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愛看美眉》J'aime regarder les filles
浪漫,可以是一種不自量力的勇氣。
1981年的法國總統大選前夕,從鄉下到巴黎來讀書的窮學生普利莫,意外溜進了一場豪門子弟的派對,愛上了富家千金蓋布希兒。沒有背景、口袋空空、學業不精、也一無長才的普利莫,有的只是超乎想像的軔性,與不在乎他人價值評判的勇氣,就算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地追逐他的愛情...
原法文片名「我愛看美眉」源自於法國1981年轟動一時的流行歌曲,那一年,密特朗獲選成為法國第五共和的第一位左派總統,對於許多帶著理想與憤怒的年輕世代,以及藍領階級出身的勞動大眾來說,這是一個很大的震撼與鼓舞。當時,從皮卡第鄉村來到巴黎都會的編導費德希克洛夫,見證了這個歷史的時刻,感受到整個國家處在一個轉變契機中的那種興奮與不確定,而在三十年後,透過這部劇情長片處男作,他不僅想要去回顧那青春時期酸澀的生活體驗與浪漫戀情,更想要在電影中,為那個時代,留下一個能夠呈現社會氛圍與階級衝突的印記。
導演洛夫採取了一種較激烈的態度,並非風格,去看那個獨特的年代。他不只是去強化兩個族群、或兩個世代間的對立,更以他特立獨行的男主角,種種近乎幼稚、脫軌又不負責任的行徑,凸顯出相較於屬於傳統社會階級下,那些安逸保守的人們,這一批來自於新一個世代的青年,所採取的覺醒與反抗姿態。
而對比那個年代中,勇於去衝撞、去追求,就似乎能往夢想更近一點的浪漫氣息,創作者似乎也暗示著現今法國社會,某種又回到保守功利取向的壓制與沉悶。
You’ve made a political film?
No, I’m more a romantic than an activist. Above all, I’ve made a love story. And a film about
adolescence. And more specifically: about immaturity and its drawbacks…In fact, I’m campaigning
for immaturity
《拼貼幸福》Broken
對暴力與謊言的退讓與淡漠,是對家庭與社會裂痕擴大的容忍。
改編自英國作家丹尼爾克雷的首部小說,描述北倫敦三個殘缺而蹣跚地追求平凡幸福的家庭,如何因為一場惡意控訴與暴力事件,無力地掉進骨牌效應般的連環困境之中。故事的靈感取自於哈波李的經典文學「梅崗城故事」,透過一個女孩的眼睛,看見小鎮中人與人間的歧視與衝突,以及種種人性中的軟弱與無助,但在此同時,也參雜著善意與諒解,因而有喜有悲、冷暖交織。除此之外,故事也細膩多面地呈現托爾斯泰所謂「不幸家庭的苦難則大不相同」的意涵,讓三個家庭中親子間的難題,成為一道道刻意隱藏的縫隙,在安穩的表象下,只怕稍一震動,就會無情地碎裂開來。
