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末有廣播消息)
佛漢‧威廉斯(Ralph Vaughan Williams, 1872-1958)是英國的作曲家,佛漢‧威廉斯是他的姓。他誕生於格洛斯特郡的下安普尼,後在倫敦皇家音樂大學學習作曲。在校時認識霍爾斯特,以後成為莫逆之交。因採集民謠與研究宗教音樂而樹立獨特作風,並建立英國人音樂復興之基礎。其牧歌似的作風令人遙想英國田園風光,因而廣受英國人喜愛。他一生都敬重西貝流士,因此以第5號交響曲呈獻給他。關於他的資料,還請參閱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zh-tw/雷夫佛漢威廉斯
「英國民謠組曲」(English Folk Song Suite)是佛漢‧威廉斯在1923年作曲的軍樂隊(管樂)樂曲。是他管樂作品當中最有名的一首,也是所有管樂作品當中的古典名曲。由於使用大家容易親近的民謠為素材,演奏技術也不很難,因此成為業餘軍樂隊喜歡演奏的作品。
此曲原是受皇家軍樂學校司令官約翰‧莎馬威爾上校之委託所作,同時其親友霍爾斯特已在1911年發表第1、第2組曲,他在1923年已落後12年(他們兩人常常互相評論各人的作品)。佛漢‧威廉斯在年輕時也曾在軍樂隊從事管樂演奏的工作,也從事民謠的收集。再者,當時可以說是軍樂的黎明起,軍樂隊可用的原創作品很少,一般都是把時下流行的歌劇詠嘆調或民謠簡單改編使用。佛漢‧威廉斯看到這種情形頗不以為然,為了使軍樂隊有機會演奏真正的作品,就譜寫這首組曲。
此曲的首演是在1923年7月,由黑格塔‧A‧阿多金茲中士指揮皇家軍樂隊舉行。據說,首演時的版本由4曲組成,後來當時的第2曲成為獨立的軍樂作品「進行曲『海之歌』」。原來的「英國民謠組曲」,就成為現在兩首大小調的進行曲中間夾一首間奏曲的形式。這首作品後來有人改編為管弦樂曲與管樂團用的音樂。
有關此曲各章的內容,在網頁http://zh.wikipedia.org/zh/ 英國民謠組曲 有詳細解說,在這就簡單提一提,主要來看成為此曲素材的民謠。
第1曲 進行曲:星期天就17歲(March:Seventeen Come Sunday)
快板,f小調,2/4拍子。音樂開始於f小調,中間樂段轉降A大調,再回到f小調。不過,最後的和聲, 把小調的樂曲結束在大調上。也就是使用皮喀地3度(Picardy third )。
所使用的民謠是「A.星期天就17歲(Seventeen Come Sunday)」以木管演奏,「B.可愛的卡羅蘭(Pretty Caroline)」是小號奏出的旋律,中間樂段低音進行曲是「C. 財主與拉撒路(Dives and Lazarus)」等三首民謠,而樂曲以A-B-C-B-A構成。
(Karen Fannin指揮)
1. March - Seventeen come Sunda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tKIwzPKqFg
(the Eastman Wind Orchestra )無動畫
1. M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Xkf0xB7n5Y
民謠「星期天就17歲(Seventeen Come Sunday)」
歌詞請看http://en.wikipedia.org/wiki/Seventeen_Come_Sunday ,只看標題,好像是少年或是少女在高興他到星期天就17歲了,但看歌詞內容,竟是男女偷情的歌曲。
(TMEA Region 3 Choir 2009)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SsYxuyHL_4
民謠「可愛的卡羅蘭(Pretty Caroline)」
這首民謠在網路上一直找不到其資料與音源,卻在紐西蘭民謠的網頁上有一首Pretty Caroline,有歌詞、樂譜與演奏實例。18世紀後半以來紐西蘭與英國的關係密切,也曾為英國植民地,因此兩國間很可能有民謠的流通。
http://folksong.org.nz/tui_kowhai/index.html
民謠「財主與拉撒路(Dives and Lazarus)」
民謠內容是路加福音第16章19~31節的故事,請點閱網頁http://www.ccim.org/cgi-user/bible/ob?version=hb5
演唱實例請點閱:
(Maddy Prior)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l3xFnoDZ_I
第2曲 間奏曲:我的好男人(Intermezzo - "My Bonny Boy")
小行板,f小調,3/4拍子。3段體。此曲使用兩首民謠:「我的好男人(My Bonny Boy)」與「綠色的樹叢(Green Bushes)」。開頭的f小調和聲馬上會抓住聽者的心,然後雙簧管與短號的獨奏提出「我的好男人」。這是失去情人的少女之哀歌。中間樂段是輕快的「綠色的樹叢」(F大調),然後改變管弦樂法再現「我的好男人」。
(Karen Fannin指揮)
Intermezzo - My Bonny Bo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04JrGoSyDxg
(the Eastman Wind Orchestra )無動畫
Intermezz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ao_Q6iVp58
民謠「我的好男人(My Bonny Boy)」
這是很傷感的歌。歌詞請看 http://en.wikipedia.org/wiki/My_Bonny_Boy 。
(Anne Briggs)
http://www.youtube.com/watch?v=62yqrlzbTtw
民謠「綠色的樹叢(Green Bushes)」
歌詞請看 http://www.contemplator.com/england/bushes.html 。這裡也可以點聽Midi音樂。不過在 http://sniff.numachi.com/pages/tiGREEBUSH;ttWAGONLAD;ttGREEBUSH.html 又可以看到另一版本,這一頁的第1個版本與「英國民謠組曲」所採用的完全不一樣,但第2版本就是「英國民謠組曲」所採用者。看歌詞內容,是說,有個男人在綠色的樹叢邊看到一個女人,就到她身邊引誘她。她說她在等情人。最後這個女人還是跟這男的走。等她走開之後,她的情人來了,結果人已去空留綠色的樹叢。
這首民謠找不到歌唱的例子,只找到管樂團演奏的。在管樂曲裡該是很通俗的演奏曲目,因此管樂團演奏實例很多。
( the North Texas Wind Symphon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yhZEXqEYE
第3曲 進行曲:「薩默塞特的民謠(March - "Folk Songs from Somerset")」
快板,降B大調,2/4拍子,複合3段體。使用的民謠是「A.吹走朝露(Blow Away the Morning Dew)」、「B.高地德國(High Germany)」、「C.口哨,女兒,口哨(Whistle, Daughter, Whistle)」、「D.約翰‧巴里空(John Barleycorn)」4首。其中兩首出現在主部,兩首出現在中段。樂曲的構造是A-B-A-C-D-C-D-A-B-A.
