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書令人感動,有時不是因為文字的鋪陳,而是因為其中人性真實的蘊含。一個人會令人敬佩,也不往往是他的才幹與卓越,而是由於他的人道與情懷。
「用一生的美味,陪你到最後。」多麼深情的話語!卻不是出自親人的口中,而是來自一位廚師的親身實踐。透過“廚師”這個角色,他不僅能為他人帶來生理上的愉悅,同時也為別人創造了心理上的幸福感。
由德國真實故事改寫而成的紀實文學─《讓日子多一點生命─安寧病房的美味大廚》,描述一位原本任職於米其林餐廳的主廚烏普雷希.史密特放棄高薪工作,到一家專門照顧絕症病患的安寧病所【燈塔】,為回天乏術的臨終病人烹煮美味三餐的故事。
作者:朵特.席珀(Dorte Schipper)
譯者:唐薇
出版社:時報出版
身為廚師的烏普雷希.史密特常感無奈,因為他覺得自己「只不過」是名廚師,尤其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後代,「廚師」這頭銜幾乎是他胸口的痛。不是什麼顯赫的職業,又不可能飛黃騰達。除非……當上星級主廚!
但是當烏普雷希.史密特成為米其林餐廳的主廚之後,又總覺得自己本應滿足的工作裡,彷彿還缺少了什麼………。直到進入照護中心,他尋獲了失落的那一塊---「為社會服務」之心,以及準備餐點之餘的人性挑戰。
照護中心【燈塔】的入口大廳懸掛著所有工作人員的相片--當然也包括了大廚。在相片的上方寫著照護中心的目標:「我們雖無法替生命多添一點日子,卻能賦予日子多一點生命。」
照護中心裡的烹調哲學和餐廳或飯店是不一樣的。作為廚師,烏普雷希必須拋掉對廚藝的「自以為是」,為病患的喜好與意願反覆地嘗試錯誤。「如果我露出一付委屈的樣子宣稱:『什麼?你覺得我的野蕈燉肉不好吃?別人還垂涎三尺呢!』這樣是不行的。我對我的廚藝很有自信,但不能讓它主宰我。」
當病患有所需求,他必須耐心且費力地一點一滴去挖掘,即便對方是個訓練有素的家庭主婦,即使她能把烹調方法解釋得一清二楚,例如精準的配料用量、嚴格的操作次序……。但唯一能讓主廚獲知所有細節的東西,其實只有一樣:那就是回憶。做為主廚的他必須慢慢摸索著菜餚後面的故事!
他替每一位房客著想,心裡盤算著怎樣才能為某人帶來快樂,要以什麼為某人帶來驚喜。誰的健康惡化了?誰的狀況變得很糟糕?誰的情緒異常低落?
安全與尊嚴,是他在照護中心最小心呵護的兩個詞彙。「營造一份安全感--我提供的是飲食方面的愉悅,嘗試在身體和精神兩方面為他們打氣。絕不能因為纏綿病榻,就讓人們變得一文不值;也不能因為人坐在輪椅上,就將其視為一無所用。我想幫他們維持尊嚴。」
例如有一位病患因為接受化療而食之無味,想在生命的最後幾星期,多嚐到一點味道。於是他為她做出了五顏六色的湯,如果湯裡因為胡蘿蔔呈現橘黃色,她便能嚐出胡蘿蔔的味道。湯汁如果因為紅色的甜菜而變成紅色,她便能吃出紅甜菜的滋味;如果湯是綠色的,而那種綠色又是青花菜所獨有,她便能感覺到青花菜的存在。
照護中心許多病患的情況是「既無法獨自坐在床沿上,更別提站起來;視力也遭透了,看電視幾乎什麼都看不見,看書更是不行。唯一能做的事,就是聽收音機--還有沉思。於是我想了很多,甚至太多了。我不喜歡自己因為想太多而變得垂頭喪氣,我不能任由自己隨著感覺走,不然我早就上吊或跳進易北河了。」但因為主廚的用心,有人在照護中心裡增加了好幾公斤,病患們興致勃勃地,把各種美食一瓢一瓢地往嘴裡送,每逢吃飯時間便雀躍不已。漫長而單調的日子中,對他們而言,用餐時間是生活中最好的調劑了。
「吃」表示「我還活著」,只要「我」能吸取養分,就能呼吸和感覺自己存在。「吃」是人類生存的基礎,而「吃」也以其快速而美好的形式,讓我們看見它的效力。或許病重之人,都需要這種「最後的自尊」,無論有意識或無意識。而飲食,對大多數的人來說,都是最後的堡壘。
烏普雷希讓病患在他們生命中的最後幾個星期,體驗到「享受」的心境。讓心愛的食物在舌尖上融化、舔一舔上顎、感受美味…,然後再吞入腹中!縱然有些病患因為生理狀況,無法讓食物順利進入,但還是希望能感受例如牛排入口的滋味、品嚐它……讓它在舌蘊間移動、翻滾,咀嚼……最後再將它吐出。
以前烏普雷希在餐廳服務的時候,只要有一個盤子仍裝著食物而被退回廚房,就會構成他心理上一個半大不小的危機--這類狀況,唯有一種可能性:客人覺得味道不夠好。至於味道為什麼不好,這個問題的答案,通常只會指往一個方向--很明顯的,是因為廚師的手藝很差!
在照護中心的他不再以人們剩餘的食物量,取決自己手藝的好壞,而是以垂死病人能透過飲食所獲得的滿足感、幸福感,作為判斷的標準。一份小小的滿足感,也能有助於他們在困境中抵擋一陣子了。
人身難得,我們當學會珍惜人我之間的可能性,烏普雷希服務了病患,卻也在這群臨終患者身上學到更多。他把自己的能耐發揮到最遠的邊境,這位主廚不但填飽了病患的口慾,也飽足了自己與他人的靈魂生命!
後記:主廚烏普雷希.史密特的真實故事,經由記者朵特‧席珀拍攝成紀錄片「安寧病所與美味大廚」,此片榮獲德國漢堡記者協會(DJV)頒發的「埃里希.克拉邦德」獎,這是德國史上最悠久、最重要的記者獎項之一,後來才改寫成本書。
紀錄片簡介版: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