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12-09 23:16:23| 人氣71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樂生912記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彼時台灣仍由日本統治的1929年,新莊地區某山地蓋起了五棟房舍組成的院區, 收容(事實是「強迫隔離」)當時被認為無藥可治且高傳染率的痲瘋病患,院區命名為「台灣總督府癩病療養樂生院」。然後是日本投降、國民政府接收台灣的時代,看似殖民解除,但卻有越來越多的病患住進(其實該說是「被放進」才對)療養院。房舍不停增建,床位從一百多加到一千多,名字仍舊是諷刺的「樂生療養院」。」

從好幾個月前,位於台北縣新莊的樂生療養院,便已有一批人自發進駐、組織,24小時輪值待命。如今維持好一陣子的風聲鶴唳,到了9月12日,產生了新一波的高潮。

9月11日晚間,人已遷至花蓮工作(台灣東部)的我,收到政府決定於隔天一早七點動工拆遷的消息。樂青發出訊息時,已就位的人手不過三、四十位,但是透過網路緊急的、迅速的動員,以及靈機一動想出的「校園公車」(其實是有車人士自願往各路接載支援的人手)方案,或許還利用了簡訊,打電話求援等方法罷。天尚未亮,到場支援的人手已達兩百五十位上下,有制度的分派成鐵鍊組(用鐵鍊纏住身體、同時扣緊地面),火把組,以及填床組。

「院中年紀最長的林卻阿嬤,21歲被帶來樂生院,與孩子(一男一女)從此分離,直到後來,一些規範逐漸鬆減、痲瘋病也不再具有可佈的形象,林卻阿嬤和她的兒孫們,得以重享天倫之樂。只是,一大段的生命已經如此消耗殆盡了,剩餘的,連「補償」也算不上罷。」

9月12日八點,我在辦公室搜尋拆遷行動的新聞,一字未得,後想及類似於「香港獨立媒體」的「苦勞網」(www.coolloud.org.tw),沒錯,就是它。網上建立了即時跑馬燈,說明現場情況:「05:00門口守衛已準備把大門交由警察接管,大門打開,目前尚未有任何動作」、「06:50 現場許多媒體的SNG車已經開始準備轉撥,警方預計七點開始有所行動」、「07:02 捷運局表示:七點半捷運局的人會到現場。八點半各單位開始一起作業」、「08:11 霹靂小組開始行動抓人,國家的暴力就這樣在眼前展開!我們將永遠記得這一幕」、「08:42 警方以優勢警力將院民阿添伯帶走,不斷有學生被抬走,現場一片混亂。重型工程車已經進入工地」,一連串比好萊塢電影還夠力的文字閃現在我眼前,驚魂遍遍。

幸好,9點10分,情況逐漸平息下來,院民召開記者會控訴政府的暴力;10點10分,大部份的警察與媒體已經離開,只剩下管區警察仍在院區內;11點50分,所有被抬走的人都平安回到院區了。

「政府說,為了興建捷運(地鐵),樂生院必須拆除。原有的院區在三、四年前已拆除了一半以上,並在左方興蓋了一座新大樓,有冷氣有衛生的廁所,「鼓勵」院民搬遷。有一些院民做了另一項選擇,原地求生,接著是「青年樂生聯盟」、「大樹下」以及各方人士的逐漸加入。接著,政府沒說的事情,包括可雙贏的捷運替代方案、三、四年前那次拆除獲得的砂石利益、文化資產法的無用,一一出爐,謊言變成真理,欺騙變成善意,這是個怎樣的現代?怎樣的後現代?」

不知怎地,忽然天外飛來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與蘇珊桑塔格(Susan Sontag)的論戰,一法一美的知識份子開槓。桑塔格曾進入戰火蔓延的塞拉耶佛,導演經典劇作《等待果陀》,以戲劇的力量慰藉戰火之下人民的苦難,而布希亞認為桑塔格此舉只是一種「符號化」的徒勞,桑塔格遂忿忿反擊布希亞這種學者才是「只會說不會做」。

兩人的唇槍舌劍無非再度揭露了「理論」與「實踐」之間自古以來的鬥爭,然而既然這是一個長久難解的習題,也就意味著它必須不斷的被討論。或許,它的意義就是產生於這樣不斷的鬥爭之中。

12日晚間,我和一位同年紀的派出所(警察局)所長初次碰面,他問我對樂生的想法,他不懂那些學生在想什麼,並說這些土地不是國家的嗎?他任職的派出所恰巧有個極妙的名字:「民意」,但我無意訕笑他,他也願意聽我說說樂生。可惜,另一位朋友的到來結束了這段談話,晚餐時間也沒有繼續下去。

9月19日,支持樂生的朋友們又將前往行政院長官邸抗議了,而下一次的拆遷會在何時?會否更劇烈更暴力?我想,這是一件比性高潮還難預測的事。


相關網站:
青年樂生聯盟www.wretch.cc/blog/happylosheng
樂生療養院(維基百科):http://zh.wikipedia.org/wiki/%E6%A8%82%E7%94%9F%E7%99%82%E9%A4%8A%E9%99%A2


※刊於香港《青藝》季刊第八期(2007.11)

台長: 吳思鋒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