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寄澎(國立臺灣大學中文系名譽教授)
楊昌年(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退休教授)
阿盛(作家)
王盛弘(作家)
孫梓評(詩人、作家)
楊佳嫻(作家)
李欣倫(作家)
范宜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教授)
陳美桂(北一女中國文科老師)
──好評推薦
【推薦序】
世界就在眼前
——讀《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
凌性傑(詩人、作家)
每當讀到一篇精采的書評,我心底總會不自覺浮現蕭煌奇〈你是我的眼〉的歌詞。歌詞裡說的狀態,正好就是那種最理想的閱讀體驗:「你是我的眼,帶我閱讀浩瀚的書海。因為你是我的眼,讓我看見這世界就在我眼前。」如果說一本書就是一個世界,那麼透過旁人的眼睛看世界,或許可以刺激自己走出侷限,對這個世界能夠有多一種理解的方式。對我來說,理想的書評文字除了善盡批評的責任之外,更重要的是打開一扇神祕的窗戶,讓生命的風景凝縮在讀者眼前。
閱讀與理解,是文學研究的核心項目,也是語文教育關鍵課題之一。我一直持續關注著石曉楓老師的書評與論述,從中獲得許多啟發。她對創作的見解、對文本的剖析,總是帶給我滾滾泉源,激盪著我的創作。私下邀約談讌,我維持多年不變的習慣,稱呼她學姊。她真的就像一個姊姊那樣,不時給予溫暖的關懷。當年我準備考研究所,為了產出研究計畫而備感焦慮,多虧她出手點撥,讓我不致徬徨歧路。近幾年,杯盞交錯之際,我們盡情傾吐生命這門功課,閒話讀書心得,並且對一些作品給予評價。那樣的情境充滿理解的快樂,可以毫無掩飾、毫無顧忌地討論文學。與她合編《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時,尤其感到愉快。因為那個過程中,總是充滿美好的發現。
為了教學需要,我常借助石曉楓老師的論文來解析文本。《狂歡之聲與冷酷之眼: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系列著作,使我更能貼近小說的真與幻,進行意義的考掘。現當代小說的眾聲喧譁、小說中的傷痛與成長,在石老師條分縷析之下,益發顯得親切可感。她的新作《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是一本聆聽之書,也是一本對話之書,並且在聆聽與對話之中寄託了自身的關懷。透過書評文字,石曉楓老師與二十位散文家對話,在討論作品的過程一併揭示了散文美學。如她所說:「手藝人的勞動,是來源於生活與經驗的技能展現,文學自然也是一門來源於生活與經驗的手藝,它乏味日常,卻最能彰顯實相。」
《生命的浮影》正是一部這樣的作品,以評論、欣賞的筆調引介當代重要散文家,也以深邃、睿智的眼光望向人生幽深之處。我很喜歡《生命的浮影》全書的架構,石曉楓老師的論述與當代散文名家作品選錄並陳,形成非常有意思的對話。每一回的對話關係,都像是一門精彩的散文課,我們既可以欣賞到散文家的創作成果,也可以依循著石曉楓老師的理解脈絡去發現散文之美。這本書讓我們看見散文創作的至情至性,而生活的真實、生命的真實竟在文字中化為浮影。實相與浮影,同樣地扣人心弦。我們或許可以藉此理解:散文的藝術如何迎向日常生活、如何直面人生?
