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4-07 15:24:49| 人氣13,663|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威爾第的歌劇(1)-『拿布果』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歌劇作曲家威爾第的名字,幾乎已經成為義大利歌劇的代名詞,一提到他的名字,喜歡西洋古典音樂的人,一般都會想起一齣齣的義大利歌劇名作。威爾第在開始時,多寫充滿愛國心的作品,後來創作許多追求真實人性的動人作品,建立義大利浪漫主義歌劇的頂點。本台前此也介紹幾齣他的作品,請前往參閱。

威爾第在他87年的生涯中,集中心力去創作歌劇。他在一生當中,改作的不算,總共寫了26齣歌劇,如果改作的也算在內,就有28齣了。他把向來以女主角為中心的歌劇,轉向著重男中音,運用有力的男中音尋求寫實表現。這一點本台前一些時候談他作品的特色時曾提到。(參閱「威爾第與華格納-特色」一文)。雖然他在歌劇方面有傲人豐功偉業,但其一生絕非風平浪靜。年輕時就被病魔奪去最愛的妻子與兩個小孩,以致自認自己無法寫喜劇,其作品多數為充滿緊張感與強有力的悲劇。其初期作品反映義大利的獨立運動情勢,寫下幾齣富有愛國意識的作品,其中『拿布果』一劇讓他名聲大作。到中期,創作方向轉為『弄臣』『茶花女』『遊唱詩人』『化裝舞會』『命運之力』『唐‧卡洛斯』等戲劇性作品。到了後期,受華格納雄壯管弦樂法的影響,創作『阿依達』『奧泰羅』『法爾斯塔夫』等大作品,以謀戲劇與音樂的融合。然而,威爾第始終重視義大利傳統的旋律美,貫徹他自己的樣式,絕不完全沉迷於當時逐漸抬頭的華格納主義,也不全面使用主導動機。不過他也偶而使用主導動機技法,如『阿依達』裡代表阿依達的動機就是。

下面分幾次介紹威爾第的幾齣傑作。

 

拿布果(Nabucco

這齣歌劇是威爾第28歲時的作品,首演是在1842年。在此以前,他還寫兩齣歌劇,都沒有成功。再加以在這段時期,他的妻兒相繼生病去世,使他意灰心冷,傷心之餘,一度打算放棄作曲。但這齣以舊約聖經裡的故事(列王紀下:第24~25章)為題材的劇本,卻引起他的興趣,終於提筆寫他的第3部歌劇。

本劇在維基百科「納布科」(Nabucco。譯名很不統一,在維基百科Nabucco條做「納布科」;同樣維基百科「威爾第」條下做「拿布果」;美樂出版社『音樂辭典』做「那不果」。那不可,這會讓人頭昏腦脹。有權責的單位,統一一下吧,並把成果發佈在網路上做為準繩。本文做「拿布果」。)條有詳細分幕分景陳述,請讀者參照。網址是: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8B%BF%E5%B8%83%E6%9E%9C

這齣熱氣奔騰的歌劇是威爾第的成名作,劇中的幾首詠唱調也充滿戲劇性,熱情有力。這歌劇使用「部」(Parte=Part)而不使用「幕」(Atto=Act),因此應該說是有4部的歌劇。威爾第給每部一個標題,這是他首次做的嘗試。


下面是本劇簡介:

(全曲:巴黎國家歌劇院,演唱者、指揮、樂團、合唱團等,詳在網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3Bw1LsWMHo   1/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UeTf_GgwrU    2/2

(全曲:Muti指揮翡冷翠市交響樂團與合唱團,演唱者詳在網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lPTjrQ5iQ

 

時間:公元前6世紀 

地點:耶路撒冷與巴比倫

劇中人物:

拿布果(男中音):新巴比倫王國國王
阿碧凱莉
(女高音):拿布果與女奴所生之長女。
菲妮娜
(女中音):拿布果之次女。
以實瑪利
(男高音):希伯來王之姪子
撒迦利亞
(男低音):猶太教大祭司
其他祭司、士兵、群眾等。

