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2-06 23:17:40| 人氣1,708| 回應1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站在右邊的左邊,讀張鐵志《反叛的凝視》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小我們就被教導要用右手吃飯,走路要靠右邊,對於「左邊」,我們早已習慣陌生它了。同時,由於台灣歷史特殊的政治演進,在左邊的社會主義可以說從來不得教育之門而入,我們只會知道「開放市場」的時代趨勢(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當代的「政經時尚」),卻很難在生活週遭以及校園獲取「開放」之下的剝削現象。這樣的開放倘若是一種自由,也是一種以無數的他人的小自由換來的,傾(經濟與權力上)富有階級的大自由。

其實,不一定要靠右邊。

郭力昕在序裡提到,幾位曾經是他的學生,現在到了Goldsmiths College讀書之後,老師們的學術位置大體上全是左翼的、批判的觀點,而台灣校園的大部分卻是談著新自由主義,那些學生似乎受了不小的衝擊。

張鐵志則說,左傾的書店在美國最開放的城市並不稀有,許多獨立的書店都有濃厚的左翼和批判氣味。

現在的拉丁美洲,左邊亦正不顧規則地越位,希冀成為人民行走與吃飯的準則。

每回走到張鐵志的BLOG,我幾乎不可避免地要心虛一陣。因為那上面的作者文章,以及文章之後的回應和討論,那是一個我無能表態、只可遠觀的意見場域。我滿懷敬意看著他們,切而回問自身,而我終究是還不足的。

閱讀《反叛的凝視》的過程裡,心裡斷斷續續地有一股溫熱的顫動湧生,這不是因為作者善用甚麼煽動性的詞語,這不是因為甚麼激進的令人亢奮的主張。如果可以,我寧可稱作者為傳遞訊息的進化版信差,或者仿作家駱以軍口吻稱之「超級賽亞部落客」。

《反叛的凝視》其實離我們很近,而且其中散文成分讓敘述變輕了,變巧了,正因為這散文的成分,我們首先看見的是一則一則的關於理想燃燒的故事,然後才是理念。正因為這樣柔軟的敘述,我們才能先是好好地去聽那些故事,再回頭與其中的理念論辯。

這樣的文字是一種走路,許多時候他只是寫下他看過的,他聽過的,以及他所感受的。他將語言壓縮在一個平凡的狀態,也因為如此的幾乎是降落在地平線的壓縮,讀者若因之有所顫動,更是因為這種語言的平凡狀態之下,作者的熱情顯得立體而突顯了起來的緣故。

既是素樸的,更是理想與熱情的。

如果可以,我不會選擇成為作者的讀者,而是盡力從中找出自己的質疑,回問,回問作者,回問自己,回問這個世界。我相信,這是身為一名讀者所能做到的最好回應。

但我仍想像某一天,在某間若不是具備左翼或批判氣味便是小巧舒適的獨立書店,有一些人排著隊,在小小的空間挨著彼此,而作者正坐在桌邊耐心地為每個人在書上簽下名字,然後輪到我,我會誠懇地說,可否在名字旁寫上「給台灣一位想要進步的分子」……

台長: 吳思鋒
人氣(1,708) | 回應(1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 個人分類: 閱讀之初 |
此分類下一篇:關於性、天真與孤獨的生命童話《蘿絲‧梅莉‧蘿絲》
此分類上一篇:鹿苹‧〈非定義〉

借我好嗎?謝謝。
2007-02-07 23:28:42
薛西
瞇,

當然好啊
2007-02-07 23:52:35
iron
我聽到讀者的回應了喔。呵呵。謝謝你的讀後感,很誠摯。不過你的動作真是太快了。
到時候可以把你的讀後感放在我的部落嗎?
2007-02-08 08:25:20
薛西
iron,

看到你的留言其實有點嚇到
(怎麼會被本人看到??)
書是托朋友在書展買的
拿到就先讀了
讀得很順也很有感覺
便想著一定要為文書寫一下

這篇讀後感盡量拿去用吧
下一次會把還沒看的《聲音與憤怒》補回來
2007-02-08 08:43:13
wei
挖~
吳薛西做網路做出名囉!
2007-02-09 10:18:35
求逑
我覺得一般人不要太過消費
應該會好點
(我的想像啦)唉
2007-02-11 14:52:02
薛西
求逑,

對啊
沒辦法完全不要消費
但可以少一點啦

其實對我來說
讀這樣的書(或者近日的《經濟殺手的告白》)
都是提醒自己世界深層的運作邏輯
而這「提醒」
也就是「反叛」的一組啟動裝置

先有這一項
再慢慢往前走吧
2007-02-12 22:06:23
zen
你已經讀了阿 今天我才在書店翻
書做的很精緻 看過完年回台北去找來翻翻
2007-02-15 21:32:52
薛西
zen,

以為你早讀了呢(難得有我比你早讀的書吧)
這書的版面編排是做得挺不錯
每一面文字很少但排得滿舒服
只是外皮很容易弄髒
(這跟我從小就不能穿白色衣服也有關吧)

先祝你新年快樂!
2007-02-15 21:54:13
zen
結果我翻了幾翻 覺得推薦的人太多
文章 雖不錯 但不是我這個年代或我這個立場的人會能夠讀了有所什麼幫助的 翻翻 讀了幾篇 就放下了 只是書真的漂亮 真想買
只是 我買太多王家兄弟設計的書了 真是糟糕

這本割捨 也就罷了.....

