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12-27 11:48:20| 人氣1,369| 回應17 | 上一篇 | 下一篇

【耶穌生日我分紅】來自Y的禮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相信,隨著時間愈久,我對當兵的仇恨將愈發淡薄,終有一天損益平衡,因為當兵讓我認識像Y這樣一位迷人的朋友,帶給我的東西與時俱進。

這耶誕禮物實在太棒了,好令人感動。

becco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聖誕節跟新年有何打算 ?
沒什禮物可送
把最近翻到的一篇雜誌文章摘錄心得給你
當作歲末禮物

清大歷史有個老師黃一農
今年夏天當選中研院院士
本年度最年輕的

以前的認知是
他是天文博士
後來轉行研究科學史
一年前來過交大演講
其他
所知很有限

過去
關於喜寫散文, 拉得一手好琴, 或悲天憫人對社會充滿熱情的科學家們
大眾會譽為是科技與人文的完美結合
but you know,
其實這中間沒發生什麼物理或化學的結合
說是 多才多藝, 充滿入世情懷, 令人欽佩讚揚
的知識分子等等
可能要妥適些

不過接下來的故事就大不同

黃, 大學畢業去 Columbia
立志研究理論物理
但資格考考不過大陸學生
很喪氣, 改作無線電天文學
拿到天文博士

留在美國作研究
有些瓶頸
因從小喜讀古書
所以寫了篇論文
根據漢代古書的記載
證明天文學界認定的史上最早超新星其實可能只是顆彗星
文章被 Science 接受了

那時清大要成立歷史所
研究科學史
於是李亦園去美國邀他回台

返台後他才知這是約聘的 job
兩年後若研究成果不彰就不續聘
他只好把自己每天關在清大圖書館研究古書
他知道
唯一的路就是活著出去
因為他再也回不了科學界了

那年
他 31 歲

他決定創造社會天文學史這個從未有的 segment
漢書中記載漢成帝時出現”熒惑守心”
火星出現在天蠍座附近
代表要改朝換代, 有災變產生
可是他設計電腦程式跑出來的結果
整個漢代火星都沒有停留在天蠍座附近
是天文官假造的

再看熒惑守心後不到半年
宰相自殺, 成帝暴斃
然後王莽就篡漢了
而率先起義反王莽的就是自殺宰相的兒子

原來是政治鬥爭

幾百年來從沒有歷史學家有能力證明這樣的事
這是他獨創的領域
而且裡頭只有他一人

然後
古來最吉利的天象是 “五星聚舍”
五大行星聚在天空一方
表握有天命的明主出現了
他寫了電腦程式調查
發現五千年來惟二沒被史書記載的五星聚舍卻是最明顯的兩次
五大行星偏差都不到五度

對照年表
發現這兩次的主政者一為漢代呂后, 一為唐代韋后
女帝當政
原來是史官不敢記載或後代史官刻意刪去了

又是一個百年來沒人想過的素材

作出心得後
他又轉作曆法, 宗教, 海洋探險史的研究
直到今天
作了 20 年

科學跟人文真的結合了

有點像一本書說的 :
沒法成為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人
只好努力成為第一個登上聖母峰的女人
或第一個不帶氧氣筒登頂的人

創造新的 Segment

這篇報導很短
給我兩個感觸

比較形而上的
過去關於科學與人文的本質,結合,衝突
在這些研究中
出現了比較清楚的輪廓
究竟科學 / 人文的內涵,角色,貢獻,互動是什麼
或者可以是什麼
很有啟發性

比較形而下, 比較具體切身的
發現自己的專長; 然後選出一個好題目
既困難, 也必要
相信現階段的你必亦深有所感

年輕的時候 (現在還算嗎 ? )
精深與廣博不能不兼顧
精深才是專長
廣博才有選項
不得偏廢

路不好走
所以這樣的感想抒發就當我的聖誕禮物跟共勉
望莫見怪


台長: becco
人氣(1,369) | 回應(17)|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悉聽尊便 |
此分類下一篇:新年十願與新年食願和新年時怨
此分類上一篇:Capital and Freedom (III)---"Now we can have some fun!"

