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10 23:18:31| 人氣20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精彩的舞劇《媽勒訪天邊》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今晚在保利看了傳說已久的丁偉的舞劇《媽勒訪天邊》,精彩。舞編得很好,尤其是前半場,動作並不複雜,都是些民族舞常見的語彙,但是很乾淨,很貼近劇中人物和劇情的基調,對不同民族、不同特點的舞蹈語彙以較代的手法進行了精緻的嫁接和加工,沒有出現民族舞劇常見的那種為了顯示舞蹈地域屬性而過多使用某個民族舞蹈語彙的問題,不生硬,很抒情,很舒服。能感受得到,群舞很多動作和造型化用了一些圖騰符號,還有幼年“勒”的在地上爬的舞蹈動作,青年“勒”猴子一樣垂臂行走的舞蹈動作,造型感很強,與該劇選用的原始神話的題材相映照,給觀眾留下很深的印象。女子獨舞的柔美、男子舞蹈的力量,設計得非常精到,比如開始“媽”的出場,美得讓人感動,青年“勒”的出場野性勃發,母子舞的設計絲絲入扣,這些都不難找到民族舞蹈的身韻,卻又不迷戀或者說不阻絆於此,動作皆舞,舞皆動作,很不容易,足以障顯編導的功力。動作皆舞,舞皆動作,這一點說則容易,放到舞劇作品中運用起來卻是很難的。沒有“動作皆舞”,就成了默劇,光是在臺上用行動講故事,沒有“舞皆動作”,舞段就游離於舞劇本身,僅僅是為舞而舞了。可惜的是,《媽勒訪天邊》當中這兩個問題都有一些,後面再說。

再說編劇,這應該是馮雙白比較成功的一部作品,構思嚴整,線條清晰,疏密有度,粗細得當,頗有幾處匠心獨運,比如那朵用來點紅額頭的小花(不知是不是小花),承載了很多功能,還有豐富的寓意,而又不顯突兀,很有意思。但不是沒有問題,比如第三幕的“歌圩”,用了很大篇幅,編導不得不設計了大量群舞,偏離作品本體太遠。(當然,我不熟悉編劇與編導的分工,不知道編劇是不是管到這一層,當然,如果編劇把第三幕的“定情”與第四幕的“猛醒”併入一幕,這個問題自然就解決了)另外,在“勒”和藤妹繼續行進的表現上顯然不夠,這是此劇精神之歸結,這部分如加大份量,再深入再展開一些,進而取代“定情”一幕與劇情無關的多個舞段,可能對此劇精神的提升有本質的改善。

音樂不游離,與舞蹈之溶洽出乎我的意料,這可以看出丁偉對舞劇音樂的把握能力,同時也是作曲(不知是誰,節目單賣我5塊錢,竟然連主創人員與演員的名單都沒有)對編劇、編導思想把握能力的體現,很見功力。自始至終,我幾乎沒有發現一處音樂與舞蹈、劇情是兩張皮,但在我看過的多數舞劇中,這幾是通病。手法很現代、交響性強,不落窠臼,當然,這對與提升舞者的情緒以及創演人員進入作品的作用也是豪無疑問的。劇中大量運用了壯族民歌(儀式歌)的素材,且用壯語(?)演唱,增添了更豐富的神秘感、嚴肅感和儀式感(有些段落如送“媽”行之歌謠),但又不過分誇張,度把握得很好。個人認為,《雲南印象》中摩梭女人的“原生態”歌謠則不如這裏面的,因為《媽勒訪天邊》的壯語歌謠是根據劇情設計安排的,絲毫沒有獵奇之感,《雲》劇則不然。

燈光舞美更沒得說,大製作,豪華裝,但是它沒有一刻也沒有離開過作品本身,總是努力地烘托著舞臺的氛圍,該神秘處神秘,刻亮麗處亮麗,該紛繁處紛繁,該簡約處簡約,用了很多的科技手段,配合舞臺變化即時準確,不少場景很具視覺衝擊力,總體濃豔、色彩豐富豐滿,很符合這部民族舞劇的特徵。

有些問題不是致命的,但是很關鍵。主要還是在“動作皆舞,舞皆動作”上出現的問題。動作皆舞,在前半場感覺很好,前面也說了,很美,但到後半場就有些問題,出現了不少滿地打滾、滿場轉圈的情景,不難發現,丁偉擅長對民族舞的手法身韻的處理,對於表現人物外在情緒、感覺他都拿手,但是涉及到深層次的人物內心的呈現時,往往打不開來,缺少舞感,也缺少必要的氣度和氣韻,只有一些造型,沒有一氣呵成的舞段,顯得不夠自信,在觀賞性上也很成問題。對於舞皆動作這個問題,同樣前面也提及,癥結也可能主要在編劇,歌圩上過多的渲染,似乎編導、演員與“勒”都忘了要“追太陽”這事,不知是不是廣西太想展示自己的民族風情了,但是這顯然是必須解決的問題,因為它影響了作品的整體結構。

如果舞劇都能像這樣,那就有點探討的價值了,可惜的是,大多數作品都還在水平線以下。

台長: 舞影
人氣(20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舞蹈新聞 |
此分類下一篇:戲曲舞蹈對傳統舞蹈的繼承與發展
此分類上一篇:大型舞蹈《夏、秋、冬、春》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