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女兒的學校辦了家長日座談會,好像是第一次辦的吧,兒子都畢業了,也沒印象辦過這樣的日子。
散會後一位鄰居問我這學校到底好不好?她的兒子今年也是小一的新生,新鮮人的父母對這都比較敏感吧。
那學校到底是「好」還是「不好」呢?
搬到林口來,兒子轉進當時學區內的甲小學,其風評甚為不錯,當時的導師對兒子疼愛有加,剛轉進來就要兒子擔任班長的職務。一個轉學生耶,真出乎意料之外。
一學期後,社區對面的乙小學也正式招生,我們的學區也改為這所新學校,然而原來的小學也希望學生能留下來,其實真要選擇,我想大部份人都會選擇距離家裡近也方便吧。雖然兒子對導師依依不捨,我還是決定回這所新學校。
三年級導師的不當體罰,四年級導師對兒子的誤解都曾讓我和兒子陷入某種困境,當時的我沒有能力處理,只能持續鼓勵兒子。但對學校真的蠻灰心的,也使得我質疑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因為兒子對當時的導師仍是念念不忘。
兒子練跆拳道時,和一位媽媽談到學校的種種,結果她對甲小學相當反感,原來她的兒子在甲小學裡發生了不愉快的事,因為同學間的互動不良,致使在一次衝突中,她兒子的耳朵受傷,但老師的處理方式有問題,和老師據理力爭得不到善意回應的情況下,她選擇把孩子轉到丙學校去。
兒子上小學後,我一直在摸索該怎麼和老師互動,可惜的是四年來我還是處於沒有自信的狀態,我不知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意見才不會讓老師覺得我很難相處,我也不希望因為自己可能的作為讓孩子在班上有特別待遇,聽過好多類似的案例不是嗎?擔心孩子遭到老師挾怨報復、擔心孩子被其他孩子疏離、擔心這個、那個,結果是什麼事也沒做好。
兒子即將升上五年級時,我一直努力督促自己別再想太多,積極參與班上的活動,和老師坦然說出自己的處理方法,我擺脫了過去窮緊張的心情,一味擔心對事實真是一點助益也沒有,反而招來更多的無謂煩惱,唯有放開胸懷、眼界才能真正看到清晰的事物。
前陣子北市某國中的布鞋事件,和同事談到時,他特別強調這學校是有問題的,因為這個老師不聽從主任的指示。只因一個老師處理不當就說這所學校有問題,這樣的邏輯無法令人苟同。因為個體間的互動不良衍生為對整體的感覺是有失公正的。
當我們開始為一所學校界定「好」還是「不好」時,就已經參雜了主觀的個人因素,同時也失去了要緊的客觀因子,更不能單獨以個體間與老師的互動代表全體,別再為學校的「好」與「不好」迷惑了,孩子在學校學到些什麼才是更重要的事!跨出家庭邁入學校的學習,是成長的一部份,幫助孩子讓孩子有穩定的情緒,便能激發出足夠的學習動力,這才是身為家長該先注意並做到的。
20030906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