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文〗 誠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
誠者物之終始,不誠無物,是故君子誠之為貴。
誠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內之道也,故時措之宜也。
【語譯】 自「道」也,音導。
誠→五常之理,五常之德。
成己以「仁」,克己復禮欲淨理在—盡己
道→視聽言勸,子臣弟友。
及物在「智」,周悉萬物知明處當—及物
「誠」,由本心一念不生,本自圓成;是自我修持的目標與根本;「道」,則是依循本自具足的率性之道,引導自己與眾生走向真理之路,而非假借虛幻的外境與妄想所引導的道。
「誠」,是心物同源,生生不息的功能。萬物由生至滅,由無到有的生命,這四時行、百物生;物之終、收與縮,皆是天地至誠所形成的。如果沒有誠,就沒有萬物。所以有德的君子將「誠」視為寶物一般的尊貴。
「誠」,不是自身修養圓滿,獨善其身就可以(內聖,內功之修煉),而是用誠來成就萬物,以至於兼善天下(外王,外功之圓滿以至世界大同)。
所以要先將自己的內德修養提升至至誠的境界,就是所謂的「仁」。然後透過自己的德行修養發揮影響力,以成就萬事萬物,這便是所謂的「智」。此兩者都是上天所賜與的德,如果可以修持自身的圓滿,又可成就萬事萬物的話,便可以合乎中庸之道,也自然可以時時秉持著至誠之道來因應人事時地物的變化,如此便可以無往而不利了,這也才可稱作是適宜。
【分享】 如是以誠為體,將道為用,依誠來培德修持,以道來實踐修身;若能依理修持,體用合一,才能將上天欲傳達給眾生的真理,實實際際的讓眾生無遺漏的接收完整,所以首先必須要以「誠」來修持,心不誠則容易陷於迷惘與假相。
誠雖是生生不息,但若眾生沒有真心去看待一切的修行過程,這便非「誠」之本意;若以虛心假意的去假面修持,定無法達到天人合一,內聖外王的境界,甚至是遠遠不及最低的標準;如此,就容易陷入是非黑白的輪迴中,始終跳脫不出來;所以想依外道形象修持,是無法達到至善境界,但世人還是執迷不悟,困在陷阱裡沾沾自喜,不知這輪迴是多麼的痛苦,不知這假身終究會化為塵土。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