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3-01-31 11:35:23| 人氣1,401|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新秀新書】蓮花化身 ─《鷺鷥飛入山》序 ── 路寒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淑華總把她的文字打理得乾乾淨淨的,讓人想體貼的抽張面紙幫她拭去嘴角的湯汁飯粒都沒機會。


  她清純,有點怕生、膽怯,甚至拘謹,卻相當的自覺,骨子裡又無比的強韌,像六、七○年代從中南部鄉鎮剛進台北城的少女。


  我們彷彿看到,那個對著閣樓窄窗的小女孩,神神的望著旋竄攀爬的絲瓜花藤間的蝴蝶、黃蜂,她懷著憧憬、夢想,但終究得步下閣樓,去接受生命的考驗與試煉,在一連串的筋挫骨碎之後蓮花化身,變了一付堅毅的新身子。


  淑華好念舊,心思稍一浮晃,不由主自的就回首了。懷舊文字難免滄桑,而我們偏偏同她一個樣的凡人,她的淒涼也是我們的悵惘。


  做為一個斗南傳統餅舖的女兒,淑華雖未克紹箕裘,但幸好她愛上寫作,用筆記錄了家族產業六珍馨餅舖的興衰,以及我們許久未聽到的「大餅」、「盒餅」、「散餅」的產銷景況,這幾篇文章勢必成為地方產業的重要史記。不過,淑華字裡行間那股濃郁的人情溫潤與敦厚,才是最令人低迴沉吟的地方。


  譬如阿嬤利用餅舖兼賣冰品時,瞻前顧後就怕搶了附近瑞江伯冰攤與阿昌青草茶的生意。又如,家業餅舖疑似落入地方政治角力下的犧牲品,七十幾坪的店面住家一夕之間被拆得只剩兩坪多,而父親在見到「加害人」時,就只能拉住人家的車頭漲紅臉,卻一句話也說不出口。


  我特別喜愛淑華的寫人,個個都是那麼的活靈鮮明,像她那曾遠赴日本學習機械工程的父親,放著家業給父親、太太去煩惱,一骨碌的埋頭搞自己興趣的機械設計,於是開了家「豐祥鐵工廠」,它對大部分的斗南人而言,或許毫無記憶,卻是父親人生的夢工廠,父親在這裡滿足了他的設計與創業之夢,最後雖時不我予,但終究認真追求過。父親這角色幾乎是所有作家共同的主題之一,同樣是台灣歐吉桑,相較於吳念真的《多桑》、楊索的《我那賭徒阿爸》、王威智《我的不肖老父》,淑華的父親算是「犯行」輕微的了。


  淑華尤其擅長描摩女性,〈迷航〉、〈情牽兩端〉就讓我想到廖玉蕙筆下的母親;〈糖嬸〉則是婆婆的行誼事略,作者站在恰如其分的角度與距離,情感甜鹹適中;〈鷺鷥飛入山〉寫的是嫁入苗栗大湖山區客家庄的阿姨,其中最令人動容的是阿姨吃著阿嬤為她煮的麻油蚵仔湯時,母女兩人的對話與細膩互動,這一幕最適合侯孝賢的鏡頭,台灣查某人的親情表達、面對生活苦楚的耐壓,莫此為甚。


  書中幾篇如〈一個洗腳的男人〉、〈一個買牛肉湯的男人〉、〈愛憎廚房〉、〈在橋的這端〉等,似寫婚姻的糾葛,對比〈鷺鷥飛入山〉雖然世代不同,情景互異,但女性的隱忍特質有如一脈相傳,不過這幾篇的筆法明顯的迂迴側進,想必不願以此擴大自我的哀憐吧。

所以讀淑華的文章就特別容易令人心疼了,疼惜那令人眷戀的年代、鄉鎮與人情,感嘆它們的邈邈遠逝;也疼惜淑華於生命的洶湧波瀾之後的貞定書寫,讓我們相信,這本書就是她蓮花化身的再生池。 

 

 

作者簡介:

廖淑華,雲林縣他里霧人。現從事文字工作與創作。

作品曾獲梁實秋文學獎、懷恩文學獎、宗教文學小說獎、雲林縣藝術獎文學類小說組及散文組獎、新北市文學獎散文類。

 


名家推薦: 

 

方梓     作家

 身邊的人,尋常的事,卻因筆觸溫暖剔透,織就篇篇瑩潤巧俐的文章。 


羊憶玫   中華日報副刊主編

 淑華非搶眼、魅力型的作者,但是她的文章耐看、好看。多取材自生活點滴、悲喜人生的書寫,並不僅是經歷後的心情記述,而是沈澱、內省後真誠的娓娓道來。文字潔淨,鮮少激情澎湃,然如行板的篇章中,亦可見慧黠巧趣之句或振振據理之詞,為文章增添亮點與力度──嫻靜女子還是有其個性;欣賞其文自是醇厚有味,餘韻猶存。

 淑華說:「寫作為自己推開一扇心窗,看見一片花團錦簇」。勤於筆耕多年之後,她終是磨練出文采,綻現了自己的模樣。 


李志薔    作家/電影導演

 即使是個新人,廖淑華擁有散文作家最大的優勢,即生命的閱歷。

    不論生活經歷多少磨難,猶對生命懷抱敬意和感謝,以致於在她筆下,終能化成悠遠的文字和綿長的思念,為這冰冷茫然的世界燃亮一絲火光。

    在這喧鬧的時代裡,我們欠缺的也許不是憤怒和吶喊;而是這樣虔誠、溫柔的聲音。 


汪詠黛      專欄作家、台北市婦女閱讀寫作協會理事長

 婉約細膩的筆觸,照見堅毅清明的內在,燈下展讀淑華的一篇篇散文,讓人時而唏噓愀心,時而溫暖恬然,人生的跌宕起伏、飛揚躍昇一旦化作文字,果然亦真,亦善,亦美。欣喜見到這位雲林女子十年一劍的努力有成,一切,都不是偶然。 


