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5-04-28 16:22:35| 人氣2,8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西貝流士:交響曲第3號C大調

推薦 2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西貝流士的各種音樂活動,讓他在國際上獲得名聲,但浮華的生活,卻讓他喪失健康,家計也見絀,音樂創作也受影響。於是在1904年,他離開都市的喧囂,移居赫爾辛基北方約30公里的田園地帶亞爾文巴。(詳情參閱本台「西貝流士」一文)這首第3號交響曲,是他離開都市社交界,夫妻兩人移住鄉下湖畔小屋「艾諾拉」後所寫的第1首交響曲。

他著手譜寫讓倫敦的皇家愛樂管弦樂團在1907年3月首演一首新交響曲。然而各地要他指揮樂團,還有限期完成的訂製音樂,以致交響曲的創作屢受中斷,譜作進度遲遲不前。結果1907年3月首演無法來得及,最後脫稿是在大約半年後的1907年秋天,並在1907年9月25日由作曲者指揮,在赫爾辛基首演。

在這首作品中,西貝流士初期作品那種後期浪漫主義風格的壯麗作風已相當收歛,逐漸移向後期作品那種純樸而密度很高的作風。不過還沒有後期作品那種令人窒息似的緊張感而成為輕鬆悠然的作品。這是成為他初期作品與後期作品分水領的重要作品。這種前後期的不同,也表現在音樂的形式上。這首交響曲只有3個樂章!終樂章則由詼諧曲風格部分與終曲風格部分構成。事有湊巧,德弗乍克的第3號交響曲也只有3個樂章。在交響曲第2號裡,第3樂章與第4樂章連在一起演奏,中間並不間斷。這種手法再予以推展,結果就把兩個樂章統合成一個樂章。

這種3樂章制交響曲,除了傳自法朗克的近代法國式外,並非只以缺少詼諧曲樂章的架構就解決的問題。從交響曲的傳統來説,這種架構源自比古典主義更早的古代樣式。交響曲本來就是從古時的「序曲(Sinfonia)」演變而來,而當時「序曲」的形式,是「急─緩─急」或「緩─急─緩」的3段體。不過這首第3號交響曲好像不能説是缺少了詼諧曲,而是兩個中間樂章統合為一個樂章,因此第2樂章的速度成為「行板(Andante)─稍快板(Allegreto)」。同樣的手法也運用在交響曲第5號的第1樂章,到交響曲第7號,終於把全曲統合成單一樂章。

先不管交響曲的3樂章制,西貝流士從第3號交響曲走入他自己的世界。就寫作技巧來説,第1號與第2號還受柴可夫斯基與華格納的濃厚影響,而到了第3號,他好像找到「西貝流士的音樂」。而從這時候開始,他居住在亞爾文巴的森林當中,寫作環境影響到他的音樂風格。雖然如此,也不是説他忽然發生全面進化,在第3號裡,依稀還可聽到以前那種比較粗糙的聲響。

在同一時代的作曲家當中,跟他遙遙相對的是馬勒。馬勒的音樂有超級擴大的趨向,而西貝流士則從這第3號開始,把所有多餘的東西都排除掉。與第3號相較,聽者會發現第1、2號有多餘的吵雜。這可比喻,以各種豔麗色彩作圖的手法,逐漸淡化而最後達到只用黑色的水墨畫境地。第3號以小規模音樂,表現出極為內省的內容。

第1樂章 中庸的快板(Allegro modrato) 4/4拍子。奏鳴曲式。
(Vänskä指揮 Lahti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26jS6L8a0c0

一開始由低音弦提示第1主題是純樸而有節奏感的旋律。據説,西貝流士有一次訪問英國時,在沿岸看到煙霧中的英國的景色,而得到寫這主題的靈感。這主題不會讓音樂高昂,反而平靜下來,並接到有點懶洋洋的由大提琴演奏的第2主題。這裡獨特的手法,可以説是西貝流士風格的萌芽。弦樂以細碎的移動築成背景的手法也很新鮮。

發展部的氣氛有如春天的音樂,會令人心情漂蕩。北國的春天,風雖然還寒冷,陽光卻已溫暖。這樣的春天不會喧嘩,有的是高雅的祝福。也許這就是第3號與第1、2號不同的關鍵地方。

第2樂章 活潑的小行板,幾近稍快板(Andantino con moto, quasi allegretto) 6/4(3/2)拍子。
(Vänskä指揮 Lahti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x3hAT7_i-Vs

自由的變奏曲。開頭撥奏的動機,與長笛的動機,發展而形成中心主題。此主題會變形變奏4次,其間放置過門樂段。

中心主題有優雅舞曲風格,美麗悅耳,也有點異國情調。樸素而民謠風的旋律靜靜流過,也會讓人感覺到很深的暝想。這音樂聽起來非常舒服,會使人想繼續聽下去。音樂忽然唐突結束,終樂章出現。

第3樂章 中板─快板(但不過分)(Moderato-Allegro(ma non tanto)) 6/8拍子。
(Vänskä指揮 Lahti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21tQMRbPk_w

在中板的導奏之後,進入前半為有戰鬥氣勢、後半是有聖詠風格的快板主題。曲式很自由。導奏很短,進入主部後,各式各樣的動機交替上場,並形成整體看來像是詼諧曲的音樂。這種手法,幾乎在第4號交響曲全曲中使用。音樂高昂後,中提琴奏出聖詠風格的主題,而前面形成詼諧曲的動機逐漸消失,最後進入4/4拍子的終曲部分。

終曲部分是依據先前由中提琴演奏的聖詠主題寫成的音樂,逐漸擴大其規模。音樂築起高潮,到最後迅速以下降音型下降,驟然結束全曲。此曲沒有第4樂章。

比起壯大的第1、2號,這是一首小規模的室內樂曲風格作品。以凝聚的構造表現「寡言」與「神秘」,這就是西貝流士後期音樂的特徵。不過在這裡的快板還留有初期作品的餘韻。激烈的音樂一直想放出光芒,但只能點起暗淡的一片光暈。愈到後期,這光暈就成為燭光,最後只留下自然光。第3號交響曲是這種蛻變的最前面的階段。不過,此曲的音樂發展手法並不強。

 

(Leif Segerstam指揮荷蘭國家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jMafXOaKzZg
(Vänskä指揮 Lahti交響樂團) https://youtu.be/4kNtcbu6Veo

台長: 雲翁
人氣(2,804) | 回應(0)| 推薦 (2)|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交響曲 |
此分類下一篇:海頓的初期交響曲3部作「晨」「晝」「晚」
此分類上一篇:西貝流士:交響曲第1號e小調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