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4-27 22:23:44| 人氣4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晚睡的反觀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晚睡的反觀

最近發覺到一件很奇怪的事情,明明白天陪伴媽媽已經是筋疲力竭,可是當媽媽就寢之後,自己反而不想睡覺,只想做讓自己放鬆的事情。

這樣的心情已經很久沒有出現,記憶中那是出國開荒之前,還在觀光局上班的日子,白天要上班,晚上去佛堂培訓或是上課,回到家洗完澡已經超過十一點,由於洗完澡之後精神很好,加上凌晨時分很清靜,無論是看書或是準備講稿,靈感總是特別的豐富。

那個時代沒有電腦也沒有網路,不需要打開電腦上網,不用時時刻刻跟外界聯繫,只是安靜地面對自己,跟自己進行自我對話,即使到凌晨兩三點才就寢,隔天早上醒來依然是精神奕奕,迎接全新的一天。

如今又發覺類似的心境與心理需求,帶給自己反省觀照的機緣,明明我很需要睡眠與休息,為何自己不想要躺平?明明我的身心很疲累,為何自己還是硬撐在那裡?

誠實的面對自己,反省自己到底要什麼?觀照內在的起心動念?

原來自己需要獨處的時間與喘息的空間,讓紛亂的心緒沈澱下來。

原來內心累積諸多的情緒反應,從空杯變成滿杯,需要持續的清理與澄清。

原來過度在意媽媽的生活狀況,好像照顧嬰兒般,深怕她發生意外,導致自己喪失平衡點。

感恩的是自己每天三千叩首,藉由叩首收心回到原點,產生自性智慧的反省觀照,避免當局者迷的困境。

感恩的是自己每天念經迴向給母親以及冤親債主,藉由念經迴向激發自性清明的能量,避免心力交瘁的耗損。

感恩的是自己善用四句話清理,藉由自性自度的清理,積極轉化本身的負面能量,同時承接媽媽的負面能量,避免滋生怨恨惱怒煩等負面心念。

最高難度的是每天面對媽媽多變的情緒,如同春天的氣候一般,有時候早餐的狀況很正常,到了午餐時間又不願意吃東西,有時候白天的情緒很平靜,到了晚上突然變得散亂與煩躁,不願意上床就寢。

每一天當媽媽躺下入眠時,總會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好像心想事成之後想慶祝一下,所以不想要立刻睡覺,總是想犒賞自己一下,做些開心放鬆的事情。

常常晚睡導致後遺症:每當媽媽半夜醒來上廁所,自己被媽媽叫醒時的感覺很差,導致沒有耐心去應對她的需求,很容易產生抱怨不耐煩的反應。

問題是晚睡的隔天會精神不濟,可是白天為了陪伴媽媽的需要,又沒有時間補眠的話,持續地累積疲憊感與體力衰退,引發產生越來越累的感覺,變成一種惡性循環的磨損,最終顯現身心失調的狀況。

用零極限的觀念來反省觀照,自己要對睡眠不足來負責,問題不在於媽媽的起伏不定與反覆無常,真正的問題還是自己沒有保持平常心與平衡點。

每當自己沒有保持平常心,非理性想法的「應該主義」引發批判的聲音,只要媽媽沒有配合好好吃飯與吃藥,認定這是不應該發生的事,立刻感到不滿與不爽,當下無法同理與接納。

每當自己沒有保持平衡點,忘記善用四句話清理,負面的情緒反應持續累積,造成負面情緒滿溢外散的結果,很容易造成遷怒或是否定,遷怒其他人事物,或是否定自己的情緒反應,造成自己與媽媽之間對立緊繃的狀況。

每當對立緊繃的時候,請她用餐或是餵她吃飯時,理性上知道她已經不是以前的媽媽,她已經失智變成小孩的模樣,可是口頭上還是叫她媽媽,她卻是完全不配合不理會,心裡面頂不順受不了。

如果這樣的劇情連續上演三天,感到心力交瘁接近崩潰的邊緣,需要暫時離開家裡的環境,每當自己無法同理與接納她的變化,需要反省與觀照,清理負面情緒的誤導,照見應該主義的批判。

以修道修心的角度來省思,這是修煉小我的過程,因為我執我見的控制,產生控制的慣性作用,每當媽媽出現身心變化的狀況,小我認定這是失控的危機,再次激發想要控制的企圖,演變成本身小我與媽媽小我之間的對抗,引發彼此之間負面情緒的衝突。

歸根究底一切都是我的錯,錯在沒有修到無我的歸零,錯在沒有保持同理與包容,錯在讓小我的控制慣性牽引出負面的情緒反應,錯在小我還在妄想媽媽跟以前一樣好吃好睡。

唯有保持反省與觀照,才能維持清明與清理,唯有抱持感恩與懺悔,才能反求諸己的自我要求,唯有相信上天與相信自性,才能肯定陪伴媽媽的修煉能圓滿累世的因緣。

4/18/16 12:18:58 PM

台長: 俞講師

您可能對以下文章有興趣

人氣(4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