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跟朋友聊了三小時的偏鄉技職生,因資訊落差導致難以翻身,越聽越感沉重疲累,累到晚上Bavouzet的鋼琴獨奏會都不想去;偏偏臨時找不到代聽者,最後還是自己上。事後想想,恩~~~~熟年大叔的魅力還是滿紓壓的。
曲目如下:
●上半場
貝多芬:28號鋼琴奏鳴曲
布列茲:1號鋼琴奏鳴曲
貝多芬:24號鋼琴奏鳴曲
●下半場:
德布希:前奏曲裡的四首選曲
拉威爾:鏡
●重量級安可曲:
拉威爾的XXX
不知道的XXX
拉威爾的○○○
兩點感想。
第一,不知怎麼地,已經好一段時間,跟貝多芬斷了線;對上半場兩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沒有感覺。既聽不出感動,也聽不出不喜歡,技巧沒問題,旋律很熟悉,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熟到淡出鳥來的沒感覺。甚至在聽28號鋼琴奏鳴曲的時候,還隱隱然想著有多少偏鄉技職生一輩子沒辦法坐在這裡聽音樂,自己坐在這裡聽音樂真是奢侈的享受啊~~~~但仍然因此沒甚麼感覺。
反倒布列茲還有些感覺。今年是布列茲90大壽,今年以來,法國的音樂廳不乏布列茲作品蹤影,但在台灣這是今年第一回。
說感覺也稱不上甚麼特殊感覺,就是很想笑:啊這樣的曲子厲害在哪裡?憑我這種三腳貓的技術應該還可以彈上一個樂章....整首曲子非常有視覺效果,適合作為懸疑推理劇的配樂,或者....鬼片.....聽起來很凌亂雜散的音符、節奏,其實頗有作曲家自己的風格;基本上這回的和上回聽的整場布列茲,風格相當一致,特色明顯,光這點我就佩服他。
真謝謝他曲子都寫得很短。
第二,下半場當真精華中的精華。
原本夜郎自大的認為,上回就已經聽過你彈拉威爾和德布西啦,這次還能變出甚麼新花樣?真是錯得離譜。
的確Bavouzet沒有變出甚麼新花樣,可光他的舊花樣便已令人嘆為觀止。
我個人偏好德布西勝過拉威爾,德布西的旋律和架構方式,讓我覺得有份難以抗拒的朦朧美,我喜歡那份朦朧中帶柔緩的感覺,相較之下,拉威爾則較為理性、均衡也比較冰冷些,有時點狀音符過多,好像釘在我頭上;而拉威爾明顯是鋼琴家的最愛。不管我愛還是他愛,Bavouzet都彈得超級好。
印象樂派的各種用音樂造成的視覺效果,點狀的、線條的、渲染開來的、漸層、強烈的對比、濃的、淡的.....一派輕鬆,自由揮灑,而且拿捏得宜、分寸掌握自如。甚至包括空白處,該停多久、該怎麼停,都自有覺察。
Bavouzet並不像Aimard那樣強調精準,甚至到錙銖必較的程度,相反地他其實滿重手的,慣於營造曲子的戲劇張力和明暗對比,幽微時很幽微,宏亮時也不手軟,向度開展非常大,可是並不過而不及,態度從容瀟灑。
這是相較於上上週聽的Volodin,Volodin全面、完整、認真投入、文質彬彬、沒話講,Bavouzet沒有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全面,差別在聲音和製造出來的音響,但他彈琴投入卻又很輕鬆,他不是營造氛圍吸引聽眾的耳朵,而是讓聽的人覺得他的音樂好相處、願意在這種音樂之下待久一點。拉威爾、德布西並不是搏感情的音樂,是若即若離、甚至說可有可無也並不為過,但是Bavouzet彈得,讓人想聽--至少我這麼感覺。
這不就是理想中熟年男子或該有的過盡千帆嗎?