荔枝
看來我應該可以適度哀怨一下女生不用當兵的政策了!
2006-12-28 13:42:44
becco
請不要把特例當常軌

台長
2006-12-28 13:46:20
ridpath
黃一農教授的故事很精采
那年我在服國防役十,的役前訓練三個月有請他來演講,就有講到他的這段人生,不過他那時是說,是被一些認為他不是正統史學出身的人要求不得授課.....
另外他還講了一個明朝是如何因為一隻雞丟了江山的歷史....真的滿好玩的
2006-12-28 14:31:53
bluewitch
左想想,右想想
還是來回應一下好了。
免得因為國內記者不愛查證
讓讀者的資訊常常有誤= =

1.”熒惑守心”這篇文章其實有兩個作者
第一作者是現任台大的副教授張嘉鳳
當時是黃一農老師的指導生。
2.我不是學天文學的,所以不太清楚天
文學是在何時發展到可以回推千年以
年的星象。但至少民國以前歷史學家
們還沒有這樣的技術可運用!
而如果是宰相之死的問題,歷史學家
有在關注啦!類似的結論在清代也有
人曾提出過。
3.科技到人文之間,我覺得單單只是新證據
得考察、發現。雖然看起來非常光鮮,但
是這樣的意義在哪裡?換句話說,有資料
跟具備該項學科的思維、內在邏輯,兩者
間相差甚遠。這也是科際整合中常發生的
問題,我們試圖深度溝通,卻連對方用的
文法都搞不清楚。

對不起呀,一過來就囉唆一大堆。可是現在記者的水準真的讓我非常難忍著不說。
2006-12-29 03:49:09
becco
回推千年之前的星象只要電腦夠力就行了,理論的話,應該很早就有了。

在我這個天文與歷史的行外人感想,黃一農教授的工作,我很懷疑一般的歷史學家大概就算是到民國滅亡了,還是不會想到去用這些「工具」查証吧?

顯微鏡,望遠鏡,甚至只是指南針的發明,提供的也不過就是新的証據和視野而已,新大陸的發現也是,更多「真象」或單純的事實本身就是意義了,否則,只會讓原本的研究或所謂的思維邏輯比較停留在臆測那一邊而已。

坦白說我看不出信裡引用的東西與記者水準有多少關係耶,如果第一作者是黃教授的指導學生,那黃教授引述這個工作應該沒有什麼不妥。
2006-12-29 05:50:35
Jimmy
既然可以計算行星運行軌跡,甚至預測下次彗星、日蝕等等天象發生時間,我想不懂為何會”算不出”上次...上上次...致回推千年之前,更何況現在有夠力的電腦。
2006-12-29 12:17:27
bluewitch
”幾百年來從沒有歷史學家有能力證明這樣的事
這是他獨創的領域
而且裡頭只有他一人”

可是在前文所提引用為證據的文章中
是有兩個人的,這樣很妥貼嗎?雖然
我還來不及去問當年這邊文章的寫作背
景。

其次我是對”幾百年來”的用詞覺得
太顯激情了。記者可以指控現在的歷
史學家。但這似乎一口氣指控到了連
電腦沒發明之前的學者。

關於領域、工具問題,我是很想舉例
但好像都怎麼舉都有點八卦......
2006-12-29 13:22:31
becco
hi Bluewitch,

台長最喜歡八卦了,不便寫在這裡的,歡迎email來討論呀!

