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英國布克獎公佈,由英國女作家希拉蕊.曼特爾(Hilary Mantel)的歷史小說《狼廳》(Wolf Hall)獲得大獎。《狼廳》成功引起了英國讀者對亨利八世時代都鐸王朝故事的聆聽旋風,也再一次證明,歷史小說魅力始終不衰!
曾有人打趣說:「歷史除了人物是真的以外,其他全是假的;小說除了人物是假的以外,其他全是真的。」一語說中了歷史和小說間的幽微過度。結合二者的歷史小說,在言詮的自由空隙,及真實、虛構的曖昧性中,魅力自生。在歷史與文學的夾頁間,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歷史小說的花花殿堂吧。
一、說故事的人:遙遠年代,從那間聚集人潮的客棧說起
歷史文學的書寫其來有自,史與小說的不分家,說明了當中的微妙性。古代小說本被定義為「稗官野史,街談巷議」。既是野史,自是歷史軼事補遺。唐五代前大抵歸為史部雜傳,直到宋初才移入了子部小說類。歷史與小說,漸始有了明顯的分庭。一切都是因為一間客棧。
宋代商業頻仍,夜市興起、客棧林立,茶餘飯後總要來點什麼娛樂吧,所以有了說話人,說話人是要講故事的,講故事就得有題材,甚麼題材好呢,那還得看聽故事的人,所以一邊說一邊腦中編造,一邊編造又隨著觀眾喜好跟著刪改,如同現今趕場上演的「八點檔」彈性十足,講到精彩處,停!見好就收!生財要道,收為上策!於是「請聽下回分曉」便成了招攬閱聽眾再來上門的最佳法寶,分段長篇,也成了明清章回小說的始祖。按記載,宋代說話四家數,分成了小說、說經、講史、合生(今已無作品流傳)四類。小說與講史被別分兩類。於此兩類的說話題材下,又五花八門、別出心裁。說話人的底稿書寫下來成了話本,然而底本是絕活豈可輕易示人,因此流傳下來的話本不多,然本本珍貴。比方當時講史話本《新編五代史平話》便開後來演義小說之風;而不歸於話本然可視為近親的《宣和遺事》成了後來《水滸傳》的前身骨幹。
說話人的口語化,生動幽默、使得歷史人物活靈活現。說話者自唐即有,自宋轉盛,商業機制亦是重要因素。那些不斷積累成的文化生命力,環環相扣,如同元末明初中國第一本長篇歷史小說羅貫中《三國演義》前魂,早就在宋代客棧中便已於焉醞釀開來。歷史小說以各種樣貌幻化成文學技藝,和商業機制相嵌展開的大眾魅力,也一路從遙遠走至現代。
二 買故事的人─歷史小說的書寫及其銷售書市觀察
縱觀現今歷史小說及其相關文類的書寫與其銷售書市的情況,呈現出幾樣特點。
名家不怕撞衫─歷史的講述往往帶有書寫者的個人史觀,名人軼事甚且八卦,有興趣的讀者永遠看不厭,有自信的書寫名家也絕不怕比較。如同法國新浪潮導演,透過鏡頭傳達自己觀看世界的方式。於是富爭議性的黃帝將相、富商大家可以一再被書寫,傾國傾城的美麗嬪妃,也成為歷史小說題材的最愛。高陽、二月河可以都對講述《胡雪巖》情有獨鍾;文學家蘇童寫作《武則天》,亦不擔心已有林語堂文學大前輩述說在前。
書寫語言及形式上的多變─大部頭名家依舊站穩山頭,輕快閱讀版歷史講述,乘浪頭而起!誠品書店中文圖書採購副理李秋慧提出她的幾點觀察:講正史的史學家雖非歷史小說,然始終維持長銷數量。如黃仁宇《萬曆十五年》。歷史名家如高陽、二月河、南宮博……等,持續有忠實讀者群,而易中天《品三國》、麥田新出版《蒙曼說唐:武則天》等從大陸《百家講壇》節目延續書寫,類似現代說書人的口語講史風格,帶動了新一批的閱讀歷史族群者。新生代作家陳柔縉作品如《人人身上都是一個時代》,以社會史角度別出新意述說時代。從歷史小說到歷史散文,歷史文學正各以魅力叩敲閱讀眾。
多媒體視聽宣傳帶動的效益─如同臺灣早先廣播時代,廣播劇講述義賊廖添丁,帶起聽眾對廖添丁的認識與興趣。在多媒體時代的今日,電影《赤壁》帶動觀眾對三國人物的興趣,《康熙大帝》等大陸劇也引發探討康熙歷史的話題。若就銷售而言,許多大陸劇是書先推出許久才改編成電視,書的銷售量整體上升不大。若是以閱讀群眾相對單薄的西方歷史小說而言,影視媒體的強力放送,就能具體迅速反映在銷售上。整體來說,歷史小說閱讀群男性大於女性,年齡也以四十五歲以上居多。然而隨著多媒體和歷史文學不斷的突破嘗新,年輕族群成為新一波加入的閱讀群。
