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1-18 21:59:57| 人氣9,809| 回應4 | 上一篇 | 下一篇

從電視兒童說起《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從電視兒童談起
約莫是在我兒童的年紀,「電視兒童」成為一個流行術語。其現象的興起,除了電視普及化之外,也適逢台灣正邁入高度發展的工業社會時期,「家庭」逐漸進入一個雙薪的的結構,促使家庭活動大量由戶外轉為室內。很多時候,兒童不只是「電視的」,也是「鑰匙的」。

幾乎是舉世皆然的,看電視成為現代兒童最主要的休閒活動,因此也讓電視晉身家庭、學校與同儕團體之外最重要的社會化場域。是故,「電視與兒童」的相互作用長期以來也成了教育、傳播或者心理學所研究討論的重點。

兒童與成人的界線
純真無邪,大概是我們對於兒童的特徵最普遍的一個想像,此意味著不經世故的、可愛天真的。但從電視普及的角度來看,兒童正從中接收許許多多的訊息,不再只是有著可愛造型和開朗劇情的卡通片,而是具有眾多面向的選擇。因此在兒童時期所能接收的,已經複雜到遠遠超過電視出現以前,已經進一步包括了一般來說設計給成人收看的節目。

我們可以輕易地想像,當琳瑯滿目的綜藝單元、充滿暴力的新聞等節目成為兒童接受資訊的必然管道之一的時候,那些大人世界的邏輯自然而然地進入了兒童的內心,其所引發的便是兒童與成人之間的界線日趨模糊,難以區別。於是我們可以看到,擁有手機或者崇尚名牌的年齡層逐漸降低,甚至兒童有時候比成人還了解成人世界的運作。而這界線的日趨模糊背後,日漸複雜的社會形態也是一項不可忽略又難以解決的作用力。

猶如兒童心理學家大衛‧艾爾凱恩認為,「壓力」是現代兒童的一大特徵,一大部分是來自於兒童被他們的父母、學校及媒體「催促」著通過童年的階段;家長將自己的工作挫折與生活焦慮轉移到孩子身上,學校重視成果的利益取向。而媒體,比如電視,則因為它的本質並不在要求兒童經由「學習」獲得詮釋能力,只是將各式各樣的訊息推到兒童面前,任由他們挑選。

電視與兒童學習
國內的教育學者吳知賢教授,在其《兒童與電視》的著作中,對於電視的正負面作用有所歸類,電視的負面作用在於倚賴視覺刺激、語言不夠精緻且無法取代真實生活中的語言、電視的單向傳播特色使得兒童無法從中練習語言語法、兒童無法分辨電視內容的真實或虛幻等。相對的,電視也有可能取得良好的轉變,比如看電視能學習到新詞彙且學習語言技巧、兒童藉由模仿聽到及看到的語言或廣告而開發了更多的學習機會,經過特別設計的兒童節目可以加強兒童語言發表與組織的能力等。

何況,現在已經從一個電視時代邁進到一個電子世代,電腦/網路也成了一個兒童接收訊息與學習的必然管道。相較於電視,網路更是一個高度主動性的媒介,它的資訊數量更為龐大,同時難以監督。

回到《童年之死》這本書來說,作者在最後一章說到兒童媒體權的四個範圍,並分別作了一些實用性的建議:
1、保護:什麼是「適合孩子的年齡」的內容,或者什麼算是「有害其身心」
的內容,諸如此類的定義其實很難釐清。但是如果能提供一個「自我管制」的,不論家長或兒童都可以執行的系統,或能用一個更有效的方式提供資訊
(例如負面類型以警告形式呈現,正面類型以推薦閱讀形式呈現)取代絕對的
禁止,讓兒童明瞭各種內容的差異和優劣,應該才是更有益處的。
2、供應:取得資訊的來源並非只有電視與網路,像是學校、圖書館、乃至公
共活動,都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我們應該擴大兒童的學習管道,盡量使其均衡化,而且聽取他們的意見,先行理解他們的想法,然後運用成人世界的技術為他們設計適當的互動機制。
3、參與:媒體可以不同的方式為兒童製造製作節目的機會,兒童是其中的最
主要參與者,參與製作過程和決策,讓兒童有更好的了解媒體的學習機會。
4、教育:教育機構除了可以均衡兒童獲取資訊的管道之外,也能為兒童參與
媒體建立良好的途徑的支持。過去多半建基於被動和防禦的媒體教育,如今需要積極的轉向,思考如何將媒體認識放入教育課程之中。

在這四個範圍,作者認為更應該注重後兩者的發展,並且說:我們必須有勇氣為孩子做好準備,使他們能應對這世界、了解這個世界、並憑與生俱來的權利成為其中積極的參與者。

教育的重要性
電視(媒體)與兒童之間的交互作用,已然是當代社會的一大課題,然而隨著時代結構的轉變,過去的教育模式必然需要變革。

回視世紀之交時刻的法國,曾經有一場結合三位不同領域學者對於教育「結構性危機」的討論。對話之中雖然有的時候仍舊各持其辭,像是關於「兒童權利與自由表達的限度」這樣的議題,不過有些觀點也是一致而清楚地被確立,像是「教育關係的重心應放在孩子而不是知識本身」、「教育是能力的充分發展和提升而不是知識的累積與訓練,或是適應能力的養成」等。

教育,廣義的不限定學校之內的教育,再一次擔起了重責大任。


※發表於《女宣367期》(2007.1)。

相關閱讀:
1、《童年之死-在電子媒體時代下長大的兒童》,David Buckingham著/楊雅婷譯,巨流圖書,2003。
2、《兒童與電視》,吳知賢著,桂冠圖書,1998。
3、《童年的消逝》,Neil Postman著/蕭昭君譯,遠流出版,1994。
4、《沒有權威和懲罰的教育?》,阿爾貝‧雅卡爾、皮埃爾‧瑪南、阿蘭‧雷諾著/張倫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
5、《童年與解放》,黃武雄著,左岸出版,2004。




台長: 吳思鋒
人氣(9,809) | 回應(4)|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閱讀之初 |
此分類下一篇:什麼都在改變吧《東京80年代》
此分類上一篇:軀體中的兩個意識,以及愛《變身》

墨珏

電視兒童確實是時下父母親們,很頭疼的問題
但雙薪父母,又確實很難有時間以更好的活動教育孩童!
大多數小孩,不是電視,電動,就是電腦了!
時代再變,教育走向也跟著變,
by the way
正規教育裡頭(學校),到有一點,我覺得不滿!
就是教火星文
常說著時下孩童中文能力變差了,還在正規教育裡教火星文,唉!這點,實在是.....
呵~
冒昧一留!
2007-01-18 22:32:57
薛西
to 墨珏

你說的這些現象/問題
我自己其實還沒想通
想通的意思是說
如何找出平衡或者解套的方法呢

完全的隔絕/禁止是最簡單的
但也是最不應該這樣做的
所以
還有得想吧
2007-01-20 16:49:33
大兵
我是兒童電視媒體的從業人員,在這裡獲益良多
非常感謝台長!!

敬祝2007年事事如意!
2007-02-01 13:18:59
薛西
大兵,

你言重了
謝謝你的祝福
也祝你一切順心
2007-02-02 00:31:45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