昨天下午跟朋友聊了三小時的偏鄉技職生,因資訊落差導致難以翻身,越聽越感沉重疲累,累到晚上Bavouzet的鋼琴獨奏會都不想去;偏偏臨時找不到代聽者,最後還是自己上。事後想想,恩~~~~熟年大叔的魅力還是滿紓壓的。
曲目如下:
●上半場
貝多芬:28號鋼琴奏鳴曲布列茲:1號鋼琴奏鳴曲貝多芬:24號鋼琴奏鳴曲
●下半場:
德布希:前奏曲裡的四首選曲
拉威爾:鏡
●重量級安可曲:
拉威爾的XXX
不知道的XXX
拉威爾的○○○
兩點感想。
第一,不知怎麼地,已經好一段時間,跟貝多芬斷了線;對上半場兩首貝多芬鋼琴奏鳴曲沒有感覺。既聽不出感動,也聽不出不喜歡,技巧沒問題,旋律很熟悉,一切都在意料之中、熟到淡出鳥來的沒感覺。甚至在聽28號鋼琴奏鳴曲的時候,還隱隱然想著有多少偏鄉技職生一輩子沒辦法坐在這裡聽音樂,自己坐在這裡聽音樂真是奢侈的享受啊~~~~但仍然因此沒甚麼感覺。
反倒布列茲還有些感覺。今年是布列茲90大壽,今年以來,法國的音樂廳不乏布列茲作品蹤影,但在台灣這是今年第一回。
說感覺也稱不上甚麼特殊感覺,就是很想笑:啊這樣的曲子厲害在哪裡?憑我這種三腳貓的技術應該還可以彈上一個樂章....整首曲子非常有視覺效果,適合作為懸疑推理劇的配樂,或者....鬼片.....聽起來很凌亂雜散的音符、節奏,其實頗有作曲家自己的風格;基本上這回的和上回聽的整場布列茲,風格相當一致,特色明顯,光這點我就佩服他。
真謝謝他曲子都寫得很短。
第二,下半場當真精華中的精華。
原本夜郎自大的認為,上回就已經聽過你彈拉威爾和德布西啦,這次還能變出甚麼新花樣?真是錯得離譜。
的確Bavouzet沒有變出甚麼新花樣,可光他的舊花樣便已令人嘆為觀止。
我個人偏好德布西勝過拉威爾,德布西的旋律和架構方式,讓我覺得有份難以抗拒的朦朧美,我喜歡那份朦朧中帶柔緩的感覺,相較之下,拉威爾則較為理性、均衡也比較冰冷些,有時點狀音符過多,好像釘在我頭上;而拉威爾明顯是鋼琴家的最愛。不管我愛還是他愛,Bavouzet都彈得超級好。
印象樂派的各種用音樂造成的視覺效果,點狀的、線條的、渲染開來的、漸層、強烈的對比、濃的、淡的.....一派輕鬆,自由揮灑,而且拿捏得宜、分寸掌握自如。甚至包括空白處,該停多久、該怎麼停,都自有覺察。
Bavouzet並不像Aimard那樣強調精準,甚至到錙銖必較的程度,相反地他其實滿重手的,慣於營造曲子的戲劇張力和明暗對比,幽微時很幽微,宏亮時也不手軟,向度開展非常大,可是並不過而不及,態度從容瀟灑。
這是相較於上上週聽的Volodin,Volodin全面、完整、認真投入、文質彬彬、沒話講,Bavouzet沒有俄羅斯鋼琴學派的全面,差別在聲音和製造出來的音響,但他彈琴投入卻又很輕鬆,他不是營造氛圍吸引聽眾的耳朵,而是讓聽的人覺得他的音樂好相處、願意在這種音樂之下待久一點。拉威爾、德布西並不是搏感情的音樂,是若即若離、甚至說可有可無也並不為過,但是Bavouzet彈得,讓人想聽--至少我這麼感覺。
這不就是理想中熟年男子或該有的過盡千帆嗎?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