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憶就是人生。由於總是一群活人在回憶,他遂成為永恆的演進。它受限於記得和遺忘的辯證,覺察不出它連續的變化,他可以有各種用途,也可以做各種控制。有時它可以潛伏很長的時間,然後突然復甦。歷史永遠是為已不存在的事物所作的片面和有問題的復原。記憶永遠是屬於我們的時代並與無窮的現代相偎相連。歷史是過去的再現。」(Pierre Nora 1984)
因為年鑑學派課程的影響,最近閱讀了一些歷史性的著作,覺得實在很有意思,歷史這種東西實在太迷人。我記得有一次上日據時代第一堂課,老師問每個人說:「你修這堂課的目的何在?」我記得我的回答是:「因為那是我們的過去。」而這段記憶也是我的過去。仔細想想對過去著迷的原因其實是因為現在,現在不正是由無數的過去所組成,我的過去是我選擇拼湊的結果、包含了很多的記憶、不管是物質上的存在,如紀念品、照片、錄音帶等等,還是非物質性的保留,就是回憶、心動,更多的是遺忘。
許多人面對人生的態度是選擇遺忘、無知取代痛苦、遺憾。有很多事情當你知道的時候是極端痛苦的,你願不願意選擇承受?當有些人、事、物,你一想起就伴隨著無數的愧疚與遺憾的時候,你願不願意選擇面對?當謊言比真相更容易被接受的時候,你選擇相信什麼?歷史並不複雜,而是豐富,複雜的是當下。歷史或者記憶,就像一種可以選擇發生的關係,當歷史被不斷的重組改寫、記憶抹去消退之後,我們和過去的關係可以更沈重或者更輕盈,這種重量展現在一個人的國族認同、家族認同、身份認同、情感認同上,譬如:你要選擇從一千年、五百年、一百年的角度來看待台灣與中國的關係呢?你要從三十年、二十年、十年、一年、或者幾個月的時間來看待自己的存在呢?現在的自己是什麼樣子呢?和過去是斷裂還是延續呢?如果皆有,那又是在什麼層次上是斷裂、又在哪個層次中是延續呢?
如果人只能選擇一個地方安身立命,或者只能走一條道路,那麼對於行走在其他道路上的朋友、或過去的情人,只能夠給予祝福。不要知道其他道路上的風景是最為單純簡單的幸福,但是人的個性往往注定了我沒有享受這種簡單幸福的可能,我記得以前曾經提到,選擇「知」往往是一種痛苦,但是追求人生的豐富就注定了不能只是純白的幸福。
文章定位:
人氣(228) | 回應(0)| 推薦 (
0)| 收藏 (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