1部 耶路撒冷Gerusalemme
公元前6世紀,在耶路撒冷猶太教神殿中。新巴比倫王國國王拿布果侵犯希伯來國,但猶太教大祭司撒迦利亞鼓勵希伯來民眾說,「我們已俘虜拿布果的次女菲妮娜,大家放心」。希伯來王之姪子以實瑪利曾被菲妮娜所救,現在暗戀她。當拿布果踏入神殿宣佈勝利時,撒迦利亞以刀架在菲妮娜脖子上,想藉此逼退拿布果。以實瑪利阻止撒迦利亞。拿布果燒燬神殿,捕擄希伯來民眾帶回巴比倫。希伯來民眾罵以實瑪利為叛徒。

2異教徒L'Empio 
新巴比倫國的都市巴比倫的王宮。拿布果的長女阿碧凱莉知道自己是女奴所生,並獲知拿布果想把王位傳給次女菲妮娜,因而萌起野心。菲妮娜深愛以實瑪利,因而改信猶太教,決心過希伯來人的生活。拿布果知道菲妮娜改信猶太教非常生氣,大喊「我既征服希伯來,我就是希伯來之王,我就是神。」這句話觸犯神怒,拿布果受到天譴,被雷電擊昏。

3部 預言La Profezia) 
長女阿碧凱莉趁拿布果昏倒,撿起掉落在地上的王冠篡位,並要處死希伯來人與次女菲妮娜。被強迫勞動的希伯來人想念故鄉耶路撒冷,在幼發拉底河畔合唱「去吧,我的思念,乘着黃金的翅膀」(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

4部 粉碎的偶像L'Idolo Infranto 
拿布果恢復正常後,向希伯來的神請求寬恕。然後為了阻止菲妮娜與希伯來人被處刑,拿起刀劍率兵解放他們,教他們回祖國。阿碧凱莉野望破裂,終於服毒自殺,拿布果被稱讚為侍奉希伯來神的國王。

合唱曲「去吧,我的思念,乘着黃金的翅膀」

James Levine指揮大都會歌劇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c7mlQkV9R4

Toscanini指揮Westminster合唱團、NBC交響樂團)
http://www.youtube.com/watch?feature=player_embedded&v=ihjhGYGtH6Y

這首合唱出現在第3部第2景,被俘虜的希伯來人思念故鄉的歌曲。其歌詞大意如下:

Va, pensiero, sull'ali dorate;
Va, ti posa sui clivi, sui colli,
Ove olezzano tepide e molli
L'aure dolci del suolo natal!
    
去吧,我的思念,乘着黃金的翅膀
    
去吧,過去休憩在斜坡或小丘上
    
那兒吹着溫馨而和暖的
    
祖國甜美的微風!

Del Giordano le rive saluta,
Di Sïonne le torri atterrate...
Oh, mia patria sì bella e perduta!
Oh, membranza sì cara e fatal!

    
要跟約旦河岸打招呼,
    
也要跟那遭破壞的錫安塔打招呼,
     啊,那麼美麗的、已喪失的我的故鄉!
    
啊,那麼令人懷念的、但也不幸的回憶!

Arpa d'or dei fatidici vati,
Perché muta dal salice pendi?
Le memorie nel petto raccendi,
Ci favella del tempo che fu!

    
先知那預知命運的金色豎琴,
    
為什麼只掛在柳樹上沉默不語?
     請點燃我心中的回憶,
    
告訴我過去的時光!

O simile di Solima ai fati
Traggi un suono di crudo lamento,
O t'ispiri il Signore un concento
Che ne infonda al patire virtù!

    
或許談談跟耶路撒冷的命運相同的
    
艱困哀傷的悲劇,
    
要不然就引起主神美妙的聲響
    
幫我們喚醒能忍耐痛苦的勇氣!

