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3-02-28 12:57:59| 人氣934|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Rediscover Sviatoslav Richte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多年前初遇李希特,只有一股叛逆的情緒:這個老俄怎麼那麼暴力?彈鋼琴就彈鋼琴嘛,為何一付要把鋼琴砸掉的樣子?還有,何必小聲時那麼小聲、大聲時又那麼大聲呢?嚇死人了,對比超誇張的。但是基於他在20世紀鋼琴家的地位,他的作品一定要聽過,而且必須要有幾張CD;就像我也認為書架上一定要有本哈伯馬斯的「公共理域的結構變遷」是一樣的道理,有沒有讀過?讀過有沒有懂是一回事,但就得有份存在,放在那裡供景仰。

然後時間到了、緣分夠了,你曾經看不見的東西,竟會逐漸舒展開來,剎那間猛然理解他對你的意義;李希特的音樂就是這樣。已經記不得是在哪個時候開始沉澱下來準備對他好奇,他的音樂已經慢慢入侵我的腦細胞。

李希特之所以會被賦予許多傳奇的色彩,完全因為他實在太傳奇了:無師自通、直到1960年代才正式公開露面(之前都被鎖在蘇聯鐵幕裡)、與母親長期離散兩地、只彈他喜歡的曲子、不挑名牌鋼琴、常在小鄉鎮舉辦演奏會、直言無諱地批評卡拉揚以及隱藏的同性戀身分。特立獨行的處世風格和特殊的身世,讓李希特在偉大之外,平添神秘意象。

我喜歡李希特的理由很簡單:他的音樂是經過深沉思考與感受的音樂。從前雖然叛逆於他的音樂,畢竟還是認真欣賞,只能感受到運用強烈情緒傳達的孤寂感受,這點到現在也是一樣,唯一不同的是,孤寂中更細緻的思維更直接的傳遞出來。

李希特的詮釋相當直觀,其實很難講他真正要傳達什麼,我想就算問他本人,他可能也講不出來,只是在他彈琴的時候,看到了某種光亮,他不過是循著直覺與心靈,逼近光亮而已。因為如此,如果說他有點無厘頭其實也不為過,因為他彈奏音樂本身,而非樂器,某種程度上以沒有界線的方式玩弄著樂器,聽在我們耳裡,經常出現莫明所以的段落:反差如此強烈,音色如此狂暴,和諧蕩然無存。

我並沒有特別著迷蕭邦的音樂,因為聽就知道蕭邦是個想太多又帶有神經值得人,美則美矣,有時候卻過於耽溺於特定情緒,然而我特別喜愛李希特的蕭邦。蕭邦略顯神經質的耽美,在李希特
手裡變得開闊起來,柔弱不確定的迷亂成為堅強,狹隘又偏執的情緒成為寬廣;每每聽見李希特彈蕭邦的練習曲,必有「道以忘技」的感觸。

前陣子超迷他彈的蕭邦練習曲25-12,好事的後人特別提標為「海洋」,雖說好事,倒卻非常切題。把音量調到最大,把自己深深埋在李希特的琴音中,一如藏身於海洋深處,感受一波波潮起潮落衝擊著你,欲辯已忘言。

看著街上掛滿李雲迪要來台灣演奏的旗標,看著DG傾全力行銷李雲迪--蕭邦鋼琴大賽首獎唯一中國人、Armani的華服、鋼琴界的木村拓哉,心裡滋味很複雜(據說他本人也很排斥此類行銷手法,but money talks.....)。對比於穿著三重俗辣襯衫的李希特、偏好Yamaha的李希特、任意到學校、鄉鎮舉行演奏會的李希特,沒得過任何國際大獎的李希特,剎那間真與假的界線異常模糊起來;究竟這年頭大家還講求「美」、「好」與「純粹」嗎?還是只見到演奏家周圍的光環呢?當純粹的美感也後現代了起來,就連李希特也無言吧。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934)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