劇場出身的導演魯佛斯諾利斯在這部電影處男作中,精采地抓住了故事中那股劇力萬鈞的張力,以及悶燒蠢動的暴力特質,逼得觀眾不由得屏氣凝神、揣揣不安。但在描繪青少年在成長過程中,對於世界、對於生命的種種失落與疑惑,他又以神似於葛斯范桑般的風格與手法,以晃動的手提攝影、謎樣夢幻的影像、民謠風的音樂,呈現出他們心靈中那帶著甜蜜與感傷、希望與絕望的情感面貌。
在知名演員提姆羅斯與席尼莫菲的幫襯下,初試啼聲的年輕女演員愛蘿絲勞倫斯出色地演出了小女主角的青澀、稚嫩與善感,而她為影片中兩首曲子的獻唱歌聲,更完美地傳達出影片那純真無辜的視角,讓那無法抵抗的悲劇,更叫人心碎無奈。
《無人歌頌的懺悔》Le Repenti
選擇離開,卻只看得見往回頭走的路。
1999年阿爾及利亞軍政府,為了弭平與伊斯蘭聖戰組織間長達七年的內戰,宣告了「公民協議」,讓願意從游擊隊卸甲歸田投降的反抗軍,獲得無罪的赦免。從深山營地「悔悟」叛逃的哈席,回到闊別多年的家鄉父母身邊,並向警局投案,然而卻無法得到真正平靜安全的生活,鄉裡的村民對於游擊隊的暴行無法諒解,警方則依在試圖從他身上套出其他的黨羽,最後的生存之道只有逃到國外,而他唯一能想到的籌錢方法,竟然是去揭開一道永遠癒合不了的傷疤。
內戰後從法國再度返回故鄉拍片的阿爾及利亞導演阿魯雅希,從一則報導中構思出這個故事,將焦點放在一個年輕、衝動、只想擺脫過往泥淖的悔悟者身上,專注地用鏡頭追蹤著不太有表情的他,看他的掙扎,以及被宿命無情拉向回頭路的歷程。編導刻意不給予太多的心裡描繪與背景提示,讓整個故事在平靜的鋪陳當中,帶著高度的懸疑性,當剝洋蔥般一點一點探觸內在的秘密時,更有著扎人的刺痛感,及令人鼻酸的無奈悲戚。形式風格與對底層人物的觀察與悲憫,頗得達頓兄弟的神韻。
The Day
人吃人的浩劫末日,倖存者的名字是殘酷。
這是戈馬克麥卡錫『長路』中的末日世界,滿目瘡痍中,人類最大的敵人並不是噬人活屍,或是變種怪物,而是彼此。三男兩女一行,越過危機四伏的荒原,來到了邊陲的一間小木屋,身心俱疲的他們,即便冒著風險也決定在此待上一晚,而這一晚,卻肯定不會是可以好好喘息的平安夜...
陰冷蕭瑟的影像、危疑不安的鏡頭,影片帶著詩意的頹圮與肅殺的荒涼,並在刻意剝去故事背景的描述後,讓故事中心的五個人,顯得更為孤立孑然而且脆弱。他們不僅要面對殘暴的食人族群追捕,而他們之中,或有慘痛的記憶、或有不軌的意圖、或有彼此猜忌與齟齬,形成了一股內在的對抗與張力,更加強了影片緊繃恐怖的氣氛,也讓這故事成為了一則冷酷的成人生存寓言,也在電玩式快速賁張的廝殺與濺血之下,埋藏了冷冽現實的人性暗喻。
《厄夜茉莉》Lovely Molly
比鬼魅更驚悚駭人的,是內心深處未曾癒合的傷口。
她聽見了一些聲音,有些東西在身邊蠢蠢欲動,一些兒時的記憶,混雜著想像與惡夢的情節,又回到腦海,地窖裡沉睡的幽靈似乎醒了過來,敲著門逼她釋放。新婚的丈夫在外奔波,獨自守著偏僻舊宅的她,心裡害怕極了,於是拿起了DV,想拍下自己所經歷的恐怖,只不過,錄像既捕捉不到老家肆虐的魑魅,更記錄不了被腐蝕敗壞的心靈。