就語文教育而言,《生命的浮影》也是一本實用的書。
語文的學習需要日積月累,需要下工夫練習才能精熟。不管在哪一個國家,本國語文一定列為國民教育的核心課程。因為,理解與表達的能力,關係到一個國家的人民如何認識自我、如何與他人對話溝通。語言文字不僅是人際溝通的工具,更是我們探索意義世界的關鍵。語文能力之優劣,直接影響到國力。民主社會若要有深刻的對話溝通,必須先讓國民的「聽、說、讀、寫」變得愈來愈優異。想要提升閱讀理解與書寫表達的能力,除了仰賴學校教育,我認為還要有一系列的課外讀本,提供更多自主學習的機會。這就是規畫「中文好行」書系的初衷。
在這個書系裡,有美麗的文字風景,也有迷人的意義路標。書系裡的每一本書,可以用作自主學習,也可以做為共同學習討論的讀本。這一套書編選的起點與定位,是提供正道大法,讓國、高中階段的青少年精進語文能力,與所有讀者分享閱讀的樂趣。擁有學習動能的生命,不會枯竭無趣。透過不斷學習讓生活變得更有趣味,也是我們現代人的重要課題。
《生命的浮影》兼具散文創作之美與文學評論之真,讓我們看見世界就在眼前,在理解世界的同時加深了自我認識。石曉楓老師以深情之眼讀散文,在不同世代、不同性別的作家身上發掘出生命的多種樣態。因為真誠,所以動人,這便是《生命的浮影》所帶來的閱讀享受。
●作者簡介
石曉楓
福建金門人。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系專任教授,研究領域為臺灣及中國現當代文學,創作曾獲華航旅行文學獎、梁實秋文學獎等。著有散文集《無窮花開──我的首爾歲月》、《臨界之旅》;論文集《文革小說中的身體書寫》、《兩岸小說中的少年家變》、《白馬湖畔的輝光──豐子愷散文研究》;編著有《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與凌性傑合編)。
相關著作:《人情的流轉:國民小說讀本》
目錄
【推薦序】世界就在眼前——讀《生命的浮影:跨世代散文書旅》/凌性傑 輯一:傳來深海的女聲 傾聽與交談間的節制深情——林文月《人物速寫》 (精選散文:〈C〉) 多情的眼,柔軟的心——張曉風《星星都已經到齊了》 (精選散文:〈描容〉) 秋光流淌中的深情凝視——席慕蓉《人間煙火》 (精選散文:〈水彩課〉) 記憶底層的哀愁——李黎《海枯石》 (精選散文:〈花魂〉) 臉書之為用大矣——廖玉蕙《為什麼你不問我為什麼》 (精選散文:〈正言若反〉) 天光雲影間的意趣——丘彥明《家住聖˙安哈塔村》 (精選散文:〈秋天的早晨〉) 上海的「千顏萬隅」——王安憶《尋找上海》 (精選散文:〈我的同學董小蘋〉 鍌銀流金,歡然不驚——簡媜《誰在銀閃閃的地方,等你》 (精選散文:〈哀歌的屋簷——阿嬤的老版本之一〉) 即之也溫的傳記——宇文正《永遠的童話——琦君傳》 (精選散文:〈一副複雜的頭腦,一顆單純的心〉) 關於那些不忍與不堪的——房慧真《小塵埃》 (精選散文:〈舊信〉) 輯二:野地裡的男性視界 創作與出版的「雙棲寫照」——隱地《身體一艘船》 (精選散文:〈菱形人生〉) 織錦錯落堪對照——蔣勳《微塵眾》 (精選散文:〈秦鐘〉) 童趣、野趣與理趣——邱坤良《馬路‧游擊》 (精選散文:〈生活風景〉) 以淡定之筆摹真我——何寄澎《等待》 (精選散文:〈造物不吾欺〉) 有生有活遍地花——阿盛《民權路回頭》 (精選散文:〈秀桃〉) 在尋常日子裡造人生——畢飛宇《造日子》 (精選散文:〈木匠〉) 自給自足的遊戲——鴻鴻《過氣兒童樂園》 (精選散文:〈森林之心〉) 情眷眷而懷歸——吳鈞堯《熱地圖》 (精選散文:〈身後〉) 櫻桃心的酸甘況味——徐國能《綠櫻桃》 (精選散文:〈河〉) 如夢般的惘惘生死間——張維中《夢中見》 (精選散文:〈中東〉)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