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視本心修行無益
說好話、做好事、勸人要開心、要人常微笑,以上這些都是好事,只要是想修行或注重心靈上之事都懂這些道理,不必有師父教導〈壞人不會懂這道理〉,但是!行這些道理只是行善事、做善人,成就善天而已,善天!!!天只不過是六道之首〈天、人、阿修羅、地獄、餓鬼、畜生〉,若未進入三界而未超脫三界者〈欲界天、色界天、無色界天〉很難掙脫“六道輪迴”之苦。
三界中最低層次“欲界天”就已在天界境界了,當然也懂得說好話、做好事、要開心、要微笑、諸惡莫作、眾善奉行,到此天已是天界,但是!還有自己的欲望存在,何謂“欲界天”境界?簡單舉例說明:當眼睛〈眼根〉看到自己很喜歡吃的食物時〈肚子餓時更明顯〉,內心就有一種渴望、欲望,很想要吃喜歡的美食念頭會出現,起心動念這就是“欲界天”,到“欲界天”境界不會害人只有自己的欲望與習性。
當您超脫“欲界天”來到高一點境界“色界天”時,已經能降伏欲望之心,能掌控欲望,不分別食物好吃與不好吃,只知養活色身不挑食什麼都吃無分別心,此無分別心不思善不思惡,也就是不想好的不想壞的,都好!不分別好壞都可以接受的境界,這即是“色界天”境界。
“無色界天”更高境界,就是沒有內與外之分別,也就是不在乎吃與不吃的問題存在了,到此境界只吃一種糧食,此糧食是天界之上宇宙之糧食→光明,修到此境界若不理會自己的色身〈肉體〉時,當下涅槃昇天成就一果阿羅漢果位,但是要成就三果阿羅漢果以上才不會再度退轉輪迴,所以超脫“三界天”之外的一果阿羅漢還必須要在娑婆世界行道利益眾生,既然要利益眾生就必須要有色身〈肉體〉存在,因此!超越“無色界天”以上境界者,是為了利益眾生而保存自己色身,此時!也不分好吃與不好吃,為了需要而需要,甚至!也可以不在乎人間食物吃與不吃了!
『不視本心修行無益』的意識,不知降伏其色身心而回歸“清靜本心”,再怎麼修怎麼練怎麼勸人向善,都見不到自心『佛性』也!自己欲望未除、未能超越“三界天”者,還在六道輪迴之中而輪迴不息,說好話、做好事、勸人向善、要人開心、要人微笑、做善事行善天者,只不過還在“六道之首”的天界而已。
歷代祖師爺諸佛菩薩所走過證悟歷程,都有記載在每一部經典之上,每位諸佛菩薩成就者,都有成就心法佛法存在〈諸大經典〉,從古至今所有成就者都要眾生要好好唸佛、好好修行。為何要“一心唸佛”呢?一心唸佛即是“轉移大法”,也就是欲望心或煩惱心來時,借著專注心於唸佛之上而能轉移不良之心,這就是佛法,因此!真正修行並不是說好話、做好事、勸人向善、要人開心,這是每一個人的必備條件,不用去刻意去強調,若失去這些必備條件枉為人身,不必修也沒資格修行,但是!這些必備條件還不是真正修行心法,非也非也!還是要老實修行、老實降伏其心、老實一心不亂的唸佛吧!從古至今前輩諸佛菩薩之所說,非原光所說,否則!這不就是“正向”的顛覆佛法嗎?何謂“正向”顛覆佛法?只有勸人向善諸惡莫作、要人開心快樂,而不好好真正唸佛修行,很難回歸“清靜本性”〈佛性〉,諸大佛經經典通通一樣其最終目的即是回歸“清靜本性”只不過各大佛經的方法不同而已,其目的皆相同。
PS1:當年釋迦摩尼佛於菩提樹下禪定時一坐下就49天就是靠→光明,其目的是要降伏其一切習性與欲望,直修超脫三界入清靜本性證入阿羅漢果位,若當時佛陀當下涅槃時,現今就沒有佛教可言,就在快涅槃那一剎那,宇宙光明法流降下一道光明入佛陀心中,同時佛陀心中想到芸芸眾生等待著自己去度化,於是出定要離開菩提樹,發現色身〈肉體〉已瘦成皮包骨無法行動,幸好有牧羊女的羊奶,讓佛陀保住色身,從此佛陀色空不二〈能吃也可以不吃〉行道說法度化眾生49年,圓滿達成宇宙光明法流至上意識的請託成就佛教教主。
PS2:我們當然可以試一下降伏色身心,當能降伏而能掌控欲望時,已不在乎好壞都能吃,為了需要而需要,佛陀離開菩提樹後就開始有吃東西保住色身而才能行道度眾生。欲望來時想吃喜歡吃的東西不要吃,看到討厭的食物就要去試試吃,與自己的習性對抗而達觀空三昧,當確實能降伏其心時,就隨環境而逆來順受,好吃的也行不好吃的更行,知足常樂,如同心不能定不能靜者,當然要借著唸佛來讓心靜,能定者能靜者當然可以不用唸佛,當下即放下〈觀空〉,一切問問自己而清楚明白。
南無清淨法身佛
原 光 合十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