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江有水千江月 (出版四十周年紀念版)(聯合文學提供)
作者/蕭麗紅 出版社/聯經出版
故事以布袋的蕭姓大家族為中心,敘述傳統大家庭的習俗和人情瑣碎,並探討生死、親情、愛情的衝突與矛盾。生於世代養殖漁業維生的大家庭,主角貞觀巧遇表哥大信,開始了一場若有似無的愛戀。
這段戀情直到貞觀上臺北工作,大信到金門當兵,兩人間的情愫也因誤解而產生令人唏噓的變化。在蕭麗紅的內容敘述中,充滿了臺灣民俗的瑰麗與趣味,而貞觀與大信古典又含蓄的戀情,為臺灣逐漸失去的純然戀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小說家蕭麗紅的經典代表作四十年後重新出版,作者訝異自己的作品多年來吸引如此多讀者親赴小說場景布袋;或者將之寫成論文;也有人對於書裡沒有交代分手原因介懷,作家阿盛形容蕭麗紅作品以其極難得的人格特質--「自然」溶入作品中,才能如此令人動容。
作者簡介
蕭麗紅
1950年生,嘉義布袋鎮人。曾以《千江有水千江月》獲聯合報長篇小說獎,並入選文建會中書西譯計畫。代表作有《桂花巷》、《千江有水千江月》、《白水湖春夢》等書。
序 / 打滾一場,渾身無泥——阿盛
第一次讀蕭麗紅的作品,是在一九七八(或七九)年,那時她甫完成《千江有水千江月》,我看的是手稿,六百字的稿紙一大疊,拿著不很方便,但很愉悅也很受吸引的一口氣讀完,花了四日五夜。
讚嘆,那麼細緻的文筆,人物一個個跳出紙外。震撼,一個與我同齡的作家,掌控龐大的結構那麼自如從容。才女,結論就這兩字。
於是回頭閱讀蕭麗紅的《冷金箋》、《桂花巷》,一樣印象深刻,相當欽羨。
接下來好幾年,都未見過蕭麗紅的新作。有時與人談起她,一些人說,她大概決定停筆了,一些人說,她寫不出來了,我不信,就是不信。她的作品確實不多,但停筆,不可能吧。
一九九六年,蕭麗紅的長篇小說《白水湖春夢》發表,距《千江有水千江月》十七、八年矣,這種寫作情況,在文壇上很少見。連載時,我逐日看,一向我是沒耐性天天讀一小篇幅的連載作品,但《白》例外。
《白》文的新書發表會,我應邀參加,卻講不出完整的感受,蕭麗紅的作品本非幾句話便能概括道盡的。若與《千》文稍做比較,美鄉土的善人情主調不變,而敘述的手法多了點圓熟,閩南語的運用更傳神。潛沉恁久,蕭麗紅的才華絲毫沒有被歲月磨去,歲月磨轉,明顯磨出了更晶亮的文氣。
看蕭麗紅,其文其人皆令我覺得「打滾一場,渾身無泥」,自自然然,她就是這樣。《白》文中,「白水湖」地方三個家族三、四代人,在她筆下以各種樣貌鮮活呈現,他們過日子,平凡或不平凡的,從一九四○年代到一九九○年代,他們經歷見證了自家、白水湖,以至於臺灣全島的滄桑起落,半世紀過去了,作者如此收束全文:「但春天也會再走,在來、去流轉間,他、他們的心上輕輕放著,許多祖先們做過,卻沒有做完的未竟春夢。」
讓人們動容甚至泫然的,正是蕭麗紅的「自然」,那是極難得的人格特質,我相信這特質會一直溶在她的作品中。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