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8-02 17:00:00| 人氣3,267|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愛情之外」(17 & 18/100)《藍色情挑》&《白色情迷》

推薦 1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藍色情挑》Trois couleurs: Bleu     1993年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作品 

《白色情迷》Trois couleurs: Blanc     1994年     克里斯多夫奇士勞斯基作品



《藍色情挑》開始於一場車禍,奇士勞斯基還特別設計了一個等著搭便車的男孩作為見證者,他看著一輛汽車對他視若無睹地呼嘯而過之後,又百無聊賴地玩起手上的劍玉來,沒想到這次居然一試成功,而緊接著,就傳來了刺耳的煞車與撞擊聲。奇士勞斯基似乎相信,當某些隨機的好運出現同時,噩耗也會伴隨而至,就像在後來的《紅色情深》中,似乎只要女主角玩拉霸機中了獎,倒楣的事情就會跟著來臨。這個搭便車的男孩在片中,不只帶著觀眾目睹了這場車禍,在影片的中段又再度出現,他找到了倖存下來、孑然一身的女主角,要歸還他在車禍現場撿到的一條金色十字架項鍊,並且想要解決他心中的一個謎團:女主角丈夫死前的遺言:「現在你再咳一次看看。」

女主角聽後低下頭來看似啜泣,卻其實匪夷所思地笑了起來,她解釋說,那是她丈夫在撞車前說的一個笑話,內容是關於一個久咳不癒的人去求診,醫生給了他一顆藥丸吞下,接著才告訴他,那是全世界最強效的瀉藥,然後說:「現在你再咳一次看看。」

十多年前看時,只覺得這是個無關緊要的冷笑話(目的只為了讓女主角在回顧她人生最大悲劇時,不可思議地笑出來),但到了現在重看,才突然讓我意識到這個段落(包含象徵信仰與愛的十字架),或許正包藏了創作者最重要的意念,也就是自由的解釋。



第一次看完《藍色情挑》後,我在日記裡寫下自己的感想:擺脫束縛不是真正的自由,釋放心靈才是。現在想起來只覺得十分可笑,什麼是自由,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心靈的自由又是什麼?當時似乎沒做任何深究,只當是一種口號與想像。而當我這些年多看了一些奇士勞斯基的電影後(當年得金獅獎的《藍色情挑》讓我初識奇士勞斯基,而後才開始從錄影帶和影展陸續補回他過去的作品),現在再回過頭去理解《藍色情挑》,讓我發現,或許宿命論者奇士勞斯基對自由的觀點,更接近於理性主義者史賓諾沙的哲學理論。

和奇士勞斯基有點類似,言必稱神的史賓諾沙卻也最常被批判為無神論者,他主張神即是自然,包含著一切可能的屬性,而這個宇宙的一切,都是在已成定數的因果關係中發生(就像幾何學裡的前提、邏輯推論、結果),人並沒有自由,也沒有所謂的自由意志,你任何一刻的行為與決定,都並非為自己作主,而是由更之前的種種原因所導致。而人僅僅所能夠擁有的自由,就是不被動地受外在力量所驅使,不讓未經思考的激情/熾情所操控,而把因果關係內化為理性的認知。也就是說,這樣的行為是來自於對起因的理解,以及對自身存在利益的追求,是內在徹底思考過的結果,於是,即便一切行為皆是定數,但人卻能在其中獲得他唯一可能的自由。

從這樣的角度來看那個荒謬的笑話,似乎就能得到一些趣味。咳嗽是一種本能的衝動,對於外在物質對呼
吸道侵擾的抵抗,或是對於內在呼吸道發癢不適的紓發,看似是理所當然的反應,但如果是一個吃了強力瀉藥的人呢?咳嗽可能就不是那麼理所當然、要來就來的生理反應了,這樣的情境下,人就必須要去考量,是要選擇舒暢地咳一咳,但極可能就會難堪地拉了一褲子,或是要盡其所能地抑制住咳嗽的衝動,以避免另一項生理反應的出糗。而人身上真正且僅有的自由,就出現在那理解、思考並做出選擇的時刻。



