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所有香港人,甚至香港特區政府都對迪士尼充滿憧憬,深信這個奇妙世界能施展魔法,把遊客從外地帶來香港,肩負起令這顆東方之珠發光發亮的重任。數年前,香港特區政府投資二百三十五億去建造這個童話,其理念原是不錯的。歸根究底,香港的景點實在太少,政府希望迪士尼能把旅客留住亦無可厚非,旅客多留一天,消費自然多一點。可惜,香港迪士尼自九月十二日開幕至今,醜聞不絕於耳,令這全球第五所的童話王國沒有一個美麗的開始,一下子,所有東西都變得事與願違。老實說,萬眾期待的米老鼠今天面臨腹背受敵的危機,主要是因為生不逢地,開不逢時:
一、明星效應
在正式開幕前,迪士尼特地邀請了一大班明星試玩,可惜明星們非但沒有感恩圖報大讚迪士尼,反而狠批其室外部分缺少遮蔭地方、輪候時間過長、遊樂設施太少等。經醜事化大,好事化小的傳媒大肆報導後,令本來想往迪士尼的巿民裹足不前,大大減少了對迪士尼開幕那種熱切期待的心情。畢竟,香港人都是眉精眼企的,「眼見」香港迪士尼存在那麼多問題,橫豎遲一點去也不會吃虧,便做成今天遊人如疏的現象。
二、員工作怪
員工本是迪士尼最好的宣傳工具,卻反過來大數迪士尼的不是,令巿民對迪士尼的印象大打折扣。我認識一位在迪士尼工作的演藝人員,她真的十分專業,無論別人怎樣請求她,也不會說出她「扮演」什麼角色,原因不是怕別人找到她,其實是怕說出來會令人對童話的希冀幻滅(這是迪士尼的守則之一)。因為,每個童話人物,在迪士尼的設定中,都是活生生的生物,而不是由人扮演的。所以,就算上圖的米妮每隔十五分鐘要換人,她不會直截了當的說:「對不起,要換人了。」而是有特定的情境,如:要打電話給高飛、約了米奇吃飯等。我很欣賞這點,在這細微的地方顯出迪士尼的心思。而且,當我問及她的學歷,她竟然很認真的答她正攻讀迪士尼大學,令我真的有一刻相信這所大學真的存在;再者,每當我問及有關迪士尼的事情,她馬上搖身一變成為迪士尼的代言人,向我仔細講解米奇的誕生(註:這裡沒有使用擬人法,也沒有使用暗喻。她說要令自己相信米奇是真的存在,才可令別人相信。)聽起來好像有點神經錯亂與匪夷所思,我卻認為此乃敬業樂業之舉;反觀那些所謂揭露迪士尼黑暗面的員工卻大呼戲服怎樣重,表演怎樣辛苦,令我頗質疑他們的職業操守。試問世間上有哪份工作不是辛苦的﹖只是各行各業有不同的苦處罷了。他們在做這份工作之前,理應一早便知道須穿著戲服日曬雨淋的了(這個連我也知道),何解現在卻像被騙的投訴這投訴那﹖如果他們要找一份既能享受冷氣又舒適的工作,對不起,他們找錯門口了。
三、期望迥異
香港迪士尼是現存五個迪士尼樂園中面積最小的一個。從開幕至今,香港人不斷批評其佔地太少,這只是相比世界各地的迪士尼樂園所致。他們有否想過,其他國家的面積有多大呢﹖無論是加州的、佛羅里達的、東京的、巴黎的,都比香港大好幾倍。按面積比率來計算,香港迪士尼已是最大的了。有多大的頭便應戴多大的帽,莫非香港要擁有全世界最大的迪士尼樂園,香港人才心足﹖沒錯,很多其他樂園擁有的遊樂設施,這裡都未必擁有,但是否多就一定是好的呢﹖運用語言學的術語,這個結論其實是基於一個「前提」:「大就是好,多就是抵」。但事實上,根本沒多少人一天就可玩畢樂園內所有遊樂設施,我也是去了兩次才可玩畢所有想玩的設施;一年前去過東京迪士尼樂園,因面積太大而迷路,加上我的日語又不大靈光,要經常跑來跑去,顯得有點狼狽。香港人在國際舞台上一向威風,期望與現實相差太遠,最終便落得這個下場。
四、童心已泯
