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有關教宗去世的消息,充斥在所有的新聞媒體,不管是報紙還是電視報導,不約而同的都以無限的敬意,來特別報導這個新聞。不過這樣的新聞處理,卻讓我足足好幾天不太敢開電視,連報紙都不太敢碰。
也許你以為我是一個虔誠的教徒,太過悲傷才有這樣子的反應。其實,我是因為害怕。
不是害怕教宗去世,以後天主教徒少了一個優秀的精神領袖。而是害怕那無所不在的新聞媒體不斷地的以近距離特寫讓我們景仰他老人家的遺體。
大概是深怕我們這些市井小民一不小心就會錯過這個萬民哀悼的新聞吧。最近所有能看到媒體,除了以特大篇幅報導教宗生前死後的一切,還堅持一定的要附上他老人家安詳的躺在那裡的照片。真的,我可沒有一絲不敬的意思。不過頭一天突然間看到照片的時候,我真的有頭昏眼花的感覺。
後來跟同事聊到這件事,才發現原來開棺驗屍是美國喪葬文化的一部分。如果要在這裡參加親朋好友的喪禮,除非遺體因事故而破敗的無法見人,大概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會開棺讓前來弔祭的人瞻仰遺容。如果你喜歡,還可以順便親吻,碰觸,抱握死者的身體。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
據說啊,是要讓生的人在心理上確認這個人『的確』已經死了。是一種 closure。(潔西卡的心裡話:拜託,有誰會拿這回事騙人啊。你要說他死了,我一定相信你的。真的真的不必特地打開來讓我們看了好吧!拜託!)
說到這裡,雖然心裡有點毛毛的,還是很勇猛又好學的趕快打電話問遠在加州的弟弟確認。上次他的臺灣同事車禍去世,忘了問他去參加葬禮的情形如何。
結果他說:沒錯,現場就是是開棺瞻仰遺容。而且家屬就在旁邊致意。你不過去看看遺體還不行的樣子,想繞跑不走上前去看都沒辦法。
哇,聽的我真的雞皮疙瘩都跳出來了。我本來還以為是宗教不同的關係,沒想到這邊的葬儀社還真的統一處理咧!
另外,聽說,他們處理遺體的速度是很快的。一般來說從去世到下葬,大概兩三天就結束了。除非是南方的習俗,不過再怎麼說,絕對不會超過一個禮拜。
據說,他們會把遺體的血放掉,然後換入防腐劑,所以你可以盡情的近距離親吻,碰觸,抱握。照理來說應該是不會有味道的。
嗯,所以,如果不幸要在美國參加葬禮,請先有心理準備。
而我,可能有很久一陣都不可能去參加這裡的葬禮的。我須要長期的心理建設才行。
P.S.1. 其實我連人去世以後,在家裡,醫院,或者是安寧病房,或要器官捐獻的處理方式都做了一番調查。如果須要,下次再來講好了。
P.S.2. 咦,寫到這裡,突然想到,這次寫這類的文章,會不會有點觸霉頭啊?不過,寫到這裡才在問讀者,也是很豬頭的耍白痴吧?
編按:
1.以小編對台灣喪葬的初淺了解,其實我們在人下葬之前也是有幾天沒有蓋棺的。目的似乎是要讓親友來見過世的親人最後一面,這通常是在告別式之前。而且有個小編一直印象深刻的傳統是,如果是女性家人去世,一定要請到女方的兄弟來蓋棺(那時候祖母去世,是由舅公來蓋上棺木,敲下第一槌的),目的似乎是要讓女方家人確定他們的姊妹是自然死亡,而非受到迫害。這對唸社會學的小編來說其實十分震撼,或許這是古代重男輕女的社會中,少數可以『保障』女性的方式之一,儘管,或許有點太晚了……
2.另外,透過瑪麗阿嬤的解釋(不經意聊到的),在美國,如果死亡,家族會找出往生者的子侄六人去幫忙抬棺。那白目的小編說,天哪!如果這人終身不婚,或者沒有子嗣,或者子侄沒有到六個人(小編得為自己打算一下)怎麼辦呀?瑪麗阿嬤想了想(因為這不會是她的問題,她們家人口眾多的),搖搖頭。所以小編就只好勉為其難地拿自己舉例,如果小編在這邊去世,怎麼辦?瑪麗阿嬤看著我,又想了想,這真是頭痛了!過了一會兒,她說,「我會去找喬治(學弟是她比較認識的台灣男生,也是她未來的孫女婿),讓他幫妳組織台灣同學會的壯丁來幫妳……」啊!是呀!那似乎是我唯一的希望了說……於是從那天開始,我決定對這群男生好一點。
3.還有,有個問題幫忙大家問,如果那身體注入防腐劑,不就表示在美國的墓園裡面的所有的身體都不會腐化了?那很麻煩呀!就算美國再大,那一年年累積下來的人也很可觀耶!美國人不撿骨頭嗎?沒有像我們這樣做個宗祠之類的嗎?讓所有過去的長輩可以在宗祠裡面像動畫花木蘭那樣聚在一起聊天?記得自己在我們家的宗祠裡頭,見到曾叔公的爺爺跟奶奶的那種難以言喻的感覺。不知道我的曾祖父跟曾祖母為什麼還在宗祠之外,或許他們喜愛自由自在的日子吧!會不會其實我也受到了這樣的遺傳?
圖說:20050322湖邊天色,每次有這樣的景象,我都相信,那是上面的人下來出差了。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