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女孩都曾經期待擁有一場完美的婚禮,期待在閃亮的婚禮上開啟幸福人生的大門。『27件禮服的秘密』(27 Dresses)是一個熱愛婚禮的女孩,從夢想走到真實的心路歷程。一切都與當下心境息息相關,人生總有那麼一刻,會突然走到「理所當然」之外,然後我們會發現,也許,夢想未必比真實美,真實也不一定比夢想糟。
珍(Katherine Heigl)是個生性浪漫又體貼的女孩,她喜歡婚禮,一向是朋友婚禮中最重要的伴娘(負責處理婚禮的大小事),也樂於分享朋友結婚的喜悅,她從來不說「不」,應該是不習慣說「不」,所以總是把自己搞得很忙,工作之餘,所有的時間幾乎都用在幫人籌辦婚禮上,但珍沒有任何抱怨,她始終相信有一天幸福會降臨到她身上。直到她暗戀多年的老闆喬治(Edward Burns)某天突然與她從外地回來的妹妹黛絲(Malin Akerman)一見鍾情,她的人生開始有了戲劇性的轉變,她該繼續當爛好人?還是誠實說出自己的感情?意外遇見憤世嫉俗的古怪婚禮記者凱文(James Marsden)之後,她開始思考,愛情究竟是想像中的美麗模樣?還是真實交會過後的五味雜陳?她愛的究竟是婚禮的浪漫表象?還是願意終生彼此陪伴的踏實感?
【從來不說「不」的習慣性爛好人】
我很喜歡這部電影,喜歡編劇(Aline Brosh McKenna)以幽默的方式細膩的刻劃出每個人物的多面性,讓人在其中彷彿也看見了自己的影子。珍從來不向別人說「不」,所以她總是有參加不完的婚禮,最後甚至籌辦了妹妹與她心愛的人的婚禮,她是親朋好友眼中的大好人,但是她沒有自己,她明明很討厭妹妹在愛情裡的虛偽,也無法接受喬治與妹妹越來越親密的事實,但是為了顧及別人的感受,她說不出口,這其實是很危險的情況,過度壓抑的情感一旦爆發,造成的傷害也特別驚人。仔細想想,我們也常在無意中就成為爛好人,有時候就算心裡氣得要命,可是總想著不要輕易跟別人扯破臉,或者替別人找了一堆藉口,極力維持表面和平,卻忘了背後不斷累積的怨氣,有一天可能成為再也無法挽回的悲劇。
我很同意凱文對珍說的一句話:『正因為黛絲是妳妹妹,妳才更應該對她說出真相。』越親近的人,更應該了解真正的自己,而不是為了怕傷害對方,只好不斷地傷害自己,真正的傷害,應該是你一直以為很了解對方,最後才發現你了解的只是你“自以為”的對方吧!唯有願意彼此坦誠,人與人之間才能真正地靠近。
【愛情不是想像,而是真實的觸碰】
珍和許多女孩一樣,對於愛情有許多美好的想像,多年來她心中的白馬王子始終是完美的喬治,她對喬治的個性瞭若指掌,細心的為他處理工作上的大小事,她總是用崇拜的眼神望著喬治,除了喬治之外,全世界的人都看得出她對喬治的愛意,珍一直以為這是她最美麗的愛情,然而,這真的是愛嗎?婚禮記者凱文無意中闖入珍的世界,他看見珍為了朋友的婚禮忙得團團轉,看見她壓抑自己的情感勉強的為妹妹與喬治籌辦婚禮,他還看見她保留了27件伴娘禮服背後的心思,她以為自己保留了美好的夢想,其實那些美好都屬於別人。珍是熱愛婚禮的熱門伴娘,凱文是討厭婚禮的婚禮記者,兩人總是唇槍舌戰,互不相讓,凱文看見珍沒有自我,不快樂的那一面,珍也在相處中發現凱文憤世嫉俗背後曾受過的傷,而愛情的火花就在你來我往中悄悄綻放。
珍究竟愛誰?也許她自己也不明白,最妙的是在一個「吻」的瞬間,當珍無意中與夢中情人接吻,本來應該是天旋地轉,回味無窮的甜蜜時刻,她卻發現一點感覺都沒有,與她的想像完全不同,也就在那一刻,她終於明白愛情不是想像中的事,完美的男人也未必是契合的情人,真正的戀人應該是看見對方一籮筐的缺點,甚至老是看他不順眼,或者想法總是南轅北轍,然而彼此內心深處卻有一樣的價值觀,一樣柔軟之處,就像他們各自最喜歡的婚禮部分,不約而同的都是當新娘走向新郎的時刻,新郎眼中出現的幸福光芒,心甘情願讓一切的制約變得美好動人。只要心能緊緊相擁,不一樣又何妨!畢竟,「不完美」才是人生的真相,願意接受對方的不完美,才能在真實的生活中長久為伴。
愛情始終是一種感覺,無法只靠想像,所以啊!只要一個親吻的瞬間,就知道是不是愛情了,儘管黛絲不是喬治心中的完美女孩,但喬治就是對她的吻有感覺,就算珍一開始對凱文不以為然,兩個人在接吻的瞬間依然有天雷勾動地火之感,這種感覺很微妙,不需要任何解釋,在真實觸碰過後已說明了一切。
【婚禮過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雖然我對婚姻並沒有特別的渴望,卻喜歡看到婚禮上新人眼中互許承諾時閃耀的光芒,願意承擔彼此的一生,需要很大的勇氣,我始終認為「愛」是所有力量的來源,能夠相愛進而相許終生,真的很有福氣,值得一輩子珍惜!
最後,珍出售了她珍藏的27件禮服,因為她與凱文互相凝望產生的光亮,比所有的禮服更耀眼,那才是完全屬於她的幸福,而婚禮過後,才是真正的開始…………
【27件禮服的秘密】(27 Dresses)
導演:Anne Fletcher
編劇:Aline Brosh McKenna
演員:Katherine Heigl
James Marsden
Malin Akerman
Edward Burns
美國 2008
文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