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點寫下這幾個快要消失的感受:
一、城市與畫家
紐約是孟德里安,東京是Agnes Martine,台北是Jackson Pullock。這是上次從紐約回來台北以後的感想。Well Well Well,我是最喜歡Jackson Pullock的。
Jackson Pullock有一種爆發的動能,炸到你腦漿四溢那種感覺(這次去紐約才知道,那是因為他瘋了~~)。台北呢?最近的工作就有這種感覺,炸到我頭殼快麻掉,炸到我腦汁凝結。不過,在這種狀態下放鬆空白,應該就是種極限。
二、年紀與四重奏
最近開始喜歡四重奏,這個向來被我視為雞肋般的音樂模式。在一個莫名的深夜(應該也是在今天這樣一個又炸又空白的臨界點),我聽到了舒伯特的死與少女,驚為天人(如果說過去的舒伯特是貼心的村姑的話,那死與少女就是活脫脫一個大家閨秀,而且是讀過很多書的那種)。我尤其喜歡ABQ的版本(目前的唯一版本)。此時此刻我正聽著他們。我在想,當我們已經習慣一整個樂團融成一體又交互輝映的時候,四個人能夠一起情緒、一起思考、一起呼吸、一起起承轉合,那是什麼?是更難還是更簡單?是更貼近還是更遙遠?是一個人還是一個團?
我的答案是,更簡單,更貼近,是一個人。那是什麼?是朋友,而且是又好又老的朋友。每次想到這裡,我就覺得自己老了。
附帶一提,我在紐約找到伯恩斯坦的舒伯特第九,跟我想得很不一樣,還是比較喜歡克倫培勒。我在紐約也找到史塔克的包凱列尼大提琴奏鳴曲,真是太棒了。前者比後者猛上太多,後者比前者慢且古典太多。每次想到這裡,我就想可能真的老了。接下來我想聽阿罕布拉宮的回憶。
三、Goodbye,波哥雷利奇
去年我看到你抽著細雪茄,帶著Armani Exchange的毛線帽,在國家音樂廳側門幫大家簽名的時候,我已經跟你說再見了。不是因為你彈了我不熟的普羅高菲夫第十一,也不是因為你還是清冷,但我知道你沒進步。
當我在朋友家聽到他笑著說,這是一個蕭邦迷聽到會跳腳的板本,那是你的蕭邦奏鳴曲,我就知道你在紅。過去幾十年以來,你靠著比賽的傳奇紅,現在,是因為整個大環境崇尚另類反傳統,所以你紅。我聽著你的音色與節奏,為什麼跟你二十幾歲的時候一模一樣呢?唯一不同的是,你比那時多了一點矯情:我在想你的冷是真冷還是裝冷?雖然你的指法跟音色一樣無懈可擊。
排隊簽名的人潮裡,遇到一個朋友,他為了讓你簽到名,很快衝出來排隊。我沒有排隊,只想近距離看看你,是否跟十年前一樣。然後我看到了雪茄、Armani Exchange和你簽下過去從不簽的Pogorelich。
四、狐狸精是否要會唱歌
昨天晚上我們在朋友家有一個小小的烤鴨派對,朋友阿肥談起他的朋友的女朋友。
「我覺得我朋友被他女朋友帶壞了。」
「從他新交這個女朋友之後,整個人都變了,穿的衣服變了,態度也變了。」
最後朋友加了一句,「他女朋友是很漂亮啦,可是太媚了,狐狸精那種型的。」阿肥會把某類外型、氣質的女性,稱為...狐狸精。
「而且這個狐狸精唱歌一整個大走調,tone完全不對。狐狸精怎麼能唱歌走調呢?走調就不是了嘛~~」
「狐狸精要會唱歌?」歐大重複了兩遍這句話。「這我從沒聽過。狐狸精為什麼要會唱歌?」
只見阿肥滔滔不絕的說,是啊。你看奧德賽航海時不是就遇到Siren唱歌嗎?中國七仙女要迷董永,也是唱歌。唱歌是不是很重要?「所以狐狸精要會唱歌。」歐大問,那牛郎呢?
「牛郎應該要會撫琴、吹笛吧?就是會樂器。」阿肥繼續有學問的說。
大家都開始哈哈哈大笑起來。事後我想想,那~~狐狸精是否真的要會唱歌呢?
五、原來球迷的心情是這樣的
英國時間七月六日晚上,費德勒與納達爾激戰五盤之後,費德勒險輸了。
比賽當天晚上我沒有看完比賽就上床睡覺了,今天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情就是到溫布敦官方網站看結果,then,知道了這個結果;他沒有逆轉勝。可是看到比數,他盡了所有的力。就像他在場中的專訪一樣,I ’ve tried everything, but late; everything. 此時,我忍不住眼眶蓄滿了淚,真的好難過~~
比賽前的下午,同學在捷運站拿東西給我,她告訴我,她不希望費德勒贏的原因是,在多年前的那個同樣的下午,她坐在溫布敦球場上,親眼看見費德勒打敗山普拉斯。而今年這一場溫布敦,如果費德勒贏了納達爾,他就破了山普拉斯的紀錄了。「我不希望他破山普拉斯的紀錄。」
當時我聽了沒有甚麼感覺,可是幾個小時後,當費德勒輸給納達爾之後,我深深體會那感覺了,那是球迷的感覺。唉,就是很難過啊....我已經沒有勇氣看場上專訪了。
當他輸了走向場邊座位時,充滿挫折感與疲憊,非常明顯,其實即使到這一刻,他還是保持的非常平穩與優雅。以球迷的心,我期待他有了今年好幾次反挫之後,下半年或明年,開啟另一個嶄新的階段。
六、前往紐約的早晨充滿藤田惠美
這一組感受,從紐約開始,也會結尾在紐約。
今天下午我又要飛去紐約了,那個孟德里安之城。
向來出差的早晨充滿了收行李的不安感、等待的焦慮,以及一種莫名覺得會出紕漏的黑色自我實現預言。這些昨天一整天都經歷過了,換來的是一個充滿藤田惠美的早晨。神的禮物。
許多年前,我在一家服飾店聽到藤田惠美的挪威的甘菊,讓我念念不忘,總是記得他的歌聲。其實她的聲音不特別、不刺激,很難為她定一個特別的位;她的聲音比小野麗莎硬十%,比米希亞軟六十三%,比曾經那一掛美國女民謠風歌手(Mary Black之類的)再田園風十%,又有一點小事樂團的印地風,可是沒那麼緊張,但比my little airport正常一點。但她辨識度很高。
心境不同了,生活改變了,年紀不同了,音樂需要一些療癒系的內涵,寬容自己也寬容別人,跟自己認錯,也對別人坦白。精準的評析越來越不重要,重要的是在當下聽到喜歡的音樂,與音樂好好相處。就像這個出差紐約前,神賜給我的,一個充滿藤田惠美歌聲、accoustic吉他和簡單鋼琴和絃的早晨。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