林育靖    《天使的微光》《天使在值班》作者  

八年前在阿老師的寫作私淑班與淑華相識,我總是坐教室左側,而她居右方相對位置,彼此望得很熟,私事交談卻不多。因此對她的認識,便是由課堂上各人抒發對文章的看法,以及她一篇篇習作累積而來。她批評文章始終謙和含蓄,但非鄉愿;作品不喧嘩,卻耐人尋味。

 並且那滋味,歷久彌新,正如〈餅香糖色〉描述兒時自家餅舖熱鬧興盛情景,餅香糖甜人情濃,直至餅舖歇業的三十年後,字句間仍傳來撲鼻香氣。

 


阿盛    作家

 近幾年來出現的散文作家之中,廖淑華是相當引我注目的一位。

 她的作品內涵深刻寬闊,筆調亦莊重亦輕柔,道情而情不至溢流,敘事而事如在眼前;整體觀之,婉約與剛健並存。這種特色,半由天性半因鍛鍊,顯然有強烈的自覺。優秀的寫作者都會有的自覺。

 第一本散文集,嚴選數十篇,廖淑華已經展現了甚優甚厚的才華與潛力,她確實值得更加被期待。 


林黛嫚       作家

 我和淑華不太熟。她不是我教書時教過的學生,卻稱呼我「老師」,就知道我們有多不熟。

 我所認識的淑華,不過是在部落格中她自己寫的「一個喜歡塗塗寫寫喜歡植物動物的女子」。

 所以我不會知道她是餅家女兒,可是她的筆下淋糖漿搖竹籮的製餅過程細緻精到;我也不知道她單身或已婚,家庭婚姻美滿與否,可是她寫的女人心事深入肌理。我看到的走過繁華的淑華,是在她的文字裡。

 在這個人們抄襲彼此故事的年代,淑華的作品卻讓我有閱讀的驚喜。管他這是散文集還是小說集,喜歡就好。 


陳玄       詩人

 初識淑華是在「將就居」。

    眾所周知,一旦成為阿盛老師的入門弟子,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像「文字魚」般溯行瓦窯溝而上,回到滋養文學生命的原初。他們或聽講或聚談,只要與文學有關的,老師都喜歡。

 再識淑華,是她這幾年來,盡管筆下成績可觀,她依舊視每篇作品為「習作」,也常常「就教」於我,忝為學長,因此有幸先睹為快。

 初習寫作者,一般會力求辭藻華美而忽視文章內涵;但,我拜讀淑華第一篇習作時,發現她早已跳脫「文字障」,意到筆到,悃愊無華的風格中,特有一番耐嚼的滋味。這是她的第一本散文結集,我希望這種風格能夠持續,也是讀者的福氣。 


劉克襄      作家

 每個年代似乎都有溫婉質樸的寫作者,以抒情之筆靜氣地娓娓而談。淑華的散文也呈現這麼等次的風釆。一如小河之蜿蜒流転,飽含綿厚的穩定力量,更一路帶出自已的生活風景。簡單幾樣小風小物,卻見秀麗滿堂。有此紮實寫作功夫者,已不多見了。 


鄭麗卿    《只要離開,就好》作者

 作者細緻從容地從豐祥鐵工廠寫到鷺鷥飛入山,以簡單的字句,彷彿不費力氣地描寫對故鄉他里霧的回眸,閣樓裡少女青春霓裳曲,女人與夜的婉轉纏綿,親情的牽掛,看似尋常,其實深情。淑華心細如髮,擅寫女性幽微曲折的心思,由是她捕捉到許多情思的流動與變化,於是人物有了臉孔,情感有了深度,我們也讀到了女性的一點執著,一份倔強,和纏繞的愛憎。 


薛好薰      《海田父女》作者

 認識多年,總覺得淑華像一位從古典小說中走出來的女子,溫婉而堅毅。這感覺包括她的談吐和文章,種種潛藏的細膩深情,如果粗略一點,便錯過了。這也許和她來自雲林的小鎮有關,根源於土地的質樸與深厚,形塑了個性的基底,即便不到二十歲便北上升學就業,走過都市撩人心目的繁華,並未將原本的質性覆蓋或抹去,反而幾經人事的悲歡淘洗,越顯得靜定。之後,城鎮和都市、女人和男人、昏黃和鮮麗……化為筆下一篇篇文章,終於集結成書。《鷺鷥飛入山》彷彿一個雕刻精緻的檜木音樂盒,透出時間的溫潤與馨香,只要打開蓋子,便流洩出玲瓏樂音。

 

 

台長: 阿盛

2013
30歲出書.不為晚
再接再厲.明年再出一本
要更勤勞.少玩臉書.文字要緊

說得最好的是志薔.育靖.陳玄.麗卿.好薰
2013-01-31 12:19:16
淑華

謝謝老師勉勵,謹記老師訓示

謝謝志薔.育靖.德隆.麗卿.好薰的贈語
點滴在心,謝謝~~
2013-01-31 16:46:30
2013
那不叫訓示.那叫套語
用來說任何人都行
懂嗎
2013-01-31 22:40:27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