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9-02-10 09:47:55| 人氣294| 回應2 | 上一篇 | 下一篇

A good year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扣除掉電視新聞每天唱衰台灣的新聞,今年真的是很好的一年。

為什麼?

今年同時是達爾文誕生兩百年,《物種源始》問世一百五十年,林肯誕生兩百年,伽利略天文望遠鏡問世四百五十年,海頓逝世紀念兩百年,以及孟德爾頌誕生兩百年。

其中兩百這個數字是出現最多次的,令我不禁嚮往起那一八○九年,那時Wordsworth的浪漫主義宣言已經宣告了超過二十年,整個社會風氣已開,浪漫主義的人本思想已經躍升為主流,啟蒙時代已走入僵化的死胡同,貝多芬第五號交響曲老早問世,而第九號也已經快要出版,然後我們在一八○九年,出現了達爾文、林肯和孟德爾頌。更巧的是,達爾文和林肯同年同月同日生(1809.2.12),孟德爾頌則誕生在二月三日,我們甚至可以說,一八○九年二月,因為這三個人,大概是史上最光輝燦爛的一個月份。

我最驚訝的是孟德爾頌竟然也是在一八○九年二月出生的,向來喜歡孟德爾頌,卻從來沒想過他竟然已經出生兩百年了。

孟德爾頌應該是歷史上最幸福的作曲家:有錢,有才氣,長得帥,老婆賢淑,有紅顏知己,姐姐又照顧他,在他身上你看不到貝多芬的耳聾與梅毒,莫札特的直升機父母,巴哈的經濟壓力,和蕭邦的時代窒息感。他的父親是銀行家,好像只有一個姐姐(寫錯請指正),在當時盛行所謂的「嫡長子繼承制」,孟德爾頌繼承了父親的銀行事業,既是作曲家也是銀行家。也因此在十幾歲就懂得巴哈的好,收集巴哈手稿,並在十九歲促成「馬太受難曲」演出的時候,基本上沒有經濟上的問題。他的名字Felix,在拉丁文裡便是good luck的意思,他本人簡直就是活生生詮釋了他自己的名字。

我自己一直很喜歡孟德爾頌的音樂,儘管我的樂團朋友告訴我,此人是個票房毒藥,但孟德爾頌的音樂傳達出的喜悅、滿足與歡愉之情,總是帶給我聽音樂很多很多的開心;不知為何,你就覺得聽了他的音樂想要微笑,或者感到心情很陽光,但又不是那種強顏歡笑的陽光,是基於他自己的幸福生活,所衍伸出對世界一種優雅美好的想像。透過這樣的想像,我總感覺自己的世界也美好、單純、爽朗起來。

最早接觸孟德爾頌是在高中音樂課,因為老師要考試的緣故,買了鄭京和在DECCA錄製的小提琴協奏曲的錄音帶,曲子好聽,但那時對於鄭京和沒有太多的想法;直到後來又聽了黎奇的版本,反而覺得鄭京和太軟趴趴了,而當時的我把此歸咎於男女大不同,因為男人天生的力道和侵略性格,音色顯得均勻、光燦且奔放,女性的特色是細節處的精緻處理,小提琴的激越感褪色幾分。

我無意比較版本,不過此曲對我來說,只有密爾斯坦一個版本。我常在好奇,做為一個小提琴家,密爾斯坦是不是太正直了?還是規矩太多了?每次聽他拉琴,心裡就出現他那張不苟言笑、大義凜然的臉,然後莫名所以,心裡就浮現出「正義的化身」這五個字,即便拉玩世不恭的西班牙曲目,他也是隨著搖擺的正義之師。

但是在孟德爾頌小提琴協奏曲裡,總算感受到密爾斯坦的激越豪情了!我特別喜歡第一樂章在第七到八分鐘之間的轉折處,那是剛好結束小提琴的裝飾奏、從一個從開展轉回再現的地方,短短幾秒鐘,密爾斯坦的琶音不只是激越而已,甚至可以用衝刺來形容,一時之間,強虜灰飛煙滅,只留下滿室濃濃松香味。其次,密爾斯坦的這個版本也讓我見識到瓜奈里的利害之處,音色飽滿、亮麗而鮮活,高音仍有充實感。

相較之下,海飛茲在RCA的那個版本裡,簡直是個急驚風!當然啦,我們非常可以理解,在四大或五大小提琴協奏曲裡面,孟德爾頌這一首是最小片的蛋糕了,看在海大師眼裡,恐怕動動小指頭就可以完成:技巧相對簡單,旋律相對輕鬆,既沒有情緒的糾結,也沒有嚇死人的裝飾奏,長度也是相對短的。但即使如此,海飛茲也不能拉這麼快吧?!當我還沒領略到孟德爾頌的幸福感,海飛茲已用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超炫地結束這一切。或許我感受力不足、聰慧度不夠,不過這片CD我只聽了一次,已經被我冰凍在架上。

最後還是回到這美好的一年。究竟兩百年後,無論是聽了孟德爾頌的曲子,或者看了達爾文、林肯的甚麼東西,我們為什麼要理解這些?或者更現實的說法,為什麼要學習?是想得到甚麼呢?

對我來說,達爾文的啟發是,人要掌握自己的生命,但在關鍵時刻要有關鍵選擇;而孟德爾頌,就是珍惜當下的幸福與好運,並且用謙卑的態度面對幸福。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294) | 回應(2)|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關於深刻與創作--回覆上篇文章的好友留言
此分類上一篇:底特律的三首歌

饅頭貓
太棒了!!這篇!!讓我對本來毫無興趣的達爾文產生好奇了!!
2009-02-14 01:11:23
饅頭貓
阿,不過剛剛突然想到你說過:「能說出有智慧的話,是因為之前遇到過許多挫折;不是好的事情,而是許多挫折的事情讓人變得深刻。」

這個邏輯適用在幸福的孟德爾頌所展現出來的幸福音樂上嗎?我們可以說貝多芬的音樂比較深刻嗎?孟德爾頌和還沒有什麼人生歷練的人(ex.在下小妹我)不同之處在哪呢?
2009-02-14 01:19: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