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02-17 11:33:48 | 人氣37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過年一篇嚴肅文讀哈金《落地》和《在他鄉寫作》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這幾天除了跟我媽一起看電影,再來就是看完了哈金的小說《落地》,並且讀另一本哈金名為《在他鄉寫作》的雜文集。

《在他鄉寫作》的書封上,為本書定義為「首部抒懷文集」、「異鄉寫作之書」,與書內文字有點出入。這本書的確是哈金為長久以來困擾的寫作認同所做的紀錄,不過與其說是抒懷文集,倒不如說是探討異鄉/流亡寫作與異鄉/流亡作家、以寫作為基礎的多篇小論文;論理、引述的比重大過感時抒懷。當然,哈金深入淺出、切中要害的文字在此發揮極大功能,讓研究推論的部分也有說故事的味道,易懂好讀,這也是為何過年假期讀來還不至於夾生硬吃。

回台北前,跟麵條談起過哈金,當時她已經讀過了《落地》。雖然我們都很喜歡哈金的寫實文字,不過倒也不可否認,這麼多年下來,哈金身為作家頻頻強調自己的文字認同焦慮,這樣的態度令我們(至少是我)多少感覺矯情,我甚至有點陰謀論地懷疑,這種焦慮混雜了他實質的身分,相當有利於書商包裝行銷以及推廣;試想,中國作家+得過美國福克納文學獎+等同於康拉德、索忍尼辛、喬伊斯的異鄉作家身分,從裡到外,從個人背景到集體歷史,哈金的賣相簡直是second to none,沒有一個中國作家比他更容易與東西方讀者溝通了。

也是因為有點疲乏於同樣的炒作,加上我自己偏愛長篇小說,《落地》的力道(無論文字和內容)不如預期,淡淡的小品難見長篇鋪陳的功力與哈金文字的魅力。此種些微的轉變在《在他鄉寫作》一書裡面倒是解釋得清楚,哈金在書中提及卡爾維諾離開捷克、轉居法國後,以法文寫作的作品自《不朽》之後,不如先前以捷克文作品來得深刻動人有意義。

同理可證,哈金寫作在美國定居華人的生活血淚,的確做到他在《落地》序中所言:「通過微卑的生命展是複雜洶湧的人生」,然若從人類普同情感深度考量,《自由生活》之前以中國為題材的作品,更見剛勁沉刻的力道--《戰廢品》、《池塘》就比《落地》更深刻動人。

延續上述思考邏輯和寫作歷程,哈金在《在他鄉寫作》裡等同於詳細拆解了自己在寫作上的選擇:角色的選擇、語言的選擇、題材的選擇等等,並旁徵博引許多有過類似經驗(也是他自己喜歡)的作家們如何選擇。從這點個角度出發,《在他鄉寫作》滿有可看性--暫時可解除我對於市場炒作的疑慮。

這兩本書令我回憶起一個月前,在看完《乘著光影旅行》和《聽說》後,一直有著對國片(包括紀錄片和劇情片)的感慨。我的疑惑主要是:一、為什麼說故事能力比以前的人(好比台灣新電影那群創作者)糟?二、為什麼拍不出力道?

當時麵條給了我很好的答案,她說,因為現在的導演把自己看得比較大,認為拍片是為自己在做事,以前的導演把自己看得很小,認為拍片是為周圍環境和人群做事。因為把自己看得比較大,所以捨不得砍掉枝枝節節、留下觀點,所以故事變成沒有重點;因為看重自己做為創作者甚於時代記錄者,自然少了重量。無意中呼應哈金在書裡面所暗示,創作者角色的選擇和題材的選擇都左右了作品;動機的差異,失之毫釐,差之千里。


-----過年寫這些好像太嚴肅了些?沒辦法,下雨天不能逛唱片行,咖湊不齊沒牌可打,家裡沒器材聽音樂,外加網路奇慢無比連上博客來都很慢,所以成此文。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37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book |
此分類下一篇:大家來寫詩《現代,詩》徵稿(revised)
此分類上一篇:恐懼的起點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