三 變故事的人─歷史小說的孿生家族
歷史小說作家,穿越史實的想像之眼,重現歷史剎那,使人仿若真實知覺歷史剎那。一旦虛構的小說翅膀穿越更多歷史小說所賦予的時空觀規則,新的歷史小說孿生家族便油然而生。在此分為三類:武俠小說、穿越小說,及充滿herstory史觀的傳記小說。
充滿俠義風格的武俠小說,展現武功一定得用冷兵器,而非一槍致死的熱兵器。於是場景重要,非得古代不可!而小說將古文言白話文化的流暢度、在歷史背景的描繪上,真實與虛構間往往真假莫辨,最明顯就是金庸武俠小說。善研歷史的金庸,將他對歷史的喜好盡情揮灑於武俠小說中。於是武俠的江湖世界,不只是山巖峭壁、深河急水,也是大內宮廷、君王將相。大量史料引用增添了武俠小說的時代磅礡、俠義情長。武俠小說也因此成了有別於歷史小說的新一類型小說。
穿越小說是新近崛起的一種新類型小說。其展現特色,一方面顛覆傳統歷史小說的線性史觀,時空可以穿古越今,人物可以古話今說,形塑許多趣點;一方面因其書寫上的活潑自由度,也帶來網路書寫者加入、引起年輕閱讀者關注。《尋秦記》、《回到明朝當王爺》便是此類型小說。李秋慧指出,不只台灣,大陸、日本同樣也有穿越小說書寫風潮,她分析這樣的小說書寫方式與電玩遊戲的風靡有關。電玩世界裡,透過虛擬主角的冒險,古代時空可以一躍到現在,玩家透過遊戲主角就是自己,時空背景、歷險考驗都可充滿不同歷史時代混搭風,歷史的虛擬化和遊戲化,得到極大想像空間,化為穿越小說素材。
另一個特別的歷史小說變體,是充滿herstory史觀的傳記小說。如平路的《行到天涯》、《百齡箋》,李昂書寫謝雪紅的《自傳の小說》……。女作家們透由書寫歷史人物所能爭取到的文學性空間,虛構想像出隱藏在歷史間的名女人心情,或幽微或歡笑、或真實或虛構,讓曖昧不明處得以發聲,試圖重新取得女人對自己歷史的發言權!其虛構性與人物指涉度或引起爭議,然而當傅柯(Michel Foucault)提出話語和權力間的辯證時,這些女作家為取得話語權所作的書寫努力,亦使得此類型小說風格獨具、別有顛覆魅力!
四、時間幻相:永遠現在進行式的歷史小說魅力
時代不斷改變,現在的都將成為過去的,過去的都將成為歷史的。有人說:「所有的小說都是歷史。」這或許過於誇大,然而也不無幾分真諦。去年終戰六十年,《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台灣請聽我說》、等相關一九四九歷史書寫引起讀者對歷史的回顧。台灣歷史小說的書寫如鍾肇政《台灣人三部曲》、李喬《寒夜三部曲》、葉石濤《西拉雅族的末裔》等亦描摹了不同族群在台灣的集體生活史樣貌。
在書市的陳列上,歷史小說的分類一直也是富含遊走空間。李秋慧指出,關於台灣的歷史小說,可歸類於台灣作家別別放置著;文學作家書寫的歷史建構,可放入各作家的創作書架上,新類型的小說則需要更多的巧思,思考如何陳列。她指出,當跨文類、跨類型的小說不斷推陳出新時,網路書店尚可透過連結,而實體書店最大的挑戰便是,「如何讓每位讀者,都能在書店展場順利找尋到他們要的書!」於是放置某推薦區的書籍,也可能陳列在另一類別的書架上,當文學不斷在進行跨類別的延伸時,實體書店也進入了想像讀者找書可能的精妙推演。
無論文體如何流變,相信歷史依然千年召喚著嗜史者和文學閱讀者的脾胃,如同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說故事的人》所說,久遠年代由跑船水手帶來的口傳故事令人著迷,蘊含無窮想像。歷史恒在,文學魅力恆在。而那些從遙遠客棧走出來的說書人,也將持續以各種不同的樣貌在人世間傳唱著底本。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