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8-07-15 16:34:49| 人氣129| 回應1 | 上一篇 | 下一篇

天心與人心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天心與人心
講課是最喜歡做的事情之一,不僅是因為自身的愿力是代天宣化,更重要的是藉由準備課題的過程中,刺激自我的反省思考,同時在台上能夠與大家分享心得,以達自覺覺他的同步成長!
每次接到課題之後,總會當作是上天交代的功課,不斷的反問自己:為何要講這節課,上天要我反省的是什麼?
今年台灣區育樂營的主題是格物致知,其中自己要學講的是第三節課:天心與人心。
上個月底在馬國開班,記得太子爺慈悲:問題哪裡來?離開天心開始。
當下彷彿找到了解開謎題的密碼,原來人世間諸多的紛亂與鬥爭,全都源自於我們忘記了本有的天心,大家都為了自身的利益打算,不知不覺中落入了自私自利的黑洞中。
剛剛電腦開機的時候,忽然靈光一閃,想到老奶奶修辦的一段經歷:當年老奶奶領命的時候,自認一介婦人,一字不識,如此重任怎擔得起,便以無德無能再三推辭,因尊重老前人的決定才領受天命,領命後大哭了三天,小哭了二、三個月,終究她老還是承擔起責任,自始至終總是戰戰兢兢。
老奶奶出生於滿清末年,在那個時代裡,她不僅要裹小腳,更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在傳統家庭長大的女子,除了家庭事務之外,對於外在世界的認知很有限,因此老奶奶領命之前深怕耽誤眾生辜負天恩,深恐自己做不到上天的期許。
相對的老奶奶的悲愿深長,領命之後不但是盡心盡力做好無畏施的本分,日後更主動向老前人請命開荒闡道,雖然老奶奶在前人輩中是最後出外開荒的,在她老的大德敦化之下,道務發展到世界五大洲是有目共睹。
從老奶奶的例證來分析,最初她老不敢領命是因為跟其他前輩比較起來,既沒有口才又沒有學識,擔心自己做不好,這是人心作用,可是修辦是靠愿力不是靠能力,老奶奶的善愿始終如一,想到老前人的殷切期望,想到眾生的需要,她老還是毅然決然的承擔起來,這就是從人心轉換成天心的心路歷程。
天心是大公無私─為眾生不為自己打算─勇於承擔使命─無限的包容與同理─自動自發自強不息。
天心是本自具足不假外求,每個人與生俱來的,它不是後天的學習所得,而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所謂『求則得之,舍則失之』。完全取決於自性的選擇。
人心是比較、計較、分別、得失的作用,因應著外在環境的變化而衍生出來,為了保護自我的假象,為了營求自身的利益,而漠視他人的權益,往往都是採用爭奪佔有或是逃避退縮的方式,想辦法停留在舒適區中,不願意面對成長與衝突,不斷營造出美好的表象,掩飾自欺欺人的假我,導致自作自受的因果報應,引發出起伏不安的情緒壓力。
格物致知就是從人心轉化成天心的修煉。
革除貪嗔癡愛的心物,自然能夠恢復本性之自然,啟發良知良能之至善,走向天心的清明與無我。
首先我們要知己知彼,暸解心物的作用與影響,掌握到心物的隱微與變化,進而肯定本有的天心,引導班員從人心的慣性反應,走向天心的自覺自省,即能做自己的主人,命運的利衰興亡就在自心的一念之間!
常常提醒自己:人有自由意志的存在,選擇權在自己手上!
可以選擇積極進取也可以消極擺爛,可以正向思考也可以負向唱衰,可以使命承擔也可以退縮不前,可以任勞任怨也可以埋怨不已,可以安貧樂道也可以汲汲名利,可以清心寡欲也可以癡心妄想,可以感恩惜福也可以揮霍浪費,可以走向光明也可以藏身黑暗。
常常我們在天人交戰,在天心與人心之間徘徊不定,有如蹺蹺板原理一般,選擇天心之後,人心就自然消失,一旦心物滋長,漸漸牽引出人心,天心就自動退位。
最近發生一件有趣的經驗:馬國有四位夥伴來訪,上週一陪伴他們上陽明山走走,在山路上不注意踏空了石階,當下閃到腰,本來以為是小事,沒想到引發舊傷,事後連彎腰走路都感到疼痛,心想糟糕了,若是帶傷上山的話,這下子麻煩大了!
由於過去走路都是急驚風,往往都在趕路趕時間,不經意中養成了急性子的慣性反應,閃到腰之後就不同,走快的話就會疼痛不已,無可奈何之下,只好選擇一步一腳印的慢步,不知不覺中破壞了既有的慣性。
剛開始的情緒是抗拒與埋怨,因為自己很怕痛,抗拒的是意外的發生,明明提醒夥伴要諸事小心,身心不要發生狀況,沒想到自己先出事,埋怨的是沒有專心走路,一不小心分神就受傷。
每當出現怨恨惱怒煩的起伏,當下要反求諸己,反問自己:為何這件事情發生在我身上?
當下收心回到原點,想到上天慈悲交待的功課,很明顯的是上天要自己放慢腳步,從走路中體悟心平氣和的自在,從受傷中體驗到坦然接受的無礙。
當假我專注在病痛的難受,人心的分別比較就登場了,負向的情緒不斷的累積,懊悔的情緒持續蔓延,等到自我反省,從心做選擇,不再過度關注身體的感受,反而從上天的角度,觀照到心念起伏的慣性,原來一切的遭遇都是最好的體驗課,格物致知不是口號,而是針對改脾氣化慣性,自性自度的覺醒!
不怕念起只怕覺遲─無論是老奶奶領命前後心態的變化,還是閃到腰之後心境的起伏,天心與人心的交替是瞬息萬變,唯有誠心抱守才能體天心應人事。
同樣的三天營隊裡,發生的變數是層出不窮,如何以不變的天心對治到萬變的人心,相信是我們共同學習的課題。
7/10/2008 12:28:03 PM

台長: 俞講師
人氣(129) | 回應(1)|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