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9-05 23:45:32| 人氣632|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夸父追日】子在川上曰:「鰻魚不會唱歌,你會!」(四)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鰻重套餐含鰻魚飯一客,漬物一碟,鰻肝清湯一盅。

漬物醃得充份入味,而顏色依然青翠,味道鹹卻不拙窒;以柴魚高湯為底,鴨兒芹提味的鰻肝清湯爽口鮮美,白飯自然是軟硬適中,香甜飽滿,完全一派日本貫有的高水準白米飯手筆(註1),顯然配角都很稱職,恰如其份,那,主角呢?

滿懷期待地將第一口送入口中,實在是瞬間就後悔了,

吃不下去…

恨不得將前一個動作倒帶----這鰻魚,怎堪如此大口糟蹋!

除了型狀,這裡的鰻魚和過去我所吃到真不該共用一個名字。

厚實,飽滿,邊緣微焦,醬色均勻,一層剛剛烤好的鰻魚完全蓋滿了白飯上,沒有一丁點遺漏。

文章寫到這裡我開始陷入舉步維艱、無以為繼的窘境---原來"難以言喻"就是這樣的感覺---該從什麼樣的角度切入來形容他呢?

「乾淨」、「爽口」,如此而已。

即使把舌尖靈敏度調整到最高,也難以察覺絲毫的土腥味,這實在是過去絕無僅有的經驗(頓時好後悔沒點個白燒,但想到得再等一小時,算了),要達到這一點,除了鰻魚必須來自水質清淨,活動空間寬敞的天然河川(這一點養殖的鰻魚就萬萬不能達),按傳統作法,還需在料理之前,將魚放在井水裡養上一至二天,以滌淨鰻魚的臟腑。

沒有土味,表面上看來只是沒有干擾而已,但這樣就足已令人讚嘆。少了雜訊,魚本身美好的味道便更清楚地表達出來,毫無勉強。我用筷子輕劃開魚身,一小口一小口彷佛作葡萄酒blind tasting般盡可能讓舌頭口腔的每一部份去感受、吸收每一分毫的味道,唯恐漏失一點細節。

細緻、柔軟但不鬆散的魚肉載滿凝縮飽和至物理極限的味道,那不是所謂醬汁強加其上的附麗--雖然他們確實恰如其份的地滲入魚肉肌裡,卻是魚肉本身的鮮香是被醬味更加烘托出來的,這歷經兩百餘年蒼桑,遍歷盟軍轟炸的日子仍添加熬煮不輟的醬汁,比一般的口味更鹹更重了些,初嚐時不禁眉頭一緊,咀嚼兩口後又不得不嘆服箇中奧妙----若非如此恐怕撐不起、搭不上天然鰻魚本身豐富濃郁的滋味吧。

很抱歉,說「咀嚼」恐怕太沉重了些,畢竟魚肉的柔細軟嫩彷彿將筷子一跨上去就會沉到飯盒底去,妙的是,說她入口即化罷,肉質卻又不顯糜軟糯爛,反倒若有似無地維持著肌裡脈胳,與舌頭"互動"著; 說他堅韌有彈性呢,偏偏放入口中用舌頭一頂就消融盡淨了。

這「欲迎還拒」的鰻妙實在令人心搖神馳,不是那種謙卑、盲從、棄守式的順服,而是有個性、有意志、有選擇下所表現出來的溫柔。換句話說, 同樣滿足了男性沙文主義的遐思琦想,但這鰻魚是小昭、黃蓉、是趙敏是任盈盈,絕非王語嫣、香香公主之流的木頭美人。

甚至魚肉的脂肪也讓人感到渾融天成,穠鮮合度,魚身當然飽含充份的脂肪,但卻不讓人感到肥膩拙重,由於天然野生鰻魚經過充份的運動,脂肪均勻分佈於肌裡,沒有一絲贅肉,反之養殖鰻的脂肪卻是一塊塊累積在皮下,炭火一烘烤就流滿了表面,自然爽口不起來(註2)。

心滿意足地蓋上餐盒,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幾乎花了與等待一樣長的時間享用他,或許是此生最認真專注投入的吃東西的經驗吧。

「前川」的鰻重,無論是米飯、醬汁、魚肉乃至於燒烤的火侯,都能讓人充份享受到極優秀食材的「精純」原味,雖是簡單兩個字,但我相信能達此境者幾稀矣。

我以為這鰻魚達到一種極其複雜微妙的平衡,在各種極端之間拿捏的恰到好處,每一項味覺原素:無論是米飯的香甜飽滿、醬汁的濃醇馥郁或是魚肉的鮮嫩甜美,都被催逼至極限,矛盾的是,彼此間卻仍又清清楚楚,非但毫無扞格,還能互相幫襯。

烤鰻魚寫真照請至下列網址
http://image.so-net.net.tw/cgi-bin/category/album_detail.cgi?uid=1&ac=0&aid=4988&did=

註1:不知米價,我以為問題不大,吃了幾千年米,飯卻煮不好吃才真是丟人。讓我一直不解的是為什麼在日本,連築地市場攤販賣的御飯團,米飯的美味度都能把台北一流中菜館打趴(這點我相信絕大多數去過日本的人都能作証),究竟是煮飯技巧拙劣,還是白米的品質輸人?這點一直令我相當困惑。

註2: 店家提供的小冊子上,有附上天然鰻與養殖鰻魚肉的顯微鏡攝影,脂肪分佈一目了然。太科學了!不愧是連續三年都有人拿諾貝爾獎的國家。

台長: becco
人氣(632)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