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8-08 13:44:17| 人氣2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初學太極拳應注意哪些事項?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初學太極拳應注意哪些事項?

 

 

 

    練習太極拳往往有兩大難處,一是圓不起來,二是慢不下來。這就給塑造正確的(或叫)帶來一一竅不通的困難。不是有人講太極拳運動,強調重意不重形嗎?我們認為,不能截然分開。的前提和基礎,寓於之中,沒有正確的也難體現出來;反之,缺乏,也顯得枯燥無味,開始階段的重,正是為高級階段的重打下堅實的基礎。有的青少年初學者,神經過程的興奮與抑制不均衡,興奮佔優勢,注意力不易集中,因此靜不下來。太極拳運動的速度比一般人常態作要慢,還要走弧形,初學時常覺得不習慣。根據這種特點,在太極拳教學訓練中,可將動作先做得一些,也可練得相對快一些,即圓動作方練,慢動作快做,打得活潑點,使之比較容易適應。初練時,把動作做得一些,甚至會出現較多的棱角,這是必經的步驟。好比寫字一樣,先要從楷書學起,規規矩矩,使人感到呆板,不流暢;然而缺乏楷書的功底,那麼將來寫起行書、隸書或草收來,勢必缺乏功力,缺乏骨度。所以,應該先,山;反之,倘若一開頭就過早求圓,則可能變得滑而無力,將來再走回頭路,勢必費時多而收效差,事倍功半。

 


初學階段,在塑中應著重三抓,即抓腳步、抓路線、抓規格。


1.

抓腳步:


   
太極拳譜講:其根在腳,發於腿,主宰於腰,形於手指。這就是說,根基在腳下,腳部作是基礎,用力發自腰腿,運用於兩臂、兩手、達於手指。有人把太極拳看成慢吞吞、軟綿綿的,似乎不吃功夫;然而,練習一、二次後,首先感覺到的是腿部酸痛。這是因為太極拳運動中,腿部負荷量較大,多是單腿支撐體重,避免雙重;同時整套拳中基本上都是要保持半蹲位姿勢,加上邁步均要由點至面,逐步過渡,體現出邁步如貓行,這樣都加大了腿部的負擔。這些均是太極拳腿、腳動作不同於其他拳種的特殊性。


   
初學者,有時做起動作來,往往東倒西歪,重心不穩。關鍵在於要多練腳步動作。一是練死樁即保持弓步或丁步,或某一種步型站樁,停留幾秒鐘至幾分鐘,採用靜力性練習,以增強下盤的穩定性;二是練活樁,即抽出某一種步型,連續進行移換練習,如左右弓步的移換,在每一定式時,站樁幾秒鐘。還可進行不同步型的交替移換練習,反復體會腳根、腳尖落地的虛實、重心變化等。


2.

抓路線:


   
主要是把手部動作起止點搞清楚,定式的位置放對。為此,可以把上肢動作單獨出來練。反復進行手的推拉、雲手、托摟以及抱撐練習等等,重點體會兩手的配合活動,習慣於走弧形的路線和飽滿掤圓的定式。


   
在這時,教練員的示範、講解和領做,是十分重要的,尤其是教青少年,又處初學階段,第一信號系統的活動上主導地位,首先靠直觀形象建立條件反射。教練員的示範比書本的圖解更直觀、更具體,也更形象;特別是武術歷來多是口授身傳,單靠書本而沒有老師的示範講解是遠遠不夠的。在示範中,尤其強調首次示範的準確性,規範的首次示範,會給學員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之建立正確的概念,便於很快建立正確的動力定型。這就叫首次印象法
本階段還要求教練員多領做,即多帶著學員練,使之模仿,開始不要過高要求,先依葫蘆畫瓢練下來,幾個動作做為一組,熟悉了再逐步糾正。一組一組地、一段一段地往前推進,絕不可一下子完一套,才去糾正,這是因為學拳容易改拳難,錯誤的動作定型一旦形成,糾正起來比新學一個動作甚至還要費時、費勁。


3.

抓規格:


   
這是指基本掌握了腳與手部動作路線之後,就要及時地將上下肢動作聯繫起來,並且逐步地做到規範化。在做完整動作時,要時刻注意體松二字,順乎自然,在身型上,逐步養生成虛領頂勁、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和松腰斂臀的正確習慣。


   
在抓規格的過程中,要注意運用對方的方法把容易混淆的動作,搞清其異同點。譬如野馬分鬃與前動作在外形上很相似,就要將其基本區別找出來。又如如封似閉與前動作存在共同點,也有不同點,那也把二者分析清楚。


   
抓規格過程中,可進行單個動作的連續練習。如原地做左右攬雀尾;如行進間做連續左右雲手、左右倒卷肱等。還可以將有關基本動作,按照用力順達的要求,編成一些組合練習。

 


   
實踐證明,初學太極拳時,要高度重視外形的訓練,要先方後圓,由方至,注重抓腳步,抓路線,抓規格。這正如打地基一樣,需花大氣力把地基打得扎實牢固,日後高樓大廈才能蓋得雄偉壯觀。當時看來似乎一點,實際上正是為以後的提供前提,實際上是事半功倍。

 

台長: 紅龍
人氣(2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