本文字太少 推薦序太多 甚至連全方位百科全書型知識份子類的褒獎都出來了......

感覺一群人圍著一個人....

算起來 地下藍調鄉愁 我比較喜歡 淡淡的 談一些美國次文化在地反饋後形成台灣自己特殊性的一些發想與感覺與經驗與系普學考察

或許我不在學院 總不那麼喜歡太多美國的東西 身邊太多美國了
雖然美國有好有壞 但大抵壞的多 好的少 以為是好的其實長遠來看卻是壞的 而美式價值觀下的人文批判能有多少被接合進台灣 是個大問題? 那麼為何花如此大的篇幅去寫美國的東西
我想 作者自己的提法當然是種合理性的宣稱 但宏觀來化約的解讀
依然不脫後殖民 後殖民友好也有不好 這當然算好
只是 如果可以 我寧願台籍文化精英 擁有論述原地的同胞們 多一點書寫台灣在地力量所開展出來的文化或人文批判 賦予其理論深度 並且嘗試反芻過西方理論後再搓揉完成 而不是照搬理論
老實說 那不難 會讀一點書 懂一點邏輯思考 大概都可以
話說的重了 偏作者也會逛來此地 所以只好請見諒 小弟發表一些愚見 只是臺灣人力物力有限 除了要開拓心胸 還真要多花點時間寫臺灣 而不要再引介引介引介 到底要包多少磚 真的引的出玉嗎? 木心問二十年來不斷的問 而我也還在觀望著
2007-03-06 02:04:36
gtrjd
fdsgfsgfsgdfg
2007-03-07 19:15:22
zen
因為你還在圈子裡
我已經選擇離開那個圈子
至於現在的圈子 我也未必都能說真話
否則 大概會被封殺
現在是出書容易賣書難阿

不過 撇開寫什麼 寫的手法倒是蠻好的
文章乾淨 真希望 可以多一些從在地歸納出來的東西去談臺灣
或者 理解了底層的想法之後仰望世界
而不要用西方理論俯瞰自己的土地

你知道我後來選擇離開學術界很大一個原因就是
當我在學校唸書時 我覺得很奇怪 怎麼一個個出國六七年的人回來之後突然變成外國人了 再台灣住在久 都那樣以留學國為心靈原鄉
我感到很恐懼 我覺得如果我走上這條路 也會變成一樣的人
而我的世界裡已經有太多這種人 因此 不選擇條路至少自己不會變成這種人 我也不對抗什麼 只是選擇不變成這種人

有時候我覺得 上一輩太懶 他們羨慕別人 卻不願意改造自己的土地 而選擇離開 但這裡爛 怪的就該是他們不努力吧 難道是我門後輩嗎? 我們只是承受他們給我的們的爛 而當我們有些人選擇起來努力 這些出去了偶爾回來的人 卻大辣辣說那些不是他的國家是他的國家 說那些好來指責這裡爛 這裡爛 就別回來了
所以 美國好 我實在不覺得 無論美國裡面有哪些好去對抗爛 但整體來說 美國造成的爛是多過於好的 (我在教會也一天到晚聽到美國等於真理的這種不假思索的論證 好像美國就等於論證過程) 所以 我不懂為何要引介美國的好 的確美國有好 但台灣也有好 也可以把台灣的好引介到美國或世界上去嗎? 其實不行 再其實 這就反映了論述生產背後的機制 讀者要看的是這個 而不是另外那個 更現實的是 你想引介出去 都沒有地方可以登 於是 後進國永遠在自己國家歌誦著先進國的好

不過 偶爾其實我也做這種事情 所以 說什麼嘴 說這麼多? 呵呵 大概對於掌握論述生產位置的人的一種邊緣化反動情結吧 唸社會系的都這樣 習慣自我邊緣化
2007-03-14 23:50:34
薛西
zen,

有時候我覺得是我們自己對自己太沒有自信
有時候則是不願意努力
要寫自己的不若寫別人的
有那麼多東西可以引用
要寫自己的不若寫別人的
更符合一種異國情調的閱讀

我相信很多人
不論專家學者學生大眾
都會問都會想
&quot那我們台灣的呢?&quot
問完之後想完之後
就是&quot做&quot的層次了
而自信與努力
大概是在這兩階之間無法跨越的癥結之二罷
2007-03-16 13:50:59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