(Karen Fannin指揮)
March-Folk Songs from Somerset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UzK5x0u1A
(the Eastman Wind Orchestra )無動畫
3. March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Xm0gOaWypk
民謠「吹走朝露(Blow Away the Morning Dew)」
歌詞請看http://ingeb.org/songs/blowaway.html 。歌詞似乎有好多套,不過這是民謠之常,不足為怪。在這一頁中可以點聽3種演奏實例。下面是在Youtube上的演唱實例:
(Allegra)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hlyAi2NDoQ
(Raytown High School Girls Tri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w9kHF9FZ8ww
民謠「高地德國(High Germany)」
歌詞與MIDI音源,請點 http://www.contemplator.com/england/germany.html 。在英國,所謂高地德國不是地理名稱,而是指一個時代。從歌詞中會知道這首民謠與戰爭(如30年戰爭或7年戰爭)有關。
(Luke Kelly)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3tUeMviMqk
(Pentangle)
http://www.youtube.com/watch?v=yHXHd7LAmx8
這段演唱與「英國民謠組曲」中的旋律很不一樣了。
民謠「口哨,女兒,口哨(Whistle, Daughter, Whistle)」
歌詞與MIDI音源,請點 http://www.canasg.com/zwhistle.htm 。這好像是女兒與媽媽就結婚問題的爭議。
(moira smiley & VOCO)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cQrFVTpBw
(?)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ztjg8xEHB0
民謠「約翰‧巴里空(John Barleycorn)」
這首民謠裡的主角約翰‧巴里空,是把重要的穀物大麥,與用大麥釀造的啤酒、威士忌等酒類擬人化的人物。在歌詞裡描述約翰‧巴里空受到攻擊、死亡、侮辱,以之對應收割、製造麥芽,釀酒等種麥的各個階段。表面上,這是稱讚酒類的歌曲,其歌詞的一部分,也常常當做乾杯時的祝詞。不過還有許多解釋,說此歌與其他事情有關。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到維基百科的網頁參閱。http://en.wikipedia.org/wiki/John_Barleycorn
這首民謠好像很有名,版本也有好多種:
http://sniff.numachi.com/pages/tiJBARLEY;ttJBARLEY.html
http://sniff.numachi.com/pages/tiJBARLEY2;ttJBARLEY2.html
http://sniff.numachi.com/pages/ttJBARLEY3.html
http://www.contemplator.com/england/jbcorn.html 等等
(Traffic)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4LvXZNOuI
「英國民謠組曲」的演奏實例,也可以聽:
(Roger Boutry/ the 1984-85 Hurst-Euless-Bedford ISD Junior High Honor Band)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LsQAt4Xj00
「英國民謠組曲」各曲的調性,經作曲家仔細安排,顯出很有趣的關係。第1曲使用f小調與有3度關係的關係調降A大調,曲末把f小調以皮喀地3度結束在F大調,第2曲則以平行調的f小調開始,中間樂段又使用平行調的F大調。到這裡為止,以大小調強調F音之後,第3曲則使用降B大調。
※廣播消息
BBC播放莎士比亞的戲劇「仲夏夜之夢」
相信喜歡聽西洋古典音樂音樂的讀者,一定聽過孟德爾頌的戲劇音樂「仲夏夜之夢」(請參閱本部落格07/3/23的「夏至─『仲夏夜之夢』」),但有沒有看過莎士比亞的戲劇「仲夏夜之夢」,確認孟德爾頌的音樂是使用在戲劇的哪一個場面?
BBC的網頁 http://www.bbc.co.uk/composers/mendelssohn/dream.shtml 上可以看到整齣戲劇。讀者只須在該網頁右側依序點各頁次。
這網頁上的演出採簡易形式,省略佈景,舞台設置等,讓演員與管弦樂台同台,演員穿着簡易戲裝,並在舞台上有動作。
讀者可以在許多網頁上得到此劇的完整劇本,如在http://shakespeare.mit.edu/midsummer/ ,不過BBC網頁上的演出,增減許多對白與情節。如第1段「Watch the introduction and Act 1 of 'A Midsummer Night's Dream」就不另外分第1景與第2景,因此欣賞時必須注意。
這網頁的點閱期限多久不得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