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9-20 23:48:46| 人氣79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幾點隨想,寫在《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之前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詩人與舞者】
藍博洲《消失於歷史迷霧中的作家身影》之中,有一詩人雷石榆的篇章,從那裡,從那時,我知道了蔡瑞月。與詩人結合又因為政治環境被迫分別,分別兩岸,再聚已是幾十年後發生的事了。

詩人與舞者的愛情,美感的結合,如一枚肯定句的驚嘆號。

【舞者阿月】
台南人蔡瑞月的十六歲,時値戰事紛亂,她乘往日本,追隨日本現代舞蹈之父石井漠。近十年後,戰後,她回到台南,創設「蔡瑞月舞蹈研究社」。遷移至現址,是在1953年的事了。

舞者阿月,前年12月汪其楣向蔡瑞月致敬的作品。舞者,阿月,既現代且傳統的名字。隔年五月,蔡瑞月去世,以舞者的姿態。

【中山北路】
曾經在一次的小巷隨性穿梭經過蔡瑞月舞蹈社門前,像小時候居住過的平房,平凡,卻難以忘懷。

循著中山北路,原來離光點台北極近,過了長春路第一條巷子即是。台北的松園(花蓮的松園別館),我說。綠樹、日式宅屋,喧鬧中的安靜,芳香精油般的舒療空間。

【蔡瑞月舞蹈社】
「城市沒有歷史」。這一年多我的心裡不時泛起這樣的念頭。

城市不斷的現代再現代,以「新」為念,後果便是歷史的抽去。所謂文化資產,所謂古蹟保存,作用不但是阻止歷史斷裂的繼續,也是如膠水一般的將兩者重新聯繫;或者說,它提醒了現在與過去原本就是聯繫在一起的,是並存的。

蔡瑞月舞蹈社1999年經歷過一場大火,不過,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它不但活著,而且活得像「活」一樣好。只是,同樣是藝文人士的加入與捍衛,蔡瑞月舞蹈社算是成功了,樂生院仍舊命運未卜。

沒有歷史的城市裡面,只有無歷史的人,斷然地僅剩「現在」的人。

蔡瑞月告訴我們的,從來不是這回事。

【石井漠】
27歲對舞蹈產生興趣,29歲自創「舞蹈詩」,認為「我們的舞蹈藝術來自肉體的運動」。30歲(1916年)在新劇場首演舞蹈詩《日記的一頁》,歷史上日本第一次的現代舞蹈公演。

日本現代舞之父,石井漠。

1948年《機械是活著的》,短短幾分鐘的片段,有如1927年德國大師佛列茲朗的黑白電影《大都會》之機械感。金屬的聲響、數名舞者的動作拼成一塊整體,精準冷冽的舞蹈語言,沒有縫隙。

機械不是生命,機械感卻籠罩著生命。

【蕭渥廷】
《蕭静文舞蹈團》藝術總監,隨蔡瑞月習舞。像一位謙和儒雅,為事總是分寸到處的女子,不像舞者的舞者,那張沉靜的臉,韻著一種守護甚麼的堅定。

如果沒有她,也許今日就不再有蔡瑞月舞蹈社了,但我想這樣的誇讚,她一定會有點羞澀地搖頭揮手吧。

【惜春】
1939年首演,是當時戰爭慰問團巡迴全日本之中,必備的節目。石井漠之門生石井綠編舞,主角:蔡瑞月。

春天來了,春天來了。67年之後的重現,溫暖與新生的愉悅之感依舊,憋不住打從心底昂揚的笑意。


【第一屆蔡瑞月舞蹈節】
http://blog.yam.com/moon_dance2006

台長: 吳思鋒
人氣(79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 個人分類: 劇場 |
此分類下一篇:2006台北藝術節:《酒神》
此分類上一篇:牯嶺街小劇場百周年祭:殺時間事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