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剛看完了這篇國外影評,給我振撼相當大
因為我完‧全沒注意到這部片裡面的隱喻
那個影評說,這部片裡面充滿了印地安人的符號象徵
多半以家俱飾品及出現在食物櫃上的罐頭圖案上
有關在罐頭圖案上的,影評說出現在那個黑人跟Danny小男孩通靈時
的黑人臉部特寫後面。
那為何會出現這多的印地安人隱喻?
影評人說,這是史丹利庫伯力克為了控訴美國人對於印地安人大屠殺
這檔事的漠視,關於口頭上的提示就是那夫婦兩剛到旅館時經理介紹
這個旅館是建在印地安人塚之類的。也因此這個旅館的名字(Overlook漠視)
也起了作用。而小男孩的通靈(shining),可看到鬼,也代表著大人掩耳盜鈴
的心態假裝看不見(overlook),但屠殺的事實一直存在,也一直發生,讓進來
的人瘋狂開使幹掉人。
從這邊,我們就可以(或許是對我)知道導演史丹利的多部片的核心主題了
就是
「Big Power of Big Brother」(所謂Big Brother是借用自喬治歐威爾的1984
的小說,Big Brother即代表國家權力的無限上綱)
從這邊,我們也可以理解最後一幕的照片的意義了。
那幅1924年,7月四號美國國慶日的歡愉照,是建基在印弟安人的血塚之上
而關於導演史丹利這樣鮮明的立場,我們可以從金甲部隊(Full Meatl Jacket)及
發條橘子(Clockwork Orange)上明確知道,這些我先前也知道,但對於鬼店這部片背後所藏的意義對我今天所造成的困惑,看完了那個影評後我才有所明瞭,並且串連。
然而,我們來細部談談今天所看的鬼店以及我的感想吧。
首先,我必須要說明的是,我的作者論觀點用在史丹利庫伯立克上說不通
這方面必須要理論視角轉移到所謂符號學的相關文化解讀才看的到鬼店這部片。
這樣我必須概念化定義一下我的作者論的理論觀點(我的觀點是出發自
蘇聯形構主義Russia Formalism與相關的剪接理論,我下面會講到,但更深的探討可見《文學理論導讀》,續論,Terry Eagleton)在這邊我也順便公佈出我鼓吹作者論的謎底了。
作者論的觀點用在電影之上,代表我們所要看的便是導演的表現手法跟技巧!!
這方面很重要,就是看「表現技巧」大於「內容」很重要,或者是你想要表達
的內容是以何種技巧呈現(關於技巧如何承載內容,以及如何節省說廢話,這方面
我下面會談到)因為這就是藝術的演變ㄚ,如果只看內容而不看技巧的話,那不就
代表千百年來藝術都沒變過嗎?好,題外話了。
所以作者論用於電影之上便是討論,我們要看的是導演如何去拍攝、運鏡、剪接
畫面構圖等等如何的手法來表現,而非看演員帥、演員演技、場面如何安排
(史丹利給我偷偷安排印地安人symbol)或者劇情如何感人。因為如果看後者,那看小說、看舞台劇演員的表演或看無名相簿就好了,何必來看「電影」。但是一般人看電影通常都看後者,而非看前者(但通常後者賣座,前者淪於影展拿獎,票房通常失利)。
例如,我們可以拿電影作者論風格相當明顯的王家衛與侯孝賢來說明。
有看過王家衛的花樣年華的人可以回想,那部片是不是把張曼玉跟梁潮偉
拍的很「擠」,兩人一直擠在鏡框之下,這代表著說明他們兩人無以明狀的
親秘關係婚外情關係,這樣的拍法可以省去用旁白口述說「他們兩個是婚外情侶」(如果真這樣做就遜掉)。因此如果以表現形式大於內容來看王家衛,就可以說明為何王家衛的電影通常都說不出什麼劇情(內容),沒劇本的原因,但他卻又可以
拍個一個多小時。另外,我們再拿侯導當例子,侯導最著名的就是長鏡頭,很慢很慢的運,在剪接上不躁進,這代表著這種手法說明著這就是「真實」或「事實」,這就是發生在日長你我間的故事,這也就是侯導寫實主義之稱的來源,試想如果悲情城市如果拍的太跳那他還會有力量嗎?
