教,如何的讓佛法興盛於全世界;他派出的佛教弘法團,甚至把佛教傳到了中國等等。其實這一些都是佛教徒自己的記錄,如果對比著其他人的文獻,包括阿育王自己派人刻在金屬、刻在石頭上的這一些銘文,就會發現事實不完全是如此。阿育王同時支持著印度一切的宗教,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宗教;雖然他個人似乎是比較醉心於佛教,但是佛教的力量,並沒有駕凌在其他的宗教之上;代表民間非佛教的力量,包括阿育王身邊的王宮大臣們,是非常強大的。
如果說阿育王——最大的護法之王,這個時候他已經用政治力介入了佛教的弘傳,尚且如此;那麼在兩千五百多年當中,根據持平的證據,佛教可以說從來沒有擁有壓倒性的力量。印度教才一直是印度文化的主力,只是它有的時候沉潛於民間,有的時候活躍於政治舞台上。這就是告訴我們,佛教自己如果衰敗了,弟子們無法繼承到 佛的正法,那麼外面外道的力量就會像排山倒海一樣的滲透進來;然後菩薩們就只好轉世出世,重新的正本清源。整部印度佛教史,大抵上就是這樣的情況,不斷地在輪迴。
前面說到,佛才入滅不久,阿難長老還在世的時候,佛所嫡傳的核心教團——摩掲陀國的教團,就已經開始在轉變了;正法漸
漸地失去,邪僻之法成為主力,連
阿難長老本人也無力改變;即使是他在入滅之前顯出了種種的神變,也改變不了這種趨勢,所以只好把法脈傳給遠方邊地的教團。當然這也是因果所使然,注定要出
現的結果;然而它的背後原因,也是因為證果之人多半會往生到他方天界的世界。例如在經上說:證得初果須陀洹的人,就會人天往返,此生結束以後,就直接往生
到天界去了,二果三果皆是如此,四果人則是直接去入涅槃了。大菩薩們跟著 佛又去了他方世界弘法,所以就會有這種情形出現。
各位認為:在 阿難入滅以後,再接下來的印度佛教,會變成什麼樣子呢?是比較好呢,還是比較糟呢?整個佛教僧團中,沒有證果的凡夫多,證果的聖僧少,接下來的僧團,似乎被這一些未證言證、增上慢的凡夫僧給把持了;而凡夫僧們彼此又互相不服,所以僧團就會一再的分裂,成為部派佛教,這就是為什麼後來會出現有這麼多種有關於佛法第一義諦的見解。至於菩薩僧團雖然未曾分裂,但是以在家人為主力的菩薩僧團,向來沒有固定的組織,以宗族的型態散居於各地,所以一向是默默無聞的。
那我們先停下來歷史的探索,來談談後來的佛教中,有關第一義諦,也就是佛教終極的思想,它出現了哪些的種類。玄奘法師對於這一些未證言證、不了義的部派思想,作了完整的整理,藉著翻譯《異部宗輪論》這一本書來闡述。而真正的佛法正法的了義思想,也放在他的各種著作當中,以《成唯識論》集其大成。對於五時三教的法義,窺基完全同意,並且把
佛陀前後三個階段所說的三教說,把它說為三時。也就是 窺基大師所說的三時,是依循著
佛在《解深密經》裏面所說的三時法教;這個部分,玄奘法師把它說為三種法輪,三者的基本綱領是完全相同的。也就是說,任何一位真正親證了真如如來藏的菩薩,為眾生說法的時候所必然採用的次第,也就是先說解脫道,然後說般若總相智、別相智,最後才是不共三乘的唯識一切種智。
窺基並且參考了當時印度佛教的變化,把各個時期流行在印度的法教,將它們整理起來。把這些思想由淺至深,由外道的凡夫地,講到學佛的凡夫地,由二乘的解脫道,最後是究竟大乘的成佛之
道;將各個宗派的第一義諦分為八種,叫作八門宗義,它函蓋了古今中外一切佛門中的中心思想。例如,基大師在《說無垢稱經疏》裏面說到八宗,就是所有佛教的宗派都會採用的、由淺至深的八門宗義。
八門當中前四門純粹是二乘的性質,它們分別為:
第一個、我法俱有宗:謂犢子部等,彼說自我與外法兩種,都是實有法,立三聚法:一、有為
之聚;二、無為之聚;三、非有為非無為聚。前二聚是指外法,
