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4-23 01:48:35| 人氣1,097| 回應8 | 上一篇 | 下一篇

感恩推薦﹣台灣也該來一部音樂勵志片吧,Swing Girls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在看本篇文章前,請先點以下影片連結(放著先傳,華人之光的youtube最近可慢的ㄌㄟ)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ag-vLUg3gk





這可不是啥日本的我愛黑澀會。

而是一部由電影水男孩的導演,在日本2004年所拍攝發行的電影
〈Swing Girls〉

剛才兔子給我傳來這個電影的預告片,我光看預告片整個人又熱血起來,就坐不住了。腦子又想到很多事,包括台灣國片在某種程度上,又輸人一成。(台灣國片討論可見文章末的後記)

其實光看這個影片預告,我想你一定跟我一樣絕對能知道大概的劇情線發展。一群啥都一竅不通的女高中生,可能因為受到某種東西刺激後建立一個夢想(這個夢想可能是因劇情安排所架構出來的),然後將夢想實現,成功演奏一次爵士樂。

為何會還沒看就知道劇情,因為這是我們都已經習慣看類型電影(genre film),也同時被類型電影的敘事公式給牽著走。何謂類型電影,簡單來說你自從長大睜開眼那刻,到現在所看得任何電影,有九成都是類型電影(假如你自詡為文藝青年的話,好吧,那你就80/20)。

Swing Girls這部日本片,光看預告就有著輕快的活力,以及陽光到晒死人不償命,有著音樂勵志片類型的正向能量,因此我才會說台灣電影在某種程度上,輸日本一截。所謂的輸不是說台灣電影拍的不好,相對的是拍的很好,只是現在我們的國片沒有朝類型電影的路上去拍攝,反而把電影拍苦了,拍的太自我沈溺了。

音樂勵志片類型,這個名詞是我自己發行出來的,就我目前的了解,影評人好像沒有這套稱呼。不過我的瞎掰是有邏輯的,好萊塢電影在這主題上已有許多電影著墨。
先說說最近一部的相關的電影
〈搖滾教室〉(School of Rock)

這個電影的故事講述一個不得志的搖滾樂手,在有機可趁的情況下,混入貴族小學當代課老師,訓練一班會古典樂的學生拿起搖滾兇器(吉他,鼓和貝斯),在老師跟家長的反對下,完成一次課外活動演出。

劇情線也相當傳統跟公式,但這不代表不好看,相反的是相當好看與激勵人心。如果說要票選一部講述搖滾精神最好的電影的話,我首推這部。這部電影表面上芭樂與商業,但裡頭劇情設定細節或整體主題,都暗渡陳昌搖滾精神。

如果你覺得搖滾教室的例子是近期的,還不足以說明我所說的啥「自從長大睜開眼看到的都是類型片」的論點的話,那我就舉我長大後睜開眼所看到的一部電影,〈修女也瘋狂2〉(Sister Act 2)

這部電影是1993年所發行的。既使現在美國帶槍進校園的學生很多,可是女主角琥碧戈柏(Whoopi Goldberg),可是當初第一位帶槍進校園的修女。琥碧戈柏也因為修女也瘋狂第一跟第二集的大賣,稱霸當時的九零年代。

第二集的劇情相當的音樂勵志片,琥碧戈柏再度重回學校扮演修女,帶領迷途的放牛班學生,訓練他們練習合唱並參加合唱比賽的過程,將他們導向正途。眼尖的人一定會發現,裡面有未來紅透半邊天的女歌手羅倫希爾(Lauryn Hill)。
再把時間軸拉前,美國1980年時也產出了一部充滿飛車衝撞、炸彈砲火滿天飛的高成本的音樂勵志片:〈福祿雙霸天〉(Blues Brothers)

我相信看過的人不多,在這邊貼上影片預告連結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jGfnsjdJec

這部電影劇情也很簡單,講述兩個自小被教會領養的孤兒兄弟,長大回到教會後發現教會要被拆了,他們因此要想辦法在十一天之內,湊出一筆錢來拯救回教會,因此他們重新去一一找尋他們以前曾經一起組過樂團的團員,來作一次演唱會表演以募得一筆錢拯救教會。是低!一一找回團員隊友很像星爺少林足球的橋段,不只如此,少林足球裡趙崴填在心饅頭那段也是跟福祿雙霸天裡面一模一樣來個歌舞片。

