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長榮班機,起飛前、降落後,你耳邊響起的是由長榮交響樂團所演奏的《望春風》、《雨夜花》、《月夜愁》等大家耳熟能詳的台灣民謠組曲。
而捷克航空的飛機一在布拉格機場落地,機艙裡響起的是史麥塔納(Bedrich Smetana,1824-1884)六段交響詩《我的祖國》裡的第二樂章《莫爾道河》(註)。連布拉格火車站廣播的前奏也是採用這段旋律呢!喜愛音樂的人會覺得此曲流轉優美,而親炙過伏爾塔瓦河的人,更會因為它那明顯的以樂寫生的標題音樂風格,而有了「我聽,故我在」的共鳴,此樂章也被稱為所謂的「地型學音樂」。
談到史麥塔納,他在波西米亞音樂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將波西米亞音樂所具有的豐富旋律與多變節奏以新的表現方式呈現在音樂中,作品極具詩意。同時他也是一位愛國主義者,他的音樂創作中充滿民族意識,對捷克的民族復興運動有極深遠的影響,所以被視為捷克人的驕傲,有《音樂之父》之稱。
後人感念史麥塔納對於捷克文化的貢獻,在伏爾塔瓦河畔設立史麥塔納博物館,就在舊城塔樓旁,由早期自來水廠改建而成。在這裡可以欣賞潺潺伏爾塔瓦河、查理大橋、布拉格城堡與舊城區,難怪史麥塔納生平最喜歡這個居所,在此完成了不少精彩的創作!
史麥塔納博物館內保存許多史麥塔納的生平遺蹟,如樂譜作品、書信、照片、鋼琴等,博物館設計風格屬新文藝復興建築,加上兩位19世紀捷克知名畫家Mikolas Ales和Frantisek Zenisek錦上添花的布置設計,讓這個舊自來水工廠,搖身一變成為充滿藝術氣氛的博物館。
入口處的史麥塔納塑像
史麥塔納與第一任鋼琴家妻子卡泰麗娜.柯拉格(Katerina Kolarger)
你可以站在這個指揮台,拿起雷射指揮棒,點到哪一個譜架,就會自動播送你想聽的曲子,想當然耳,《莫爾道河》必是點播率最高的!
除了史麥塔納博物館的設立,從西元1946年開始,選定以每年的5月12日史麥塔納逝世紀念日為「布拉格之春音樂節」的開幕日。大多是由捷克愛樂管弦樂團演奏交響詩《我的祖國》為音樂節揭開序幕,而照例是以貝多芬的e小調第九號交響曲合唱作為閉幕曲式,音樂節為期大約三週。
而值得一提的是西元1990的「布拉格之春音樂節」,在捷克的歷史上深具時代意義,因為這是共產黨政權垮台之後,捷克再度走向自由民主國家的第一次「布拉格之春音樂節」。且這場音樂盛會是由流亡國外42年,於二次大戰期間屢次拒絕與納粹合作的拉菲爾.庫貝利克(Rafael Kubelík)指揮大師,帶領闊別了四十多年的捷克愛樂子弟兵們所演出的一場深具意義的音樂會。
樂團首先演奏了史麥塔納歌劇《李布謝》的序曲,歡迎詩人總統哈維爾夫婦進入音樂廳的包廂內。緊接著響起了由法朗謝克( František Škroup )所寫作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國歌《Kde domov můj》(我的家在那裏)。因為當時的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還尚未因為1993年斯洛伐克人民的獨立公投而分開成為兩個政體,所以當時的國歌是兩段式的,後半段曲風迥異而且充滿了斯拉夫舞曲風格的樂章就是後來的斯洛伐克共和國國歌。
當然,現在這首曲子也已經不再屬於捷克共和國的一部分了,所以這場演奏會可以說處處充滿了歷史的見證呢!
此音樂會DVD可在台北市立圖書館的分館找到,有興趣的朋友可借來聆賞之。
DVD名稱:史麥塔納《我的祖國》
指揮:拉菲爾‧庫貝利克( Rafael Kubelík )
樂團:捷克愛樂管絃樂團(Czech Philharmonic Orchestra)
演奏廳:「史麥塔納演奏廳」 (The Municipal House Smetana Hall)
船遊伏爾塔瓦河,史麥塔納的《莫爾道河》樂音一路流瀉。
伏爾塔瓦河上游流經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選定為世界文化遺產,如詩如畫的切斯基庫倫諾夫小鎮。
註:莫爾道河(德語:Die Moldau)即伏爾塔瓦河(捷克語:Vltava)
參考書籍:捷克.布拉格 汪雨菁 尤可欣 作 墨刻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Czech The Classic捷克經典 高嵩明 著 柿子文化事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