另外,關於導演技巧與演員表演能力之間的角力爭奪問題,如果從導演作者論來出發看的話,我們便可以理解為何可以啟用非職業演員,或者演員表演相形於導演手法而言,相形不重要。因此演員所能表演的深度表情或情緒,導演可以透過剪接或者拍攝手法來作到(關於這點有疑問的人可以查查歷年奧思卡得獎很少有最佳導演跟最加演員於一部片雙料),不過兩者的折衷在於導演的特寫鏡頭可以放大演員的表情(這是班雅明的理論)。所以站在作者論出發的導演跟電影,是不會有啥電影明星出現,所謂明星是好萊屋拿來賣錢的行銷工具。
然而,我們回到主題鬼店,我們並沒有看到很鮮明的導演技巧進入運用(如果依照
我上列標準),取而代之的是傑克尼克森的傑出演技。這也是我今天挑鬼店所讓我疑惑之處,因為我只是單純的覺得這是部屌恐怖片,而非導演有多屌(但今天他的屌處我從其他地方感知到了)如果硬要說史導在剪接上有屌處,也就是說讓我們多少感受到「史」式風格的話,那便是有一幕給我突然剪一秒不到兩個小女孩被殺躺在地上的畫面。這樣的剪法可以讓我們迅速感知兩個小女孩的慘況,而非多用幾分鐘去拍個回憶影片還交待(這樣拍可能有傷劇情)
那這樣嚴格說起,史導似乎也不太屌,如果就拍恐怖片而言,有更多其他的恐怖片都比他恐怖,不能因為他叫史丹利庫伯利克就覺得他屌,或者他的電影1980年出比後來恐怖片早就說他屌。這也就是我在看了君蔚美眉所貼的那篇影評對於史導的電影以其他觀點來解讀後讓我有所感,也就是片中場景不段偷偷安插印地安人的隱喻象徵圖案,並搭配劇情鋪陳與角色配置以做連貫。但是就算我發覺了,我還是以導演作者論來看的話我也不會覺得有啥導演屌,因為這些是編劇的功勞、場面安排就做的到,我何必看導演的產物「電影」。例如以技巧來說喜歡偷偷安插印地安人影片「畫面」(注意,是畫面,而非被拍攝物)的便屬奧利佛史東(Oliver Stone),或者有其他未被開發的表現技巧能表現安插的話,那導演獎你得。
因此,看了那篇的影評後便要理論上的轉向來解讀史導的鬼店,以發現這不單純只是一個有鬼的店,而是背後暗藏許多政治上的控訴。而當我發覺這一層的政治控訴主題後,讓我重新對史導豎起大姆指,因為他許多片都有這政治控訴的主題連貫,如金甲部隊(Full Meatl Jacket)是講述美國軍隊嚴苛的訓練子弟兵,送去越南打仗,但一一送死(尤其是最後遇到隱身神槍手一一送死階段的慢動作畫面是史帝分史匹伯搶救雷恩大兵模仿的經典橋段)。而發條橘子更是描寫.....我們下禮拜看吧!下回分析。
也因此,史導對於作者論的呼應是,他跳脫出單純的電影導演作者立場,進入到更廣泛的創作,拉高層次。不管在主題的選擇夠控訴立場鮮明,或者他rearrange了史帝分金的原著小說(因為金自己說他小說根本沒這樣寫到印地安人,這也就為何他們兩個會對嗆的原因),讓電影跳脫出純然的我剛說的只是「電影」,或者讓電影創作重新變為一個必須多方解讀的文本與相對於小說或其他的意識作品,變為強烈的意識型態工具。
後記:所以摟,幹嘛怕鬼片,鬼片只是再現了一個肉弱強食的人吃人的社會,別再因看鬼片睡不著了。猶記一百多年前電影剛發明時,人們看到火車往螢幕這邊開過來都會嚇到以為真的要出來,那現在看到真子從電視爬出來幹嘛要害怕(當然我也很怕)。
後後記:這篇文章是起源於我這學期在我們班上開設電影欣賞課,並且還將這個課名以鼓‧吹‧作‧者‧論的名號來喚之,當然要寫點作者論或者所謂影評的東西,然則這篇文章的初始,是我深受一則國外影評的外電報導所感,而發揮的寫作。原始影評可看:
http://www.drummerman.net/shining/essays.html
而一些相關的好笑搞笑圖案可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ipuzzled/30987710/
http://www.flickr.com/photos/toxicphotos/38965831/
有深度的模仿,或者這便成描寫空間幽閉的經典構圖,可看
http://www.flickr.com/photos/jam_session/94014783/
最後當然值得一提的是,配樂,如果恐怖片少了配樂的話,那我應該反過來說,恐怖片導演冀希夠毛骨聳然的配樂的慾望,不亞於人魚公主想要一雙腳的渴望。
圖說:導演史丹利庫伯利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