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5-06 23:21:19| 人氣11,20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2012香港國際電影節】五分鐘的取捨—金馬影展籌備的創作計畫《10+10》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台灣電影再起飛,金馬影展籌備的創作計畫《10+10》,集合了十位當地資深影人王童、朱延平、吳念真、張艾嘉、張作驥、陳玉勳、陳國富、鄭文堂、戴立忍、王小棣,以及十名台灣新銳導演—《台北星期天》何蔚庭、《兩個茱麗葉》沈可尚、《有一天》侯季然、《一頁台北》陳駿霖、《囧男孩》楊雅喆、《陽陽》鄭有傑、《第36個故事》蕭雅全、《第四張畫》鍾孟宏和《賽德克‧巴萊》魏德聖導演,每人分別拍攝以「台灣特有」為題的五分鐘短片,自由發揮並創作廿部想像無限的作品。

坦白說,五分鐘可以說的話可能不多,但3,000秒所帶出的影像並不少。第一部《謝神》,一對兄弟到山上去還願的故事,王童既嘲3D電影風潮(《阿凡達》)且帶出傳統習俗,好玩又風趣。同樣說的老家和鄉情,除了吳念真《有家小店叫永久》有故事劇情外,從老手鄭文堂《老人與我》、王小棣《釋放》至新進的何蔚庭《100》,反撲歸真,寫實拍攝,結果高手反而帶負擔,拍起來變得「眼高手低」。再進一步看國情,朱延平《無國籍公民》講及戰後無法取得台灣身分證的緬甸遺族,張作驥《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透過金門再現1949的戰火,這兩部的烽火連天,卻不及一面青天白日滿地紅旗的簡單嘲諷,鄭有傑的《潛規則》一方面說出兩岸的變數,另一方面把他的親身經驗拍成短片故事,換來觀眾的一笑,何樂而不為﹖!

金馬影展主席侯孝賢壓軸的《黃金之弦》,以人與人的情份回顧時光,而各位導演也以不同的方式向台灣說聲好,陳國富《初登場》講的鄧麗君與侯季然《小夜曲》的紀露霞,不約而同以成長和歌聲的懷緬,向寶島寄予一曲。戴立忍《KEY》、蕭雅全《有一好沒二好》和陳駿霖《256巷14號5樓之1》都集中都市男女的觸角,蕭雅全和陳駿霖的新作,與前作都有清晰的城市(台北?)蹤影可尋,反而戴立忍與桂綸鎂(《經過》後)再度合體的《KEY》,過於形式,終究沒大的創作,反而他在《回音》演的惡霸角色更見真章,鍾孟宏作品《回音》是廿部短片中最具戲劇性的一部劇情片,五分鐘並沒有局限故事和演員的發揮。在劇情短片中,沈可尚拍的黑白作《到站停車》拍出氣氛,故事卻害得觀眾滿頭問號;楊雅喆《唱歌男孩》則重複他的童真,只是《囧男孩》延續篇;《海馬洗頭》古怪幽默,是陳玉勳回勇的勢頭,比他的前作《還有一個茱麗葉》更見奇情。

五分鐘,取與捨,最緊要。十位資深影人中,也有失手之作,除了上述有部分作品未見突出之外,台灣片推手張艾嘉《諸神的黃昏》的問題最多,以深邃的氣氛營發揮感傷沉重的題材(呂政達同名的散文),改編本身沒錯,只是張訓瑋沒完沒了的對白冗長,加上投影片式剪影拍攝大大影響了故事感。一些導演則以《10+10》平台來推片,《1949穿過黑暗的火花》就如張作驥下一部長片《1949 敵人》(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2012新計劃)的前導宣傳片,魏德聖的《登場》以《賽德克‧巴萊》初登威尼斯影展紅地毯那一刻寫下男主角林慶台的心情,一位原住民/牧師內心的吶喊沒錯,只是曾打造台灣兩部最賣座的導演是否太小題大做﹖最離譜是《無國籍公民》,『台灣王晶』朱延平雖然不再胡鬧,但再以此提出『自己最滿意的作品』《異域》(1990),在其餘大師和新手導演前,給人一種班門弄斧的感覺。

台長: 嘉頓 Garden

我要回應 本篇僅限會員/好友回應,請先 登入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