1999年以《厄夜叢林》掀起一陣偽實境恐怖片熱潮與跟風的創作者,再次來到神祕的森林邊緣,一點一點地往內探掘那晦暗難解的謎團,大量充滿真實感的DV錄像畫面、令人毛骨悚然的空洞聲響、全黑影像外的淒厲慘叫、不可思議的詭異情境,還有B級片式的裸露、血腥、虐殺與噁心片段,再再挑釁著觀眾的神經耐受度極限,而對於女性內在傷痕所導致的精神扭曲、分裂與恍惚狀態,導演的超限實描繪手法,還頗有些許大師波蘭斯基的神采。
《如果愛是這樣》Our Children (À perdre la raison)
強求佔有的愛,是包裹在善意糖衣下的毒害。
曾在 《大獄言家》中精彩對戲並都獲得凱薩獎肯定的艾列斯鐸與拉辛,再度於銀幕上合作,演出一名比利時老醫師,與他的摩洛哥養子。然而,這部片中最具震撼力的表演,卻是屬於《美麗羅賽塔》的坎城影后:愛蜜利德奎恩的,她飾演嫁入這個拼湊家庭中的天真女孩,帶著浪漫的衝動,以及對異國的憧憬,卻漸漸發現,她那慷慨體貼的醫師公公,慢慢控制了他們生活的一切,而她那溫柔敏感的摩洛哥丈夫,卻順從地蜷縮在善意的陰影下,無力脫身,接著她便開始發現,自己的內心已慢慢地毀滅潰散‧‧‧
取材自比利時駭人聽聞的真實社會案件,導演拉佛斯不僅以大量瑣細的情節鋪陳,來描繪女主角複雜迂迴的心理轉折,呈現出非暴力、無惡意的壓力情境下,單純的心靈不由得逐漸扭曲衰敗的歷程,一直到失去理智的瘋狂地步。同時他也刻意強化了比利時醫生與那個摩洛哥家庭間詭妙獨特的相互依存關係,更帶出了另一層屬於歐洲與北非殖民地間,意在言外的政治隱喻,更對應了影片主軸中控制佔有與順從依賴之間的內在崩壞。
《再一次初戀》Camilles Redouble
如果能再回到十六歲,面對命運,妳會選擇勇敢去挑戰,或是無奈地臣服?
這部片有著「回到未來」故事的一切重要元素,1.失望與挫敗的現在式:離婚後連住所都快沒了的中年落魄女演員;2. 奇幻經驗的媒介:尚皮耶李奧飾演的鐘錶行老闆;3. 復古世界的重現:1980年代的社會、時尚與音樂;4. 試圖扭轉一切問題的開端:母親的死與愛上前夫‧‧‧但即使如此,卻並沒有讓這部電影掉入陳腔濫調的俗套中,卻反而散發出法式喜劇中睿智、優雅、狂想又帶點思考人生哲學的氣味。
一直是最佳綠葉女演員的諾薇米芙斯基,也是1980年代以來重要的創作者,這次總算將自己扶上女主角的位置,演出那個回到高中時代的滄桑中年女子,她以一種幽默又帶著神經質的表演,將人物從憤世嫉俗的焦慮,到雲淡風輕的泰然,以及對於人生意義不只在於結果,更在於過程的理解,完美地詮釋出細膩的層次來,既生動討喜又成熟感人,絕對是她演出及創作生涯的代表作。多位知名法國演員加入客串,除了李奧外,還有兩屆凱薩影帝影后馬克亞瑪希及尤蘭達莫侯等,增添許多驚喜。
《窺孔謎情》Keyhole
尤里西斯回到家後,竟發現自己的旅程才剛要開始。
大雨滂沱的夜裡,尤里西斯背著溺水的盲眼女孩,潛回家中,在那兒,才剛發生激烈的槍戰,他的同夥們仍守著肉票,而外面是團團包圍的警察。尤里西斯放任著綁匪們尋歡作樂,他自己則帶著盲女與肉票,開始在屋裡各個房間搜索,找尋他的妻子。盲眼女孩是誰?被綁的肉票又是誰?閣樓上被鍊著的老丈人,為何不斷地要尤里西斯「回憶起來」?而對於妻子,尤里西斯究竟是救贖,還是威脅?
