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5-31 00:37:22| 人氣11,65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拉赫瑪尼諾夫:悲傷三重奏曲

推薦 6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悲傷三重奏曲』(Trio lgiaque)是拉赫瑪尼諾夫在其創作初期譜作的兩首鋼琴三重奏曲。第1號寫於1892年還在莫斯科音樂院唸書時,是一首單一樂章g小調的作品。這首作品拉赫瑪尼諾夫還在世時沒有出版,以致有一段很長的時間被人遺忘,到1947年才以遺作問世。第2號是1893年在音樂院畢業後所寫的d小調作品。

鋼琴三重奏曲第1號g小調,遺作,「悲傷三重奏曲」

1891年1月18~21日,在莫斯科作曲,由作曲家自己擔任鋼琴,友人擔任小提琴與大提琴首演。這是作曲家19歲時的作品,但在鋼琴部分,已發揮驅使超絕技巧釀出多采多姿音色的才能。

此曲與一般鋼琴三重奏曲有異,採用單一樂章形式。其曲式雖然使用古典奏鳴曲式,但開展部就羅列12段插曲,而且全曲的速度設定,以開展部相隔,其前後大致形成顛倒次序的進行,因而全曲就有對稱的形式。

在相當於呈示部的前段,弦樂奏出細碎而甚弱的伴奏旋律,引出鋼琴「痛哭的緩板(Lento lugubre )」的第1主題。這段悲歌由大提琴、然後由小提琴接下去。強調這主題加深印象之後,經過鋼琴的一段過門樂句,小提琴在鋼琴伴奏上提出第2主題。音樂逐漸高漲,衝入開展部開始開展第1主題。從呈示部到開展部,音樂總是在飄動。([Lento Lugubre - ] pi vivo - con anima - appassionato - tempo rubato - risoluto )。到後段的再現部,主題依曲式再登場,但這一次演奏第1主題的是弦樂器,鋼琴則擔任伴奏部分。第1主題最後以送葬進行曲( Alla marcia funebre)再現,並以弱音結束全曲。

譜寫這首「悲傷三重奏曲」的動機,以及有這樣曲名的緣故都不得查考,但從貫穿全曲的哀傷、擴大的樂曲結構、以送葬進行曲結束樂曲等樣式來看,顯然是模仿柴可夫斯基「一位偉大藝術家的回憶」無疑。

(The Borodin Trio)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XuBTxHwfAUI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GJ022aSb-o

(Trio Operacento)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Nh_Pd2otAI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qqBxhRyOiA

(piano N. Gvetadze , violin L. Prunaru, cello G. Hoogeveen)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2jWUx1CxNZU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I7MyqZodEM


鋼琴三重奏曲第2號d小調,作品9,「悲傷三重奏曲」

柴可夫斯基是拉赫瑪尼諾夫最尊敬的大作曲家,而這位大他33歲的大前輩,也很欣賞拉赫瑪尼諾夫的才能。1886年4月柴可夫斯基的「曼夫烈特交響曲」首演,當年此曲的樂譜一發售,拉赫瑪尼諾夫馬上把他改編為鋼琴聯彈譜。1893年,拉赫瑪尼諾夫還把他「為兩台鋼琴的組曲第1號作品5」呈獻給柴可夫斯基。當年秋天,要赴聖彼得堡首演「交響曲第6號悲愴」的柴可夫斯基,與在基輔指揮歌劇「阿雷可」的拉赫瑪尼諾夫碰面,握手互祝成功,沒想到這就成為兩人之永別。

這首「悲傷三重奏曲第2號」,是拉赫瑪尼諾夫接到訃聞的11月6日到12月15日之間寫成的痛哭的音樂。跟柴可夫斯基呈獻給親友尼古萊‧魯賓斯坦的「鋼琴三重奏曲a小調作品50」一樣,附有副題「一位偉大藝術家之回憶」。首演是1894年2月12日在莫斯科,作曲者本人擔任鋼琴。此曲在作曲動機、全曲結構上,都被認為是柴可夫斯基a小調鋼琴三重奏曲的姐妹作。

此曲後來由澳洲鋼琴家Alan Kogosowski  改編為鋼琴協奏曲「悲傷協奏曲d小調,作品9b」。

全曲有3個樂章:

第1樂章:中板─中庸的快板(Moderato-Allegro moderato),d小調,奏鳴曲式。

這是一首安魂曲。鋼琴反覆奏出半音階的下降樂句,開始相當長的序奏部分。這鋼琴樂句,像是送葬行列的沉重步伐。中板,緩慢的腳步!大提琴在鋼琴伴奏上唱出悲歌,小提琴接下去。音樂就這樣,在鋼琴伴奏上,大提琴與小提琴有一搭沒一搭的對話下去。悲傷的情緒非常激烈,顯得有點失落、絕望,當時20歲的作曲者甚至有些掙扎、自暴自棄,不知要如何安排這氣憤情緒。音樂一下沉靜、一下高昂,一下懷舊,變化多端,顯得心情起伏不定。

