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工作者常被人們稱之為“最難管理的人”,關於哪些人屬於知識工作者,一個不太嚴格的說法是——他們主要從事腦力勞動,其思想有一定的深度或獨創性;他們常常情不自禁地想把自己的見解寫成文章或公開講出來,並且不太在意別人怎麼看或怎麼想,等等。
知識工作者之所以被認為是“最難管理的人”,其主要原因是:在管理知識工作者的時候,管理者一方面迫切需要有創造力而且能獨立思考的人,一方面又需要用一定的紀律來約束他們;一方面他們總的說自我管理意識比較強,對被人“管著”這一點有所反感,可一方面又不能不去管理他們;一方面管理者經常需要他們做不易作出明確結論的工作,一方面又必須對他們的工作績效給以明確的評估。由這些方面所構成的矛盾,即是管理知識工作者的難點之所在。因此,一個管理者能否有效地管理這些“最難管理的人”,就看其是否能妥善處理對待這些矛盾。
在使用他們時,要辨其志,用其能。按社會心理學的性格論分析,知識工作者多屬“理論志向型”,他們擅長理性思維,對事物好壞的辨別一般比較敏銳,喜歡挑毛病,並且一旦看出來就會毫無情面地講出來,常給人以面子可丟,但理不可不明的感覺;他們即使得到你某種程度的讚揚,也不像一般人那樣受寵若驚,並對你感恩戴德;他們對事物一般不輕信,很少有盲目崇拜心理,更喜歡的是求實、較真、平等。所以,要管理好知識工作者,首先管理者自己就應在某一領域或方面是個“行家”,這可在心理上獲得他們的認同。很難想像,一個無所專長的人會管理好一批專家,一個業務不精的人能領導好一批業務尖子。其次以品學兼優、技有所專為基礎,誠心誠意地對待他們,多為他們提供服務,多替他們著想,從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關心他們,維護他們的正當權益。在工作中即使偶有差錯,在情況沒弄明白之前,也要暫且將其視為“無辜”,儘量多表揚,少埋怨;如果真的出了差錯,即使責任都在他們身上,自己也要主動作出檢討,切不可幸災樂禍,推過諉責,甚至抓他們的“小辮子”。三是尊重他們的個性,不恥下問。知識工作者大都有他們獨立的見解,自尊心較強,不喜隨聲附和,這就要求管理者應有良好的民主意識和開明作風,在作某一決策時,要盡可能地與他們多交流並虛心向他們諮詢,尤其是在作某一決策時,要儘量發揮知識工作者的智慧優勢,大開言路,廣徵博采,不恥下問。尤其要注意尊重他們的首創精神,即使他們所提意見有所偏激或完全錯誤,也應採取積極的態度,耐心傾聽後再作取捨,切不可不加分析,動輒予以“封殺”。四是要根本他們的性格、專業、愛好等不同特點,將他們合理配置起來,以便使他們之間相互補充、相得益彰,以更好地發揮整體最佳效應。
在批評他們時,要顧于情,達于理。知識工作者大都對批評比較在意,他們很愛面子,一些人還有較強的虛榮心,這就要求管理者在必須批評他們的時候掌握一定的藝術。概言之,一要點到為止,知識工作者一般都比較敏感,在很多情況下,批評他們只須“旁敲側擊”即可,而不必大呼小叫、指手畫腳,這樣往往適得其反。二要選擇場合,批評最好在私下,單獨的場合進行,切不可在大庭廣眾之下揭其短處,指其不足,這樣只能增加他們對你的怨恨。三要語氣緩和,最好用協商的口吻,擺事實,講道理,拿出充分的依據來證明他的所作所為是不妥的,而不能暴跳如雷,生硬蠻橫,這只會使他們從心眼裏瞧不起你。對於如何更得體地批評知識工作者,美國時代——沃納公司前總編輯多諾萬也提出過一個總的原則,他說:“成功地批評知識工作者必須包含三點意思:第一,你能幹的更好。事實上有些工作你已經幹得很好了,我只是希望你能將其餘的工作幹得同樣出色;第二,對你的同事也是以同樣的標準來衡量的;最後一條,對我本人,也希望你和其他人以這些標準來要求。”當然,對於大是大非問題、原則問題,也不排除“爆髮式”或者“冷處理”的解決辦法,此當別論。
在評價他們的工作時,要得之理,處之公。知識工作者的勞動成果有很多是不好明確衡量的,這與他們所從事的工作的性質有關,因此在評價他們的工作時要儘量注重公論,著眼實績,避免主觀武斷和偏頗,以使評價結果及過程科學公正,讓他們口服心服。此外,在評價方法上也要有所講究,一般地講,採取民主與個人鑒定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研究成果與實際效果相結合等等多方位、多側面、多層次地進行考評,就非常有利於衡量知識工作者的工作成效。對做出重大貢獻的知識工作者一定要予以重獎,因為他們受之無愧。
在知識經濟已經到來的今天,真正的財富和資源乃是人的知識和創意。知識管理的核心就是對知識工作者創造力和智慧的管理。無庸諱言,要管理好知識工作者,無疑從素質上、業務上以及管理方法上對管理者都提出了更為嚴格的要求。與知識工作者相處並把他們管理好,並不是一件輕鬆的事。但正如墨子所言:“良弓難張,然可以及高入深;良馬難乘,然可以任重致遠;良才難令,然可以致君見尊。”因此,在你抱怨知識工作者不好管理的時候,請先問一問自己:我是否具備了管理知識工作者的資格?我是否找到了管理知識工作者的有效方法?……
來源:世界經理人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