加拿大鬼才導演蓋馬丁最新力作,將荷馬史詩『奧德賽』及喬埃斯經典『尤利西斯』的旅程微型化,成為一棟老宅子裡的記憶巡禮,甚至可以說是在腦海中混雜著幻覺、夢境與舊日鬼魂的靈魂漫遊。在強烈反差的黑白攝影,與詭奇特異的構圖角度中,導演設下了種種的謎團,讓觀眾猶如片中頻頻出現的鑰匙孔窺視鏡頭般,無法看見事物的全貌,而仿彿被催眠般落入一個光怪陸離的超現實夢境中,最後連這是屬於誰的夢,都有些恍惚了。對於本片劇情的每一種理解方式,都可以是最私密的內在創作,你也可以完全鬆開神經,隨著創作者在意識中浮沉,抓住靈光乍現的璀璨時刻。
除了《世界上最悲傷的音樂》的老搭檔伊莎貝拉羅賽里尼外,還有美國演員傑森派屈克,及德國演員尤度基爾的演出。
《舐夢人》Post Tenebras Lux
崩解的世界,碎片般的記憶。
雖然導演雷卡達斯後來堅稱,這並不是個自傳性故事,但是,片中男主角的妻子娜塔莉亞,正是導演夫人的名字,而他們的一雙年幼兒女(還有寵物狗)也都參與了演出,甚至故事大部份場景,就在他們位於墨西哥偏遠鄉間的住居,確實很難不引人聯想。
帶著迷濛的眼神,像是透過一面邊緣模糊的窗,摸索著腦海中漂浮的記憶碎片。我們看到了有著情緒控制障礙的他,帶著妻兒隱居山間,遠離塵世的一個角落,對抗著自己的心魔,與家人追尋不一樣的生活。情節跳躍在難以辨識的時序與情境當中,像是夢境、像是幻覺、像是扭曲的記憶,一會兒在曠野、在海邊,一會兒在城市、在派對,一會兒在浴場、在濫交...美麗如油畫如水彩般的景緻、閒雲野鶴的起居作息之中,暗藏著人心裡壓制不住的暴力與殘酷衝動,以及可能崩壞的恐懼與危機。雷卡達斯以印象派畫家的筆觸,捕捉自己山居生活中,瞬息萬變的自然與心靈光影。
從德萊葉、塔可夫斯基,到蘇古洛夫和阿比查邦,雷卡達斯大膽突破的敘事與視覺風格,既有傳承,卻也更激進,因此本片在坎城影展首映期間,遭受到不少影評與觀眾的撻伐,卻又得到了同僚評審的激賞,而獲得了最佳導演獎。或許正如導演所說:你不需要懂海,你不需要去理解美麗的夕陽,有些層次的事物原本就不是要讓人了解的,但我相信當我很喜愛某種東西,並且有強烈的感受時,有些人也能夠相同地感受到它。
原片名Post Tenebras Lux是拉丁文,意思是黑暗之後,有了光。
《綁架海尼根》De Heineken ontvering
是無賴的綁架,還是憤怒的革命?
1983年啤酒大亨亞佛烈海尼根在晚間外出時,和他的司機遭暴徒持槍綁架,被不人道囚禁長達三週,最後付出了3500萬荷蘭盾(約6億台幣)贖金才被救出。然而,故事還沒結束,這位當時荷蘭最具錢脈與權勢的肉票,在獲釋之後,隨即便動用了各種關係,一定要讓綁匪被緝捕歸案,一場鬥智的復仇才剛開始...
根據轟動社會的真實綁票事件改編,編導在訪談過相關人士,並參閱了知名記者的專書後,將故事中心放在當時才25歲的綁匪朗姆(指涉後來變成惡名昭彰黑幫老大的威廉荷立德)與富豪海尼根間的對比與對抗, 一方面透過這恐怖的經歷,讓這權傾一時的大亨理解到自己內在的脆弱與冷漠,進一步去珍視自己生命中看似理所當然的東西,另一方面也藉著這名青年惡徒的兇暴叛逆挑釁,彰顯出社會上遭剝奪、難翻身的另一群小人物,對於這世界的憤怒與反抗,並正可與資本主義與全球化的現今環境,達成巧妙的連結。也因此,雖然故事有個讓一般中產階級都算是滿意的收尾,但那心中不安與刺痛的感受,卻仍久久不散。
這是荷蘭最著名的演員魯格豪爾,闊別30年重返祖國影壇演出的作品,將巨賈海尼根的強勢冷酷與脆弱無助都演得精彩無比,再創他表演生涯的高峰。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