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琴組曲「兒童天地」(Children's Corner)是法國作曲家德布西(Achille-ClaudeDebussy,1862-1918)在1908年完成的德布西後期傑作。這部作品,是為當時3歲的女兒秀秀(Chou-Chou)所寫。女兒的母親是愛瑪‧巴爾達克(EmmaBardac ),其名字克洛德‧愛瑪(Claude-Emma)是由父母親的名字相連而成,誕生於1905年,德布西暱稱她秀秀(「高麗菜」之意,法語稱呼高麗菜為chou cabus)。
這部作品並不意圖讓兒童演奏,而是要描寫透過兒童的心靈看到或感覺到的心情與情景。就這一點來說,這部作品與舒曼的「兒時情景」有一脈相通之處。作品呈獻給秀秀,樂譜上還寫一句法文:「a ma chère petite Chouchou, avec les tendresexcuses de son Père pour ce qui va suivre」,意思是說「疼愛的小秀秀,下面的曲子,帶有爸爸由衷的歉意」。
秀秀誕生時,德布西向朋友說:「我高興得不知所措」。從這種狀況推測,他對怎麼疼都疼不完的小秀秀的所謂歉意,是除了作曲外,為小秀秀什麼都不會做,因此他就寫了下面的曲子。秀秀只活到14歲,在德布西去世的次年,秀秀因白喉去世。德布西沒有留下後代。
1903年,41歲的德布西認識富有的銀行家妻子愛瑪‧巴爾達克,兩人私通。愛瑪也是業餘的女高音。當時,德布西還有1899年結婚的妻子德克謝(Rosalie Texier 暱稱莉莉'Lilly')。次年德布西與已懷孕的愛瑪私奔,兩人到英國同居,鬧得絕望的莉莉自殺未遂。這些女性關係,請參閱本台「德布西:『貝加馬斯克組曲』」一文,以及其他有關德布西各文。
1905年秀秀誕生,德布西溺愛這個43歲才得的女兒。
「兒童天地」由6首鋼琴小品組成。德布西在這裡動用長年研討的各種技巧,寫出絕妙的音樂。這裡有印象主義那種繪畫似的完美音樂,更重要的是曲中充滿父親送給女兒的無窮盡的愛情。
德布西的作品大多附有標題,「兒童天地」與其中的6曲也不例外,只是這次所附的標題是英文而不是法文。這是很罕見的事情。咸認為這是由於妻子愛瑪喜歡英國,德布西為了討好妻子,特地使用英文寫標題。
「兒童天地」於1908年出版,當年12月18日在巴黎首演。1911年由法國作曲家、德布西的好友、助手安德烈·卡普萊(André Caplet,1878-1925)改編為管弦樂曲,當年3月25日首演。
第1曲 葛拉都斯‧阿斗‧帕納塞斯姆博士 (Doctor Gradus adParnassum)
(Boris Berman鋼琴)
http://youtu.be/PDHJXPHsUNQ
平穩有活力 (Modérément animé),4/4拍子。此曲的奇怪曲名常譯為「老頑固」,是戲仿克萊門蒂的鋼琴練習曲集「名手之道」(Gradus ad Parnassum, Op.44)而來。「名手之道」原題的意思是「到帕納塞斯山(MountParnassus)的階梯」,所謂帕納塞斯山是主司藝術與科學的9位繆斯女神居住的地方,後來人們將希臘神話中的阿波羅設立為她們的首領,因此此山也祀奉希臘藝術之神阿波羅。
德布西在曲中描述很不情願的練習彈奏「名手之道」的小孩子。練習曲太無聊,弄得小孩開始打瞌睡,音樂慢下來,小孩驚醒而恢復原來速度。到了快結束的地方,小孩的精神來了,就用很快的速度(Tres anime)「趕快彈完」,好結束這苦差使。
第2曲 大象的搖籃曲 (Jumbo's Lullaby)
(Boris Berman鋼琴)
http://youtu.be/mnTy8A-feQM