在香港,很多人都有種錯覺,認為迪士尼是小孩的世界,有一個新相識的朋友更有「迪士尼只適合十五歲或以下人士」的偉論。其實,任何成年人都經歷過孩提時代,也少不免接觸過童話,就算拜讀過《恐怖的格林童話》知道童話醜陋的一面,也可暫時放下理智,感性地去回味小孩時曾幾何時發過的童話夢。以港人最熟悉的東京迪士尼為例,其五大最受歡迎之一的「小小世界」只是坐在一個咖啡杯上面,播著日文版的《世界真細小》,途中經過一些洋娃娃,雖然我們不懂唱日文版的,便索性來個廣東 REMIX 版,跟那些日本人對唱,也真夠好玩的。可惜,香港人只懂抱怨這個遊戲太幼稚,那個遊戲不刺激,看來他們已忘了迪士尼是一個童話世界。在童話世界裡,所有事物都是美好的和老少咸宜的。只要你把久違了的童真拿出來抹抹,並把無謂的自尊放低,很快,你對整個迪士尼的觀感就會變得不一樣。
五、文化背景
除了香港,東京就是亞洲唯一一個擁有迪士尼的地方。那兒有個習俗,就是每次談戀愛,都要跟情侶到迪士尼逛逛,才承認跟對方的關係。再者,為了振興東京迪士尼,日本人在假日有空時都會到迪士尼坐坐,所以當你到了東京迪士尼便會誤以為回到了皇后像廣場:滿地都是地毯,一個個的日本人坐在上面閒聊,與趕著去玩完所有設施的遊客相映成趣。所以,大部分的日本人一生中平均去過東京迪士尼十次。香港人正正缺少了這份歸屬感,很多人更說香港迪士尼去一次便夠(或根本不值得去);東京的,去三次也不夠。在崇日心態的驅使下,使我們作了很多對香港迪士尼不公平的評論,有人說香港的輪候時間過長,卻從沒有人批評東京的時間更長(以最長的輪候時間計算,香港是四十分鐘;東京則是一百五十分鐘。)兩地都是甚少遮蔭的地方,卻偏偏只說香港的不是。問題是不但沒有到訪過其他迪士尼樂園的人這麼說,就連去過東京迪士尼的港人也被外國的月亮矇閉,睜大眼睛跟著大隊說大話。其實香港迪士尼不是沒有改進,以音樂劇《獅子王》為例,起初是全英語對白,後來加插了簡單的廣東話配合劇情的發展,不但不落俗套,反而令觀眾更容易明白。再者,迪士尼更細心地把英文和簡體字的字幕和歌詞顯示在加裝的小螢幕上,但往往這些優點傳媒卻鮮有報導;缺點則大肆宣揚,令香港迪士尼在巿民心目中大打折扣。
六、管理不善
說了良久,像是替迪士尼宣傳般,其實我只是覺得有太多的文字大數迪士尼的不是(如:《迪士尼不是樂園》),故我想用我觀察到的情況替迪士尼平反。其實,迪士尼的管理也有不妥之處。第一、門票銷售的機制應由沒限定日子改為限定某天,那便不會發生不得其門而入的混亂情況,雖然現已作出改善,但高層的反應還是不夠快,誠意還是不夠,例如:除了誠懇地向顧客道歉之餘,還應免費送上另一天的門券、購物優惠券或紀念品給他們賠罪,免他們空手而回。香港迪士尼的高層認為只要給旅客退回門券的金錢便足夠,他們不明白,他們的損失根本是金錢彌補不了的。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每個人都曾犯錯,只要誠心改過,我相信全香港巿民,甚至全世界的旅客,都會重新支持迪士尼的。第二、與員工溝通不足:如果香港迪士尼設有一個完善的機制讓員工表達意見,投訴事件便不會鬧大,一來可以避免樂園形象受損,二來可以讓員工感到被重視,增加歸屬感。何樂而不為呢﹖
人誰無過﹖為何我們不可以包容香港迪士尼的過錯﹖雖然拍板在香港興建迪士尼沒有我們的份兒,但能成為世界上擁有迪士尼的第五個地方,我們也曾因此而感到驕傲吧﹖因此,我想應該沒有人希望它挎掉。如果我們還是抱著負面的心態去對待這個我們有份養大的兒子,根據心理學的「自証寓言」,在不久的將來,它便真的會挎掉。
其實,香港迪士尼之所以失敗,很大程度上是我們一手做成的。願所有香港人都抱著一顆充滿童真和包容的心去看待香港迪士尼,我們夢想中的樂園。
(written by 阿然 on July 21, 200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