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7-03-24 23:41:55| 人氣1,498|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也談李希特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我記得在一九九九年、即將跨入二十一世紀的那年,全世界各領域都在挑選最具代表性的二十世紀領袖,古典音樂圈也難免俗。那時不知哪裡的訊息或統計,二十世紀小提琴家第一名毫無異議是海飛茲,但鋼琴家第一名可就莫衷一是,霍洛維茲、顧爾德、李希特、吉利爾斯各有支持者,但李希特該是較無爭議的。

他比較沒爭議的理由很多,例如入行甚晚、成名過程曲折、特立獨行、曲目廣泛,當然技巧更是深厚;相較於太多古典音樂演奏家早慧、大賽冠軍的背景,李希的過程算是極端特例,也因為這樣,極容易把他跟「偉大」、「傳奇」劃上等號。與其說他傳奇或偉大,不如說他是個最誠實的鋼琴家。

鋼琴家彈琴,多半是彈他自己,可是究竟能把自己投入幾成,還得考慮藝術表現的問題,都會影響一個詮釋中有幾成真我。如果以這樣的標準來看李希特,他的真我比重該是最高的,但也因為這樣,李希特在某些時刻的某些詮釋,也是爭議最大的。簡單舉例,最狂暴的巴哈跟蕭邦,也有反差最大的舒伯特和舒曼。

以前在比較年輕的時候,我很難理解為什麼李希特有這麼狂暴的琴音,而他的狂暴是種直覺式的狂暴,就是一種「這裡就是要這樣彈」的決斷,不是為表現而表現的戲劇張力。我當時不太能接受,因為我覺得再怎麼樣,音樂的均衡很重要,音樂的自然很重要,所以力道要漸進、強度要自然,李希特完全沒這套,小聲時候很小聲,大聲起來超大聲;舒伯特D960很明顯,舒曼的op12和17更扯,弱音的地方我的音響完全放不出來(當然我音響很爛),剛開始還覺得是唱片有問題。

李希特的音樂跟他的人生密切相關,尤其是跟母親的關係。蘇聯被共產黨統治,陷入鐵幕之後,李希特因為鋼琴技巧太傑出,算是國寶級音樂家(曾在史達林就職大典一類的場合獻奏),被嚴格限制在國內演出。然而就在他被留在蘇聯的時刻,他長年守寡的母親有機會便嫁去了德國,從此一別十幾二十年。李希特在自傳式記錄片Enigma裡面自我陳述,母親不在的這段時間裡,他其實內心相當苦悶,既無法理解為何母親獨自一人嫁到德國,也無法就此釋懷。所有的苦悶與大環境的壓榨(他本人非常反共,偏偏國家元首很愛他),導致他詮釋風格如此狂暴也充滿直覺。

後來李希特終於得以到蘇聯以外的地方演奏,一時之間風靡全球,但仍無法平撫心中的失落感。直到他母親將近七十歲左右,兩個人重聚,李希特看見母親過得幸福,才終於釋懷,一解他思母情緒,而這其中也早過了幾十年。

李希特的晚年琴音,堪稱最神秘的曲風,粒粒音符充滿思想般晶盈圓潤,年輕時緊繃的旋律線條終於輕鬆下來,帶領我們靜下心來感受一個沉澱過的心靈。他在晚年,許多行為顯得更隨性,到不同地方旅行、到各個奇特的地方隨性舉辦演奏會、演奏不再背譜,反而寧卡戴上眼鏡乖乖視譜演出,演奏完後的鞠躬都停留較久的時間,不像年輕時彎個身就走。

我記得在enigma的影片中,有幾段是李希特一個人旅行的畫面,在山間小路、在溪湖旁的坐椅,他常常發呆出神,沒有人知道他在思考什麼,就連他自己都承認他不覺得開心。這樣一位終生思考無止息、憂鬱多過開心的藝術家,身旁的年長又默默支持的太太顯得異常偉大;當看到Enigma中李希特老婆的片段,我想她不見得了解先生的心思,可是她真的非常接納他,令人動容。

所以,我覺得李希特最引人或說最耐人尋味之處,就是他透過音樂陳述出的人生觀照,充滿了思想的深度,讓我們得以貼近這位藝術家的孤獨心靈,以及對音樂、人生的熱情。

坦白說,李希特感動我的時刻很有限,我接觸李希特的面向也不廣,但想寫下這篇文章的理由是,的確受不了以缺乏人性關照的角度來分析演奏家的作品。與其列出完整的Discography或者以作品觀點分類評論,真不如用同樣時間好好靜下心來聽幾首李希特的演奏,它們自然會告訴你「我在講什麼」。

●李希特入門:我會推薦巴哈、貝多芬、莫扎特和蕭邦;其次是拉二跟柴一。尤其巴哈,一場充滿戲劇張力的巴洛克演出,堪稱最不無聊之巴哈。
●李希特進階:海頓、布拉姆斯、舒伯特、舒曼、德布西和聖桑。強推聖桑與舒伯特,海頓也很優。
●李希特另類:Shostakovich、布列頓等近代曲目。本人接受度甚低,但他彈Shostakovich的技巧更顯驚人。
●李希特不推薦:李斯特--輸阿勞。

台長: orangebach
人氣(1,498)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music |
此分類下一篇:為什麼悲愴不悲愴,熱情卻熱情?
此分類上一篇:Glenn Gould returns!!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