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4-08 14:59:23| 人氣3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悶氣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悶氣

四月份僅僅過了七天,沒料到已經生氣了兩次,給自己記上兩次大過。

昨天中午生氣之後,終於警覺到裡面有股氣,似乎蠢蠢欲動,隨時藉機想要爆發出來。

反省到連續兩天忘記寫日記,自覺性降低許多,昨晚接連開了兩個會議,回家之後將近凌晨十二點半,洗澡時告訴自己一定要寫反省心得,本來還找不到生氣的緣由,感恩的是睡覺前叩首收心,忽然靈光一現,搞了半天心裡是生悶氣,坐在床上反求諸己:到底刺激自己生氣的是什麼?

原來從上個月初,開始累積怒氣與怨氣,一個月之內積壓了十件事情,每當發覺到『怨恨惱怒煩』的負面情緒,立即用A-B-C法進行自我反省,最終察覺到不爽的並不是外在的人與事件,而是內在的非理性想法,又開始自動操作。

排行榜第一名依然是應該主義,累積了六票之多。

應該主義是過去根深蒂固的框框,也是強烈的我執我見,往往用『應該』與『不應該』來批判他人與要求自己,尤其是遭遇到不順心、不如意的情境時,應該主義的活動力就更加旺盛。

應該主義起源於從小到大,無意識的接受到諸多的規範與權威的聲音。

事實上規範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有沒有心甘情願的接受與遵守?問題是我們把規範放在自已身上還是他人的身上?問題是我們是否反省過規範存在的意義與價值?

應該主義常常會演變成壓力的累積─嚴以待人,嚴以律己。

對方不應該這樣做那樣想─為何他不能考慮到大局,應該體諒到整體性的需要─華航櫃檯人員應該顧慮到乘客的立場,不應該要求這麼死板─明明自己這麼疲累不應該晚睡,應該早些上床─這些都是心裡面,不斷的出現負面情緒的聲音,當自己沒有警覺到它們的浮現,它們也沒有外發出來,自然就累積在心裡。

A【事件】的發生並不是重點,不需要一一列出,因為我們無法控制外在的人、事、物的變化,可是我們卻能夠從心選擇,選擇大公無私、清淨自在的天心,也可能選擇自私自利、分別比較的人心,正本清源的自我反省,所以是B【心念】的助緣,促成了C【情緒】的反應。

時常A只是小小的導火線,可惜的是當我們沒有警覺到心念的起伏不定時,一件小事情卻能夠引發出意想不到的衝突,導致負面的怒氣與怨氣不斷的發生。

慣性的思考反應往往是歸咎於他人,將箭頭指向對方的錯誤,一方面我們可以藉此合理化來保護自身的我執與面子,另外一方面非理性想法將會藉由負向的情緒,製造出負面的能量,滋養出更強大的非理性想法,內心的黑暗面將會越來越擴展,直接遮蔽住自性的光明。

這次生悶氣,感到非常挫敗,心裡卻百思不解,明明下定決心要改變脾氣─不生氣、不批判、不急躁,為何還是無法做到知行合一?

本來以為只要反省到非理性想法,抓到它這背後的黑手,提升自我反省的觀照力,慣性的脾氣就能夠迎刃而解,事實上卻不然,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

若是沒有在心念的觀照上保持警覺,一不注意就讓它豋場而不自知,只有養成天天反省的好習慣,才能做到後知後覺的真我認錯,唯有把握住負面情緒出現的機緣,主動抓到非理性想法,善用自性的清明去覺照。

當下讓聯想到到今年的主題─誠意正心。

原來這就上天的慈悲調教,藉由外在的突發事件,砥礪自身的心性,鍛鍊自覺的火侯,發下誠意正心的考試卷,讓我們學習到時時刻刻要專注反省。

用清明的本心,坦然接納一切的變數,化解了應該主義─完美主義─受人讚許等非理性想法,不再被貪嗔癡愛的心物所牽引,真心誠意的關注心念的變化,以正向積極的善念,積極處理情緒的反應。

前幾天忽然想起2001年台灣區培訓,當年讀書會的一本書─讓心自由。其中有四大協定很重要:讓你的言語純正無瑕─不輕易認同事物─不妄作假設─隨時隨地盡力而為。

這四點正好就是誠意正心的實踐原則,如今能回想起來,感到無比的法喜與清醒,

生悶氣是修煉誠意正心的功課之一。

4/7/2009 8:07:23 PM

台長: 俞講師
人氣(3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圖文創作(詩詞、散文、小說、懷舊、插畫)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