關於這首合唱有很有名的傳說:

「在米蘭斯卡拉劇院首演時,觀眾聽到這首合唱曲尤其是"Oh, mia patria sì bella e perduta!"啊,那麼美麗的、已喪失的我的故鄉!)部分,竟把自己被奧地利佔據的命運,比照劇中希伯來人的遭遇,突然對此曲歌詞發生共鳴,熱烈要求重唱一次。當時在場的奧地利官員雖然知道此曲歌詞意指,但顧慮聽眾騷動,只好允許重唱一次。(據說目前在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指揮Levine允許重唱的只有這一首)。不久,這齣歌劇在義大利各地上演,而每次上演,一到這首合唱就會有熱烈的反應。」云。

這則傳說,只要是威爾第的傳記似乎都會提到,並做為把他定位為「義大利統一運動的代表性歌劇作曲家」的依據。這包括他的傳記電影。不過近年來的研究,對這則傳說提出疑問。英國音樂學者羅傑‧派克(Roger Parker)詳細調查自從1842年首演開始,到1848年為止,『拿布果』在義大利上演的演奏評論,結果發現:

        1. 在斯卡拉劇院首演時,聽眾要求重唱的合唱曲不是這首「去吧,我的思念,乘着黃金的翅膀」,而是在第4部第2景的「偉大的耶和華」(Immenso Jeovha)。
       
2.
之後,在斯卡拉劇院再演,在義大利半島各地上演,都沒有稱讚「去吧,我的思念」一曲的文章。
       
3.
1848年,義大利以及歐洲各地的革命運動活躍之後,甚至有人批評『拿布果』是遠在古代異國的故事,比起以義大利人為題材的『十字軍中的倫巴第人』(I Lombardi)來說,與義大利人沒什麼關係。

派克由此猜測,這傳說是後世的創作,也就是1870年以後,威爾第成為大作曲家的地位已確定,義大利統一也完成之後才形成。

雖然如此,這首「去吧,我的思念」對義大利人來說,是佔在「第二國歌」地位的愛國歌。實際上,好像有幾次提案,要把此曲改為正式的國歌。

1901127日威爾第以87歲高齡去世。依他的遺志,葬禮中禁止演奏一切音樂。但運棺早晨,在米蘭沿途送葬的群眾自然唱起這首「去吧,我的思念」。一個月後,他的妻子改葬在他們為音樂家建立的養老院「休息之家」(Casa di Riposo)時,由800人組成的合唱團與數萬名一般民眾,唱這首「去吧,我的思念」懷念這一對偉大的作曲家夫妻。指揮這次合唱的是年輕的托斯卡尼尼。二次大戰時,因空襲遭到破壞(1943)的斯卡拉劇院,戰後重建而在1946511日重新開幕時,由托斯卡尼尼指揮舉行的紀念音樂會,演奏曲目中也有這首合唱曲。在義大利杜林舉行的第20屆冬季奧運,於2006226日舉行閉幕式時,也使用這首合唱曲。

下面演奏實例是2000年,Giuseppe Sinopoli指揮全世界最古老的交響樂團-德勒斯登國家交響樂團(Staatskapelle Dresden),在一場紀念性音樂會演奏這首合唱曲的情形。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CGbNVbJr-Q

台長: 雲翁
人氣(13,663) | 回應(2)|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音樂賞析(音樂情報、樂評、歌詞、MV) | 個人分類: 歌劇與舞劇 |
此分類下一篇:華格納(1) :『尼貝龍根的指環』-『萊茵的黃金』
此分類上一篇:威爾第與華格納-特色

*曄
可以幫我衝衝人氣嗎?

tinyurl.com/d7xar8m
2013-04-09 21:44:45
Scott Lin
整齣歌劇
我也只知道這首歌
2020-03-27 21:48:29
版主回應
謝謝來訪。
2020-03-28 11:44:13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