至於你quote的那段,我覺得這牽涉到當初第一作者決定的方式,我想各領域或研究團隊的內規不同,獨創的程度視這點而定。至於幾百年來沒人能做,我覺得這不算不公平,就像我們說,在流体力學發明前幾百年來,沒有人能飛上天,這只是事實的陳述,不是什麼指控吧。

先去睡了
2006-12-29 15:21:54
becco
”幾百年來從沒有歷史學家有能力證明這樣的事
這是他獨創的領域
而且裡頭只有他一人”

我同意這種講法很”激清”沒有錯,而且也充滿了驕傲(這在我看來,一直是種正面價值),我猜他的意思是著重在獨創或首創,”只有一人”的形容,自然是指在創造出來的時候,接下來當然希望能有人追隨,有人肯定,不然他會更悶吧。

至於文章不只一位作者,well,我覺得那是果而不是因,也就是在這整個idea有了,再找學生合作把東西寫下來,應該也不為過,這是我的推測。

關於之前幾百年來沒人做得到,我也覺得合情合理,後人總是能掌握更多前人的成果來應用,就像牛頓會說自己是因為「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才看得那麼遠一樣,牛頓絕不會否定刻卜勒、哥白尼或伽利略的貢獻,但這不表示那些被他踩著的巨人們能看到跟牛頓一樣的picture,學術的進步本來就是這樣。

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用的理論工具是早就有的,但他的天才在於把這些兜在一起,提出全新的觀點,這是他百世不朽的地方。

至於工具,再舉一個例子好了,如果沒有X-ray繞射,沒有發明顯微鏡,電子顯微鏡,沒有MRI或NMR,那麼二十世紀的分子生物學,遺傳工程有沒有可能呢?有人能想像沒有望遠鏡的天文學嗎?這些事實無從迴避。

我在想,歷史研究也應該不會拒絕天文物理學家為他們提供更多的事實証據吧,這有點像考古或另一種形式的考據工作,只是考據者受的不是傳統xx學訓練,甚至差的十萬八千里,但這重要嗎? 那些區分不過是人為的,只因為人的智力有限罷了,

如果連事情怎麼發生,有沒有發生,發生的先後順序都沒有,要怎麼建立史觀,又不是在寫小說,你說是嗎?

becco
2006-12-30 02:42:31
bluewitch
一般文科很少掛兩個作者,
因為對歷史學來說證據只是一個開始。如何把證據放情境中提出合理的詮釋。這才是重點。

所以雖然學生受到老師許多啟發,但思考、詮釋都是獨立的。也因此少跟老師一起掛名。大多是在文末感謝別人的意見跟指教。
而這邊會出現掛兩個作者,則是跟黃一農老師的指導習慣有關。
但無論怎樣,黃一農老師的確是非常用功的學者,
而他在天文學、曆法上的專長,也的確是很學者多不及的。
但這不只是工具的問題,而是少有人在這方面有著專業訓練。現代歷史學家的確也在許多地方,開始和其他領域交流。但就我目前所見,最大的問題還是出現在對他領域的一知半解,進而造成討論上的謬誤。
2006-12-30 13:16:56
becco
首先要謝謝bluewitch一直為本台帶來這樣有啟發性的討論,台長自己覺得收獲很大,興味盎然!

看來不同領域文章排名甚或掛名的習慣的確不同,我想你提到黃教授的指導習慣,在我看來倒不意外,似乎,他是把科學界的作法帶進去了。

但我想或許不只是這樣,如果文章的內容、詮釋的確是師生彼此激盪、討論出來的,那麼這樣做也是合理的,更進一步想,這是不是代表另一種方法的引入呢?集眾人之力或一人之言在我看來不是重點,真正有創見有內容的文章,不管怎麼寫成的,我大家都會愛看,對學問的增進都是有益的。

台長自己對於知識的吸收,一知半解或一知全解這件事情,一直很矛盾,我總覺得有些東西了解太多容易綁住自己,好像是倪匡說的:科學家寫不出好的科幻小說,有點那樣的意思。

我記得高中時去看表坊的戀馬狂(李立群主演,楊世彭導演),這部名作最有名的好像是達斯汀霍夫曼主演的,據報導,那時演”主角”心理醫師的李立群一直到演出前兩天,才有”勇氣”看DH的演出,因為那時候角色在他自己身上已經成熟了,他不怕會被DH的版本拉走。