這部片裡有相當多的巨星客串演出,包括James Brown, Aretha Franklin(電影中出現的歌舞片那段)以及雷之心靈傳奇Ray Charles。
其實在這邊說了那麼多的相關電影,希望的是台灣有一天也能拍出一部動感、溫馨熱切的音樂勵志片。關於Swing Girl的DVD,兔子說他會借我,我到手後再借大家燒。



後記:

這篇文章是基於感嘆台灣為何現在無法發展出商業類型片,或者是像上述所提到的拍出一部敘事明快,簡單且不自我在影像雲端求敗的音樂勵志片。台灣目前的國片拍攝生產,是朝影展片的路線前進,而非商業類型片。

台灣有沒有電影類型片,是有低,而且是相當豐富!
先說幾個名詞你們應該就會了解到台灣早年的電影類型片之旺盛:報告班長、瓊瑤、好小子、朱延平、林福地、金熬勳等。再說幾個香港電影的名詞你們應該會了解我所說的商業類型片的定義為何:功夫片、殭屍片、賭片、警片等

台灣後來在九零年代為何會朝藝術電影路徑邁進,除了導演個人在影像及敘事美學上的批判意志之外(侯孝賢、楊德昌、吳念真、詹宏志等人的台灣電影新浪潮,關於電影新浪潮可以談很多,改天說),我想最主要也是基於台灣自九零年代開始,逐漸開放到最後甚至全面開放美國好萊塢外片進口的原因為最主要因素。

在美國片全面傾銷台灣的戲院情況下,一個導演拍了電影後沒地方上映,為尋出路,出國參展是個辦法,因此為了瞄準國外影展影評的口味(可能是無意識的),所以拍出來的片子就會變成「藝術片」。關於這方面的台灣國片等等的流變與轉向,在盧非易老師跟張世倫的碩士論文都談了很多,我不再多述。

因此,商業類型片要拍的出來的前提是:要有足夠的且相當多的戲院能夠播放,保證能夠資金回收。所以現今的台灣在很少跟根本沒播國片的戲院之下,才會變成去搞藝術片。

最後來說明一下我個人認為一個國家的商業類型電影,要成功的不可或缺三因素之配合:政治、經濟與文化

政治面是指一個國家把電影視為一個對內的政策宣傳工具,還是一個會賣錢的行業。台灣早期大量的軍教片和符合「十大青年守則」的健康寫實片,便是在國民黨國家機器,壟斷中影公司的情況下,所大量拍出來的教化人心宣傳影片工具,不過報告班長應該算是軍教片的意想不到之例外,因為報告班長拍的太好了,大受歡迎,以致於後來大量以庹宗華李興文為首的商業角度思考的軍教片產出。

經濟方面指的則是要將電影思考為一個想要賺錢的行業,現代化行銷與企業經營管理的行業,並且要能保障利益可回收的前提下,才會有商業資本肯投入拍攝。

文化面可以用很簡單的一句話表面,但我個人認為是三者最難處,也是要靠導演、編劇等等整體電影人才來捕捉那種細微的文化口感,在功能上則是要能夠滿足進戲院看戲的人,在精神上對於現實生活不滿的幻想式滿足,也就是說能讓人看完後獲得精神上的安慰或勝利。

台長: 塑膠米克
人氣(1,097) | 回應(8)|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影賞析(電影情報、觀後感、影評) | 個人分類: 腦裡想的事情 |
此分類下一篇:轉載文章-大膽學不怕髒
此分類上一篇:再致樂生之人為何唸書跟警察機掰

兔子
拒絕與盜版商聯盟...(聲明在先)
2007-04-23 01:52:41
版主回應
在沒有代理的前提下
我這是善行
2007-04-23 02:04:12
yolafaith

好小子2的劇本還是蔡明亮寫的呢
2007-04-23 01:56:35
版主回應
跪一下
裡面可以我欣賞的顏正國
2007-04-23 02:03:30
阿比
我想看第三部...

你露了music and lyric
2007-04-23 02:56:36
版主回應
哈哈!
原則上爆小子那部是愛情片。
2007-04-23 03:02:12
阿比
還有桃太郎.......

我曾經因為為了看淘汰郎 憋尿

然後在電視機前面尿出來了.....

