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上善若水,水利善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這兩個月每天早晚叩首時,都會懇請上天加靈加智慧,期許自己學習水的德性─智慧、清淨、瀟灑!為何自己會立定這樣的志向,從決心培養德性開始,很想有一個具體的目標來效法,有次與一位同修在討論培德的問題時,我說自己是屬於水性的人,他就提醒自己以水為學習的榜樣,七月時自己只是想到柔軟心與無為心為主軸,結合了水的德性就更加的具體,誠實的反問自己:水的德性有哪些是自己欠缺的?正好對應到今年育樂營的主題:智仁勇,自己是學習講智者不惑,在準備課題與講課的過程中,發現智慧的啟發仍舊不足,自己依舊常常被無明的貪求所遮蔽,每當起心動念的時候,內心的紛亂就自動浮現,喪失了清淨的思維,一但我執被牽動的之後,自己的固執與貪戀又開始掌控,完全失去了瀟灑的自在!
說起瀟灑,水就是能夠隨遇而安,隨順眾生的需要,這點就是自己很欠缺的部分,無論自己到任何一個環境,生活的慣性依然很頑強,譬如說就生活上的基本需求而言,洗澡就是需要熱水,如果沒有熱水,心裡就會浮現厭惡的感覺,今年曾經得到好幾次教訓,都是突然沒有熱水,藉由外在環境的不順遂,測試自己的適應性,像是上個月在馬尼拉,本來前面的夥伴進去洗澡有熱水,等到自己要洗澡的時候就沒有,當下自己只好硬著頭皮沖冷水,一邊沖一邊告訴自己不冷,學習到當下的接納,不再被外界的變數來左右情緒,再者自己對於枕頭也是很執著,總是習慣睡比較高的枕頭,每次遇到不夠高度的枕頭就很難入眠,最好笑就是今年七、八月上屏山住了五次,每次都會忘記帶一樣東西,逼使自己要能學習調適不順心的感覺,這些生活的遭遇都是修煉的過程,讓自己體會到主動配合環境的變異與眾生的需要,而不是到任何地方還是依舊我行我素,證悟到水就是能夠因應外在的變動,以不變應萬變的灑脫!
清淨是修行中很基本的心境,清靜經曰:常應常靜,常清靜矣!我們要學習事來則應事去則靜,就要不斷的放空我執與私慾,很多人都在忙碌與盲目中輪轉,片刻都無法清靜下來,彷彿要不停的追逐外在的刺激與感官的滿足,不知道如何收心回到原點,或是不願意清醒的面對內心的不安與不平,自己也曾經犯過類似的慣性,甚至一但靜下來就會打瞌睡,昏沉的慣性反應油然而生,因此這幾年自己越來越繁忙之後,更加體認到清淨的重要,每當營隊或是班程開始時,自己都必須全心全意的投入,然而結束的時候就是要歸零的時刻,完成就是完成並不代表下一次的成功,結束就是結束並不代表下一次還有同樣的機緣;不宜依戀掌聲與讚美的回饋,不能貪戀成就感的滿足,更不可以造成志得意滿的自我膨脹,誠如水就是最佳的溶劑,它可以融入在萬事萬物中,也能保持自身的結構H2O而不變,這是需要不斷自我警惕的部分!
在邁向不惑之年的時期,每當反省到自身智慧的不足,深深的感到慚愧萬分,常常都是在台上講得天花亂墜,台下卻沒有做到知行合一,今年與班員分享智者不惑,自己很強調壇經的一句話:改過必生智慧!因為改過才能遷善,自然能夠引發自性的覺照,才能認清起心動念的偏差,澄清言行不一的落差,像是今年每次回到馬國,總會發生讓自己不愉快的衝突,甚至還曾經動念不想再回到馬國,幸好自己不斷強調要反求諸己,這樣的自我洗腦還是會有效果,才警覺到其實是因為我在馬國住的時間最長,很容易產生唯我獨尊的妄想執著!
不惑就是要像水般通達無礙,真正障礙自己的不是他人的批評與回應,而是自我的設限與框框,打破設限就是要改變以往思考的慣性,多傾聽他人的想法與建議,多尊重夥伴的感覺與心情,自然就能夠產生良性的互動與信任,像是昨晚參與吉隆坡區幹部會議的討論,開會前自己就做好心理建設,告訴自己先聽夥伴的規劃,盡量不要用否定的語氣,要溫和的表示意見,結果彼此充分的交換了意見,自己提出了許多實用的修正案,討論了泰北聯華與親子營的事項,都能順利達成共識,自己感到輕鬆愉快,對於下個月的泰北聯華成長營與親子營充滿了信心,幹部群也得到完善的結論與足夠的鼓勵支持!
如果修辦的歷程成了一灘死水,沒有流動的能量,如同喪失了愿力與衝勁,考驗就近在眼前,相對的修辦如同活水般生氣蓬勃,才能激發出無限的動能,引發無盡的真愛,啟發無量的慈悲喜捨!
期許日後任何一位夥伴,發覺副營主任的言行態度欠缺德性的時候,請你微笑的端杯水給我,讓我有煞車轉念的機會,藉此幫助我與他人都能學習水的善德,體驗到法雨滋潤的奧妙!副營主任2004/11/10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