在《藍色情挑》中,奇士勞斯基仍設計了大量的機緣巧合與連鎖反應,讓整部憂鬱的電影被包裹在一種宿命的氣氛裡,特別是女主角發現已故丈夫婚外情的離奇過程,創作者還特別透過台詞來強調,如果當初她被逼著收下了丈夫的遺物,或是收下遺物後便丟進火裡燒,可能早就發現,或是永遠也不會發現了。這裡所彰顯出來的,並不是人生有著許許多多的可能性可以去探尋,相反的,是讓我們更意識到人生這一切其實早就已經註定,看似沒有選擇,也沒有自由。

那究竟我們還可以做些什麼,去獲取生命中的自由呢?是斷絕一切關係與情感的牽絆?是失去記憶遺忘一切﹝女主角的母親﹞?是挑戰極限追求生死一線的解放(母親看的電視節目)?還是死亡?可以是,也可以不是。重點並不在於做了什麼,而在於行為的決定過程中,我自己的理性思維是否可以成為充分原因(可清楚推論其結果),亦或只是毫無抵抗地被情感與衝動牽著跑,成為奴隸般的存在。

我們可以看到女主角面對生命巨大變故後所做出的幾個直接反應:服藥自殺、傷害自己去感受疼痛、任意的性愛、丟棄過往的記憶開始新生活、宣洩體力、孤立自己……還有其他人期待她做出的反應:哭泣、分享傷痛、找尋新的依靠、延續丈夫留下來的志業……這些都是被動情感,出發的動機或有不同,但都是簡單而直接地,隨意讓巨大的情緒潮流淹沒自己,在其中看似安然地、不費力地擺盪著,這當然沒有自由。奇士勞斯基在電影中拍出了這種隨波逐流、無法自己的恍惚感,很多時候,銀幕會突然整個黑了下來,只剩下那安魂曲或葬禮進行曲般的音樂,接著我們才發現,那並不是電影語言中習慣的淡出過場,因為當影像再現時,則又回到了先前的畫面上,感覺就像是人的暫時昏厥Syncope一般,失神了又醒過來,一時之間會對當下的情境,感到有些莫名的迷惑與不真實感。

這是人性的枷鎖,激情支配下的不自由。



那什麼時候,我們才開始看到自由的微光呢? 我覺得是當深夜裡,女主角接到了從事特種行業的鄰居求救電話那時,不知為何(或許是為了報答清理老鼠的事吧)原本只想獨善其身的她,竟大膽涉險地來到了龍蛇混雜的風化區,連要做什麼都不知道,只想要去幫助那個女孩。觀眾們提心吊膽地跟著女主角進到陰暗妖異的聲色場所中,結果才發現不止沒發生什麼大不了的事,而且狀況早已經解除了,但求助的女孩卻仍感激涕零地對她說:妳肯來這裡就是救了我。是的,即使無法改變任何結果,但行為與決定的本身,即包含並展現了理解與面對的意義,因此,這裡面就有了自由。

於是,就在這個事件裡,女主角意外地發現了死去丈夫出軌的秘密,以及好友竟取得她已銷毀的歐盟音樂會樂譜,並準備要繼續完成的宣示,她情不自禁地再次涉入自己的過去,並開始用不同的態度來延續已死去的生命。 我們或許可以從情節的前後對照中,看到某種不自由與自由的反差(這當然不全然符合史賓諾沙的哲學):賣掉莊園是逃避的激情與衝動,留下莊園傳承是理性思辯後的取捨;找一直暗戀著她的老友來做愛,是自我厭棄的情緒,反過頭去找他纏綿,則是體會過深情與疼痛後的理解;那在腦海中迸發的旋律,是暈眩中的靈感片段,而譜寫在樂譜上仔細講究對位、配器與詩詞的音樂,才是結構完整、震撼人心、呼喚普世價值的美學。只有當人們理解了自身捆綁在因果鏈中的宿命,理解了自身的不自由,而願意將行為的起因內化到自己思考裡,如此,所激起的行動才可能是帶有自由的(雖然行動並無不同)。於是,原本被認為應該要哭卻始終不哭不叫的女主角,到了影片的最尾聲時,才終於流下淚來。那樣的淚,和最初始聽聞惡耗時的淚,就意義上來說,自然就大不相同了。