高昂的心情定下來後,進入中庸的快板。這是呈示部,比較活潑的第1主題出現。這主題自序奏部的主題衍生而來,其動機也是下降音形。鋼琴強調這動機。不久,弦樂器奏出急促的旋律,鋼琴提出以和弦為主的第2主題。在開展部主要開展第1主題的下降音形動機。到再現部,先再現序奏部的主題,但這一次由弦樂器擔任伴奏,鋼琴奏出主題旋律。然後再現第1主題與第2主題,最後在尾聲部回顧第1主題後結束第1樂章。

這樂章與其說是悼念的祈禱音樂,還不如說是唱出留在現世的人們的悲痛,音樂一直反覆第1主題下降音形動機,那無止境唱下去的旋律很美。

(Kogan, Luzanov, Svetlanov)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DcSLHyR7zBk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1nq9IzrNlwg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bUgQ2RUxVs(到3:35)

(The Borodin Trio)

(1) http://www.youtube.com/watch#!v=zRYn-g51LKQ
(2)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g1J-QOMi24

第2樂章:以變奏曲風格(quasi variazione),F大調,變奏曲式

鋼琴提出變奏曲主題。行板(Andante)。這主題取自拉赫瑪尼諾夫管弦樂幻想曲『岩石』(作品7)。柴可夫斯基非常喜歡這首1893譜寫的曲子,他們兩人約定於次年1月,在聖彼得堡由柴可夫斯基指揮首演。不料柴可夫斯基急逝,未能履約。拉赫瑪尼諾夫回憶柴可夫斯基,把故人喜歡的曲子旋律,用來當變奏樂章的主題。

主題之後是6段變奏,拉赫瑪尼諾夫對柴可夫斯基之思念,以各種方式表露,感情搖擺得很複雜。最後是很長的尾聲部,有深刻悲哀與沉重感情。

第1變奏:快板(Allegro)。主題先是在小提琴上,然後移到大提琴。鋼琴只擔任伴奏。情緒較為活潑。

第2變奏:緩板(Lent)。只由鋼琴演奏的變奏,氣氛又陷入沉思中。

第3變奏:詼諧的快板(Allegro scherzando)。鋼琴在高音部彈奏16音符的樂句,低音部與弦樂器(撥奏)都只打拍子。後半小提琴會奏出旋律,但仍以鋼琴為主。音樂聽起來一直在轉動不停。

第4變奏:中板(Moderato)。又陷入沉思中。弦樂器一直拉長音符,鋼琴靜靜的彈奏思念的旋律。

第5變奏:同樣的速度(L’istesso tempo)。小提琴持續奏出32音符旋律,主題在大提琴,鋼琴加以伴奏。中間有一段,鋼琴以16音符的6連音符與7連音符獨奏,並在高音部彈奏主題。之後,小提琴奏一段主題,馬上又給大提琴接下去。小提琴又回到32音符旋律。整個變奏聽來像在痛哭。

第6變奏:很快的快板(Allegro vivace)。這段音樂轉入降B大調,較短較活潑。主題先在鋼琴,然後大提琴,而小提琴。鋼琴以強音結束這段變奏後,直接進入d小調的長大尾聲部。

尾聲:行板(Andante)。悲痛而腳步蹣跚的旋律,在各聲部交替出現,不久,鋼琴以琶音伴奏弦樂器,最後還加上許多3連音符。(也有人把這一段分為行板(Andante)部分與稍後中板(Moderato)部分而作第7、第8變奏)。

(Kogan, Luzanov, Svetlanov)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bUgQ2RUxVs(自3:40)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Mmw31a45sgw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86hPclySpE

(The Borodin Trio,把變奏曲所有反覆省略)

(3) http://www.youtube.com/watch?v=gta1CYayJlY

(4) http://www.youtube.com/watch?v=_1RXXSbdIto

第3樂章:有力的快板(Allegro risoluto)d小調。

很像柴可夫斯基鋼琴三重奏曲的樂章。音樂雖短,但雄渾多感的鋼琴表現力支配全章。無處安排的悲痛感情,讓作曲者激動的敲打鋼琴鍵盤。不久,弦樂器加進去喊出悲慟的聲音。那是會撼動聽者心靈的激烈又深刻的音樂。最後第1樂章序奏的主題旋律回來,延長的大提琴與鋼琴,以最最弱音結束全曲。那好像是在喃喃悼念逝者安息。

(Kogan, Luzanov, Svetlanov)

(6) http://www.youtube.com/watch?v=4wd6ZmSzbcA

(The Borodin Trio)

(5) http://www.youtube.com/watch?v=nEvEN4m9FoU

 

台長: 雲翁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