第三聚是指自我。另外還有五德藏法:一、過去;二、未來;三、現在;四、無為;五、不可說。自我即是不可說之法,不可說是非有為非無為。主張這種觀念的,
主要是指犢子部、法上部、賢冑部、正量部、密林山部,這五種小乘部派的立場。這些部派以三聚法和五德藏為實有,三聚法中現在法以及五德藏裏面的未來、無
為,這個乃是外在的法;三聚法中,非有為非無為這一聚法,以及五德藏裏面的不可說,乃是指內在的我。這些部派它是以我、法俱實有為其宗義,也就是說,不管
是外在的諸法,或是內在的自我,它們都是真實存在的現象,不能夠說它們是沒有。
第二宗、有法無我宗:謂說一切有等,主張外在的諸法是存在的,但自我不存在。他們認為,
外在的諸法可以分為兩類:一、名法;二、色法。或者又把外法
分為四類所攝:過去、未來、現在以及無為法。或者把外法分為五法所攝:心法、心所法、色法、心不相應行法、無為法。這一支部派主張一切法皆是實有,但是在
法中卻找不到我的這個法;因此說,一切有部它是以有法無我,當作是它的宗義。這種思想主要是一切有部、雪山部、多聞部,這三支小乘部派的立場。特別要講到
的是說一切有部,這是所有二乘部派當中,人數最多、勢力最大的一支,幾乎可以代表二乘宗主流的思想。
第三、法無去來宗:謂大眾部等,說有現在法及有無為法,而過去法、未來法體無用故。他們
主張在一切法中,現在跟無為這兩個法是實有的,過去法和未來
法沒有實體,也沒有實用;因此說,他們是以法無來去當作是宗義。這主要是大眾部、雞胤部、制多山部、西山住部、北山住部、法藏部、飲光部,這七支部派所用
的。
第四個、現通假實宗:彼說無去來世,現在世中諸法,在蘊可實,在界處假,隨應諸法,假實
不定,成實論等經部別師,亦即此類。這主要是指說假部的主
張,他們認為,不但過去法和未來法無有,在現在諸法中只有五蘊法,也就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法的本身可以說是真實的;但是十二處——六
根、六塵,或者和十八界——六根、六塵加六識,這也是虛假之法。因此說,它是以現通假實當作宗義。
以上的四宗,只有小乘採用這種宗義;下面的第五跟第六這兩門,兼通小乘與大乘,也就是說小乘跟大乘的宗派,都有這樣的主張。他們分別是:
第五、俗妄真實宗:謂說出世部等,世俗皆假,以虛妄故;出世法實,非虛妄故,這是說出世部的立場。這一個部它主張所有世俗的法,包括五蘊法在內,都是虛妄的假有法,不是真實法,只有出世間法是真實法;因此說它是以俗妄真實為宗義。
第六、諸法但名宗:謂一說部,一切我、法唯有假名,都無體故,這是一說部的立場。一說部
主張,一切存在的法,包括自我以及外法,都是沒有實體的,但
唯有假名。是說由於我與法都沒有實體,那沒有實體的話到底有什麼東西呢?如果說要有什麼東西的話,那就是你我心中對於這個法的認知,除此之外是沒有的,也
就是性空唯名。因此說,它是以諸法但名,任何的法都只有名義,以此為宗義。這其實就是指中觀的應成派思想,Mādhyamaka Prasaṅgika這一支,這個思想是源自於印度教中辯論術的法則。到底它跟佛教有什樣的關係呢?一般的人都說,中觀應成思想是佛護論師Buddhapālita所創立的,其實這是一代傳一代不求勝解的一個錯誤;因為這種技巧是早就已經存在於印度教,以及部派的佛教裏面了。這個思想大大的影響了後來的佛教。裏面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今天由於時間的關係,就先為各位介紹到這邊。我們下一次再為各位報告。
阿彌陀佛!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