我覺得許多東西要有所創見,在開始時也有這種味道,基本道理有了就好,其他東西不要太在意,就算侵犯到別人也在所不惜。當然也不是沒有因此吃過苦頭,研究開始之初,我常懶得看別人的論文(只看關鍵的原則,至於別人做過什麼引申我看不下去),最後往往十個idea裡只有兩個半能用,只有一個做得出來,但那最後剩下來的一個,據我的經驗,往往是很特別很有意思的東西,至少我會喜歡。

by definition,初入某貴寶地的行外人永遠只能帶著一知半解的心與眼,但這正是寶貴的地方,常常是這樣的人能帶來刺激和啟發,只要他接下來夠認真,同時少了局內人的束縛的話。

對,Y,我知道你在看這串討論,這些也是寫給你看的,你要寫的書快點寫出來,我支持你,在我眼中沒有什麼”把腳跨到人家家裡說三道四,難怪別人會不高興”的問題,人生苦短,我以為,那不是你該浪費心神去打發的東西。
2006-12-30 13:56:03
bluewitch
剛剛系統不讓我留言。所以現在改以簡短回應。
文科有時會出現老師給題目的狀況,但幾乎都只掛一個作者的名字。因為證據不是一切,只是研究的開端,重點是如何把證據放在情境中提出合理而獨到的解釋。這些思考的過程雖受到老師啟發,但幾乎都是獨立的。
至於這篇文章,這是黃一農老師的指導習慣,應該是有種以示負責的意味。
我也認為黃一農老師的確是很用功的學者,他在天文學、曆法詮釋上的也確為許多學者所不及。
但這不只是工具的問題,而是在天文學方面的專業訓練問題。(重新再看一次,我也沒提到工具啦!)
歷史學者大多不會討厭任何形式幫忙來做研究,現代歷史學家也常常試圖利用其他學界的理論來詮釋所發生的事情。
歷史學的訓練乃是針對事物提出符合情境的合理詮釋。問題就在有時會出現根本不符合當時情境的神奇詮釋。
最末,我並不討厭所謂的跨界研究。因為至少在我眼中歷史研究本來就很迷戀”通才”。只不過這篇報導讓我很無言的地方是他暗示歷史學家似乎都漠不關心這類問題,或是無能解決。
但是,歷史學家可能是換了個證據討論而已。
(好吧!我是認真的覺得新聞記者沒上網去稍微搜一下這篇文章或相關討論。)
2006-12-30 14:12:58
becco
我覺得我完蛋了,又想回應,但書念不完了…台長得先睡覺,有意見的朋友請盡量聊,不要客氣
2006-12-30 14:31:46
bluewitch
這~~~~~~我跟新聞台的系統這麼不合嗎>”<
之前按了不給我貼,現在又忽然跑出來。
為表示歉意
我提供一個我心目中科技人文整合的好作品
顧彩璇 探針的生命史 清大歷史所碩士論文
個人是認為非常精采啦
2006-12-30 14:33:15
Nana
這張卡片真的很動容 不過剛好講到我認識的黃一農,忍不住要回一下,他在清大歷史所享有惡名已久,或許做學問的人不會做人,還是天才太會做人招人妒?這篇文章寫得太激情 尤其是歌的是清大學術界裡有名的惡人,這種激情更為有趣。苦笑。
2007-01-10 16:00:13
Jimmy
一篇文章各自解讀,論事還是論人?
文章裡的名字,重頭再讀一遍文章,不覺得
2007-01-12 08:55:23
becco
我想,一篇文章或信從各角度來解讀,可以得到的啟示自然也是多重多元的。

關於文章提到的人物及其風評,我常覺得一個人的成就與所謂的做人,往往不是絕對的,就像我大學時的老師說過一句話:我這輩子看過的Good Physicit遠比gentleman多。

至於怎麼拿來當成自己的model,那就是看個人取捨與造化了。
2007-01-12 11:37:48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