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反的信
辦事與辦道有何差別?這是上週二在馬國新山區培訓時,讓夥伴思考的問題,字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字之差,內涵上卻有天壤之別,如果育樂營只是辦事,我們很容易在營隊結束後,產生滿足的感受,滿足於受人讚許的非理性想法,內心會不斷的企求成就感─掌聲回應─功德累積,不知不覺中陷入了得失心的慣性中,漸漸的發展成結果導向的團隊,凡事皆以是非─對錯─好壞來評斷,欠缺了體天應人的慈悲與自省,只要有夥伴做的不好,就會被嚴厲的批判與檢討,忽略了關懷與指導,每當有夥伴配合度不高,就會被強烈的要求與排斥,忽略了同理與包容,這是過去自己在引導大家上最大的盲點,也是最嚴重的偏差,當時沒有發現自己總是注重效率與成果,卻沒有幫助大家在心性上反省與德性上提升,導致夥伴往往都非常在意事務的完成與活動的完美,養成向外求取肯定與支持的慣性,這樣的自我反省並不是否定自己的投入與大家的努力,而是釐清未來共同成長的方向與共識!
事實上在當初草創期的階段,爲了做出一些成果,讓大家建立團隊的信心,這是必要也是必經的過程,而且當初自己在承擔責任時也還是新道親,很多修辦的理念並不完整,這是自己感到很歉疚的地方,因為團隊的成長性並不是只限於發展的規模或是人數的多寡,而是引導夥伴走向反求諸己的內修,因為團隊的永續經營中,必然會遭遇人事上的衝突與紛爭,只有從辦事提升到辦道,將辦事與修道結合在一起,才能圓滿的化解一切的爭執,真正的辦道就是以身行道,道在自身不假外求,我們可以選擇用清淨的道心,先覺照心念的變化,讓自己保持清明的自省,還是依然故我用分別比較的人心去對應,不斷爭論對錯的歸屬;如果將每次的人事問題當成是自反的功課,引領夥伴們學習自我反省,從外在的衝突中,自覺到自身的脾氣毛病為何,觀照到我執的情緒慣性與非理性想法,發現每次的紛爭都只是雙方的我執在互相對抗,陷入到我對你錯的對立之中,每當我們不能接納他人的意見時,就是自己需要反省的時機→是否我們沒有先同理到對方的立場與想法,先感受到對方的情緒與心情變化?每當我們指責批判他人時,就是自己要反觀到慣性作用的契機→是否我們都是用自以為是的心態在辦事,欠缺了謙恭和藹的謙和與虛心,以致每個人都越來越主觀?每當我們與他人發生衝突的時候,就是修道修心的最佳時機→因為衝突讓我執與妄念演化成具體的言行,當下的轉念與自省就能澄清了自身的無明!
過去兩週裡自己遭遇幾次很深刻的體驗,在吉隆坡區的幹部檢討中,因為自己先入為主的評斷幹部的缺失,導致臨場完全不能接受幹部的解釋與回應,還是以指責的語氣要求幹部,讓幹部覺得備受委屈,幸好去年的自我改變立即產生功效,現在只要自己動氣,就會啟動自我反省的機制,當下將箭頭指向批判的起心動念,原來又是應該主義與完美主義的作用,我認為幹部應該呈報,應該有辦法讓事情更加圓滿,再者這次的自反經驗,直接的促使自心更加警覺與寬容,隔天台灣區也發生一些變數,自己就能心平氣和的去面對與體諒;有鑑於此前晚參與台灣區幹部會議時,與大家分享了近來的反省心得:要信任夥伴的用心也要督導活動的驗收─要肯定夥伴的付出也要指正各組的缺失─要承擔責任也可以適時的求救來分擔責任!只要我們做到自反,才能從自性中啟發能量,不再依賴外來的掌聲與助緣,只有我們做到自覺,才能看清彼此的互動與溝通關係,不再誤以為衝突是不好─意見不合就是不對,其實有不同的意見才能看得更完整更清晰,學習彼此接納與互補,進而凝聚整體的道氣,建立完善的團隊精神,坦白說自己不擔心大家有意見衝突,因為有衝突就有機會更深入的了解自己與他人,反而比較擔心大家粉飾太平,有意見放在心裡不敢說,怕說出口會被人排斥,有質疑放在心裡不願意公開澄清,只是在背後不斷的抱怨,反而會造成自我疏離感,更會形成團隊的裂痕,逐漸變成無可彌補的誤解與缺憾,在此以自反的心得與大家共勉:
當我們覺得他人意見很多,很難溝通的時候,就要反問自己:有沒有真心誠意了解他人的用心用意?
當我們認為他人很主觀,聽不進自己的意見時,就要反問自己:有沒有像他人一樣的主觀,只是堅持己見,沒有同理到他人的心情與想法?
誠如自己一再的強調:每個孩子只要能夠走進佛堂,就是與我們有因緣,我們就有責任幫助他們成長!同樣也適用在夥伴間的互信關係:每位夥伴只要願意參與培訓,就是與育樂營一大事因緣有聯繫,我們就有責任培養他們成為人才!期許大家都能善用今年的主題:以智慧去分辨與澄清─以仁慈去接納與寬容─以勇氣去認錯與改過,相信我們就能從度化自身的眾生─眾念叢生,進而契入全心的大收圓!副營主任2004/6/17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