一直到長大 才接受 林小樓 是女生...
2007-04-23 02:58:24
版主回應
哈哈!你這尿出來的是好笑,我會銘記在心
如果寫篇文章能起什麼社會作用的話
引你這條蛇出洞,作用莫過如此
2007-04-23 14:11:53
Sean
米克,裡頭寫的幾個點可以好好發展一下
小論文也就出來了 :)
2007-04-25 21:05:33
版主回應
黑黑
那篇是我跟湘怡合寫的傳政經報告部份內容
2007-04-25 22:34:02
rihito
水男孩和這部SWING GIRL
也包含了年輕人對未來和從事什麼的夢想
過程就是 &quot啟發-進行-挫折-轉折-成就&quot
而在人物的安排上一定也有象徵夢想的高中生
和現實,社會化的成人(家長OR老師之類的)
那樣的自我實現的需求
不也是現代泡沫社會,功利社會
悠悠天下百姓心中的渴望嗎?
所以這種類型的片 拍都拍不爛
只要導演和編劇稍有一點概念

和那種太藝術(說真的就是曲高和寡)
的相比 前述的影片和觀眾的距離較為相近
當然 這是以內容來看
電影的發展當然還有外部結構因素
但追根究底 台灣電影當年在外片入侵時 沒有作任何立即的反應(製作,經營,包裝) 以致於有當今的現像,要不然台灣在國際間,以前也是電影發行量的前三名之一..
2007-04-27 03:03:24
版主回應
我推社會化的個人
這個名詞我都差點忘了,好久沒用了∼∼
2007-04-27 23:39:18
小燕
Swing Girls我去年就看過了,好笑。
哈,但是我個人還是比較偏袒看了兩遍的《水男孩》,
誰叫妻夫木聰實在是太帥了!
而且第一次看《水男孩》的時候是在中山堂的廣場上,露天電影!!!
廣場上坐滿了人,我還朋友買了乖乖邊看邊吃,
那美好的觀影之後再也沒有了。
突然想到,政大實在應該舉辦個露天電影院啊,
在行政大樓就可以了。

又,《放牛班的春天》也算是音樂勵志片嗎?
我光是聽到小男孩的聲線一奔流出來就哭了!
2007-04-28 09:15:53
版主回應
哎呀!
其實我也滿想看水男孩電影的,我只看過連續劇版。
2007-04-29 16:35:33
zen
勵志片也好 溫馨片也好 純愛片也好
我們 沒有細膩的劇作家可以寫出優秀的劇本
這是台灣文化產業的商業化/產業化最大的問題

一 出版品的全球化影響下 市場規模較小的本土作家全被擠死 很難出頭 因為 出版品一出來 是要跟全世界的作家比的 沒有好小說 沒有好作家 難有好原著 也難有好改編 編劇或許很能編 但也得有所本

二 台灣電影圈導演太多 其他專業人才太少 不缺資金 缺團隊 每個人都想當頭不說 學院左派的影響下 每個人都想拍出經典(就像一堆台灣社科碩士都想寫理論分析的論文一樣) 再不然就想得獎 固然得獎才能再拿補助金(但此補助金 不拿也罷不是嗎?) 但其實是一種沉淪啦 沉淪於導演名號......

如何將本顧好 才有辦法再往外推 因為長年對國片的缺乏信心 再加上沒有好商業片 台灣電影發行系統幾乎垮台 無論台灣或者東亞 全都發不進商業影城了........

問題 多的很
但我也覺得 提振台灣電影的解決之道 在於商業片
而且 在勵志 溫馨 純愛商業片 那是唯一有可能小成本卻大豐收地題材

但其實也不能說沒有 之前的地下鐵 向左走向右走 到國士無雙
只可惜 太少 也還不夠精緻 無法跨越文化障礙行銷亞洲.......
2007-08-29 01:04:08
版主回應
我同意你的話,任何環節缺一不可

當然還有「導演」這兩個字在國內想要當導演的人心目中的概念...偏向搞藝術(當然我絕非否定藝術,好的成就或好的藝術表現,不一定只來自於「藝術電影」,如希區考克)

心態要抓對。其實這就跟寫歌的人一樣,想把每首歌都寫的跟Let it be一樣紅,不過這是不可能的。不可能的不是才華問題,而是要透析背後的商業跟資源體制。
2007-08-29 11:18:5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