相近於《藍色情挑》中大部分的時間都在描寫生命的不自由,《白色情迷》主要的內容也在於呈現人類的不可能平等。這並不是政治哲學上的分析,就像我們很難以彌爾的【論自由】來理解《藍色情挑》,也同樣無法用羅爾斯的【正義論】來思考《白色情迷》,奇士勞斯基的觀點是更形而上、更帶著點宗教性的, 但在《白色情迷》的最開始,他卻以一個非常世俗性代表正義(正義即公平)與平等的場所:法院,做為影片的破題。這是一樁離婚官司,司法被迫去介入人與人之間的感情衝突,一個是死板板的法條判例,一個是複雜隱晦的心靈狀態,怎麼可能做得到公平?在這裡,創作者似乎開宗明義地指出,人所試圖去達成的平等,都是枉然。

而其中最難界定也最不可能達到平等的,莫過於愛情,誰愛得多、誰愛得少?為什麼愛、愛的是什麼?可以付出多少、應該獲得多少?完全是無法衡量,純粹是一個願打、一個願挨的,永遠都不公平,卻也永遠都心甘情願。奇士勞斯基巧妙地從這對怨偶中,再拉出關於男性女性的﹝性的權利位階﹞、國籍身分的、社會階級的不評等,反反覆覆地逼現這人類無解的困境。

而且還不只是那源自於性別、階級與身分上的不平等,這不平等的落差還因為彼此的剝削而持續擴大,扭曲、構陷、欺騙、勾心鬥角,我們在回到了波蘭後彷彿變得有點輕挑放鬆的劇情裡,反而看到越來越清楚的人性惡意與權謀,探戈舞曲的音樂聲中,彷彿你進一步、我退一步,我進一步、你退一步地,競逐著主導與控制權,結果卻都是殘酷與傷害。




多年前的筆記中,我寫下「沒有真正的平等,只有流動如蹺蹺板般的平等」,在這次重看中,我似乎很難再這樣理解這部作品中的平等意念, 因為即便如蹺蹺板,但故事裡的人們(真實世界亦然),並未曾在這樣的流動狀態中得到平衡,就算是影片最後那美麗的法國妻子用手語表達自己的愛,暗示著可以重新開始的未來,這次看我怎麼卻覺得像是《愛情影片》最後那望遠鏡裡自我撫慰的幻覺,又像是另一場男女戰爭的開端。

那麼平等在哪裡?什麼才是真正的平等。在暗夜鐵道上那場買兇自殺的戲最後,氣喘吁吁的男主角對著驚嚇過度的友人說:「每個人都在受苦。」友人說:「我只想少受一點苦。」 是啊,世界上真正而且唯一的平等,就是每個人都在受苦,而且每個人都會死亡。就如叔本華所揭示的,1. 生命永遠都是擺盪在渴求的痛苦與無聊的倦怠之間,2. 傷害別人也等同於一種自我傷害
(表象不同但意志是同一的)。那探戈舞步般的進進退退,看來便不再是一種優美的平衡,而是一種無望的迴圈,傷害人的,與被傷害的,都永遠困在那苦難的牢籠裡。

就如電影一開始,男主角將自己鎖在行李箱中,影片的最後,女主角被陷害關進了斗室裡,一具棺材,封進了一個男人的身份,與一個女人的自由,自始至終,無論怎麼掙扎,人都逃不出慾望與感情的侷限。也因此,受苦是常態,死亡是必然,這便是平等的真相。





(全文完) 

台長: 牛頭犬

Fred
牛頭犬老師您好:

我是杰德影音的員工,Fred,今年我們與第三屆台灣國際酷兒影展合作,想要邀請老師來看片。我已經向老師的臉書發訊息,不知道老師有沒有收到?或者老師方便用email與我聯絡嗎?

謝謝老師,
靜待您的回音。

祝 順心
Fred
2016-08-26 10:34:47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