確實的中板(Assez modere),2/2拍子。使用五聲音階與2度和聲,以釀出異國情趣。德布西給此曲的曲名是「Jumbo's Lullaby」,但出版社拼錯字,出版時印成「Jimbo's Lullaby」,以致後來都錯用名字,直到杜蘭出版社重新校訂出版時才改過來。Jumbo是秀秀經常抱着的絨毛製的象娃娃。這曲集的封面,印有這隻象娃娃。好像大象在打哈欠的旋律,在打瞌睡似的節奏上懶洋洋的進行。最後大象好像睡著了。也許,是秀秀抱着象娃娃睡著了。
第3曲 洋娃娃的小夜曲 (Serenade of the Doll)
(Francois-Joel Thiollier鋼琴)
http://youtu.be/VXcyk5q6zfU
不太快的稍快板(Allegrettoma non troppo) 3/4拍子。據説,這曲描寫秀秀疼洋娃娃的樣子。法國鋼琴家、指揮家科爾多(Alfred Denis Cortot)説,此曲的曲題該作「Serenade for the Doll」,只是德布西是法國人,因此弄錯了。
6曲小曲中,此曲譜寫得最早,1906年就以單獨出版樂譜。此曲與上一曲一樣,主題旋律使用五聲音階。小夜曲是在情人窗下,邊彈吉他邊歌唱的西班牙情歌,這首曲子整體上也會聽到令人想起吉他伴奏的聲音。
第4曲 雪花飛舞 (The Snow is Dancing)
(Boris Berman鋼琴)
http://youtu.be/5ibCFzF5djk
平穩有活力 (Modérément animé),4/4拍子。英國音樂學家洛克斯佩沙(EdwardLockspeiser 1905 –1973)説,秀秀誕生時外面正在下雪。此曲描述秀秀看到窗外的雪景,覺得有點擔心的情形。樂曲從頭到尾以一定的節奏描寫雪片降下來,風一吹,雪片還會跳舞。德布西與秀秀,一定是在溫暖的室内,不厭其煩的靠窗看雪花飛舞。慢慢降落下來的雪花仙子,邊舞邊用白色的絨毛把大地覆蓋起來…,傾聽這首作品,我們會覺得德布西能夠用樂音,描寫出光線與色彩,溫度與重量,甚至於香味。據説,此曲的靈感得自英國畫家亞瑟·拉克姆(ArthurRackham)以精靈為主題的插圖。(本台有關華格納「尼貝龍根的指環」各篇的插圖,大部分是拉克姆的畫作)。
第5曲 小牧羊人 (The Little Shepherd)
(Francois-Joel Thiollier鋼琴)
http://youtu.be/Frq16xNpTFM
非常中板(trèsmodéré),4/4拍子。據説靈感來自秀秀喜歡用的畫有牧羊人的瓦楞紙箱。3段體。靜靜的唱出附點音符的單旋律。平靜的下午,暖和的陽光,小羊吃草。小牧羊人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不知不覺就瞇眼打盹…蜜蜂在飛,草香…。有「牧神午後前奏曲」的氣氛。
第6曲 黑娃娃的步態舞(Golliwog’s Cakewalk)
(Boris Berman鋼琴)
http://youtu.be/DhvtsQ-qmHA
正確的快板(allegro giusto),2/4拍子。黑娃娃(Golliwog)是出現在阿普頓(Florence Upton)的圖畫書中黑人男娃娃的名字,而步態舞(Cakewalk)是一種黑人舞,在19世紀末誕生於美國,後來在歐洲也流行的舞蹈節奏。這衍生自美國黑人音樂,其特徵為兩拍子的切分音。這首在歐洲音樂中,第1次加入爵士樂要素的作品,常常成為西洋音樂與非洲黑人音樂接觸初期的例子。
黑人機械娃娃,在步態舞節奏上,以機械式步伐跳舞。樂曲中間樂段轉為懶洋洋的氣氛,還出現華格納樂劇「崔斯坦與伊索德」愛的主題的片段,卻三番兩次被觀眾的笑聲打斷。這是德布西在揶揄華格納。快活的黑人娃娃又開始跳舞。全曲一下就結束。
(Walter Gieseking鋼琴)
http://youtu.be/Vwm7vZsCsn4 (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