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1-09 22:25:53| 人氣3,90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朦朧的島嶼,模糊的我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肥皂》En Soap

雖然這是一部丹麥電影,而且大量地運用了手提攝影與自然光,但《肥皂》並不是一部「逗馬電影」。

正如同導演雖然以假亂真地模仿了電視連續劇般,「前情提要」及「下集預告」的吊胃口老招,還刻意在影片中塞滿了情境音符,來催化橋段情緒,但《肥皂》卻仍然不是一齣單純的「肥皂劇」。

名編劇金艾克森《愛在你手心》與新導演潘妮兒克莉絲坦森,創造出了一幢如島嶼般孤立的公寓,框限住觀眾的視野,我們只偶爾從繁花似錦的枝葉間,看到這棟建築的外貌,其餘整部電影的情節,幾乎全都在那兩戶公寓與聯繫兩者間的樓梯發生。

樓上住著一個性格獨立堅強、外表性感誘人的女子,她有著刻板印象中如男人般恐懼承諾、追求速食性愛的生活態度。而樓下則住著一個帶假髮、穿女裝,卻遮掩不住粗曠外表的男子,有著纖細敏感的內在,與通俗劇般的愛情遐想。兩個天差地別的人相遇,因為兩場意外,而逐漸地涉入對方的生活當中,然後自己也在這生命的交會處,慢慢地改變了。

樓上樓下相鄰的兩個生命,彷彿在孤獨與虛無中找到了隱約的共振,與存在的依靠,讓人想起了蔡明亮的《洞》。然而,我卻更覺得來自丹麥的《肥皂》,似乎更帶著瑞典電影大師柏格曼《假面》中的神采。高度封閉的空間,宛如島嶼般的隔絕,兩個「女人」,截然不同的外貌與性格,卻有著相互呼應的遭遇(兩人都放任自己,投入麻木茫然的陌生性愛中,而兩人自我逃避的生活裡,都有著固定的入侵者:夏洛特的男友,以及薇若妮卡的母親,呼喚著她們的過去),兩者像是對話般一來一往的情感抒發及受挫,更讓彼此點點滴滴地產生交溶。直到最後那美妙靈巧至極的一幕,慾望、憤怒、恐懼與孤獨似乎都昇華了,兩人的面目,已不再那麼地稜角分明,而逐漸變得柔軟模糊。她們的生命,與其中不可言說的秘密,彷彿就在那一刻相互交疊,合而為一。

當然,這或許是我過度解讀了。

然而就電影本身的故事,以及說故事的方法而言,《肥皂》仍然是飽富趣味的。編導先是精心建構了一個「肥皂劇」式的世界,有著性格簡單鮮明角色,與充滿可預期性的情節鋪陳,然而,導演卻用自然主義的手法,去逼視鏡頭下的人物,捕捉眼神流轉間的瞬間情緒。漸漸地,那些無法用旁白來陳述,在劇情底層湧動的複雜與曖昧,開始浮現出來,終於戳破了泡泡的幻影,而一種獨特奇妙得無法界定、難以說破的愛,敲破了絕對的立場與刻板的印象,驚震了每個人。

無論是愛,或是分裂的自我(或者這兩者根本是相同的東西),在撥去了迷亂視線的泡沫後,《肥皂》仍漾出一股毫不流俗的光芒異彩。


《我是古巴》Soy Cuba

1964年曾以《雁南飛》拿過坎城金棕櫚的蘇聯名導卡拉托佐夫,受蘇聯政府之託,拍攝了一部為古巴共產政權做政治宣傳的影片,《我是古巴》。

不過這可不是一部我們在戒嚴時代或是軍訓愛國教育課程中,被迫撐著雙眼去看的政治宣傳片。它不但沒有死板版的教條訓示,沒有僵硬做作的情操故事,反而柔軟綿細又美麗得讓人沉醉失神。

卡拉托佐夫找來了不起的詩人葉夫圖申科,為影片寫下了哀傷囈語般的畫外音,以古巴為第一人稱,悠悠地吐露著這土地上的悲情,一次次的創傷,一道道的血痕,在耳邊響起的聲音中,彷彿淚跡未乾,彷彿痛未消散。

然後,主觀的、恍惚的鏡頭,帶領著觀眾潛入一段段隱藏在這島嶼中的晦暗過往。那是巴蒂斯塔執政時期親美的古巴,階級、暴政、外來的欺凌,壓迫著一個個無力掙扎的生命。

第一段是關於一個賣身給美國有錢人的黑人女子,第二段則是關於一個被財閥地主逼迫得瘋狂的蔗農,他們沒有抵抗的力氣,只能墮落自毀。在這兩段中,導演將視覺上的刺激與逼迫,運用大膽詭奇的調度,發揮到極致。特別是第一段最後的俯視長鏡頭,與第二段最後低角度的特寫鏡頭,形成了一組極有力的對照,完成了控訴般的吶喊。

進入第三、第四段,反抗的慾望與力量一步步加重,遊走的鏡頭中,似乎茫然無助的飄忽漫遊不見了,多了一股冷靜與銳利。同樣在槍聲、炮火與煙硝中的收場,第三段裡我們面對的是一步一步向前慷慨赴義的男學生,目睹著他生命最後的殞落,轉入第四段,我們則看到了家園遭毀的父親,挺著搶來的槍,一步一步往前殺出血路。兩相對比,更激發出後者宛如無路可退的反撲,而那一聲聲槍響,便彷彿都是那所有在絕處中痛苦的人們,共同的怒吼。

那是生存的呼聲,那是正義的呼聲。

卡拉托佐夫以暈眩的、迷離的攝影,和詩意盎然的耳邊囈語,讓觀眾沉入一個彷彿潛意識般夢樣的情境,隨著他在這朦朧的島嶼上漂浮,讓眼前一張張受壓迫的人們的臉孔,像是幽靈般,在眼前緩緩交疊融合,最後變成了一張開闊的群體圖像。他們就是古巴,喊著同樣的口號、流著同樣的淚。

然後,我被感動了,也相信了他的論調。

《我是古巴》不僅是一部極成功的政治宣傳(/催眠)片,也遠遠超過一部政治宣傳片。

(註一)《假面》Persona是柏格曼1966年的作品,描述一名不語的女演員與她的護士在一座島嶼上療養的故事,影片最後兩人臉孔合而為一。

(註二)《我是古巴》將在國民戲院「感應的迷與惑-催眠、附身、集體瘋狂事件簿」中放映,光點台北10月27日至11月10日。

台長: 牛頭犬
人氣(3,90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歐洲電影 |
此分類下一篇:〈過期筆記〉《我的母親》
此分類上一篇:「永遠的異鄉人」(三)《百萬殺人遊戲》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