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5-03-29 15:48:54| 人氣1,473|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分離派繪畫克林姆---下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三、《新娘》作為藝術生命的最終回顧

(一)延續「死」與「生」的主題和思考

「愛」、「性」、「生」、「死」是克林姆作品的四大主題,他的「愛」和「性」背後,隱藏著由生到死,由死到生的輪迴宿命。
當時稱為奧地利人稱之為伊莉莎白的女皇西西(Sissy)曾談及一段話,似乎就是在描述《死與生》(Death And Life, 1916)(圖5)或《處女》中描繪的少女:「死亡這個意像被提昇了,就好像一個園丁,把花園中的雜草清除。但是這個花園卻是希望永遠不受到打擾的,當有好奇的人越過圍牆張望時,它會感到生氣。所以我將我的臉隱藏在陽傘和扇子之後,好讓死亡這個想法在我的內心平和地發酵。」 [9]

在《處女》和《新娘》中,少女被包圍在一群女人形象中,女體不同的姿態和情緒前後接續分離,如同一個沈戀於狂熱的照相機不停地旋轉,每一個女性的姿態似乎都成了少女心中私秘的夢境和慾望的靜照,出神、享受、狂喜、愉悅,不管這些形體有沒有被完成,每一個變相都是隱藏在陽傘和扇子下的臉孔,是少女和新娘對生命、對感情、對婚姻的想望。而《處女》中明亮鮮豔的色彩也將這個如卵細胞的橢圓構圖與暗沉的背景明顯地區隔開來,自成一個表述,獨立於自身以外的空間。這種畫面的處理方式常見於克林姆的作品,像之前已提過的《吻》,金色光圈將男人女人包裹成一體,兩人只沉浸於相擁纏綿的情愛中,隔絕了與身外空間的互動和對話。

生命、死亡、愛情,抽離了時間和外界的打擾和侵入,一切的意象都提昇成為一種永恆寓意的象徵。在克林姆開始紀錄情色的歡愉或是少女的美好之前,他再一次處理了「死」與「生」的這個主題。在《新娘》的畫作中,新娘的形象除了與《處女》中的少女相呼應之外,也出現在《死與生》裡面。

在《死與生》裡,右邊的人柱中也有著一位黑髮、頭部傾斜、閉眼熟睡的年輕母親,另外也有一位在克林姆晚期作品中少見的男性形象,隱隱和《新娘》中克林姆化身的新郎相呼應。而《新娘》中左下方的小嬰兒,其形象則直接來自於另一幅也是未完成的作品《嬰兒》(Baby,1917-1918)(圖6)。《嬰兒》中由多彩的布料堆積出的金字塔形,其中似乎還有一條空白的女用紗巾,使這個寶寶看來像從一個快樂的瀑布中誕生。 [10] 而在《死與生》中,也見到年輕的母親正抱著一個熟睡的嬰孩,甚至我們還可再往前推到《女人的三階段》(The Three Ages of Woman, 1905)(圖7)中,克林姆對童年、青年、老年的體會和思考。

《死與生》是克林姆作品常常重複出現的主題:一座面對死亡的人柱。在畫作中,所有即使是所有美好的事物,強壯的男人、美麗的女人、生命的誕生等等,都不能抵擋腐朽和死神在一旁的窺視。不過《新娘》的主題雖然是情慾與生命的循環,但是令人不舒適的觀點及死亡深沈的顏色已經不存在,克林姆只使用了未經調色的顏色,以及萬花筒式的佈局和迷宮式的螺旋紋,創造了一個之後與席勒(Egon Schiele)完全不同的死神之舞。

(二)「給我的批評者」-創作理念最終的重申和堅持

1902年,克林姆展示了一幅高約兩公尺的畫,名為《金魚》(Goldfish, 1901-1902)(圖8),其畫面主要是描繪裸女的身形曲線,而以畫面下半強調裸女背部和臀部曲線的女孩形象最為醒目。她回眸投向觀者的表情和眼神,帶著一種輕挑的誘惑,有點傲慢,又有點挑逗,而這幅畫原本的標題為《給我的批評者們》(To My Critics)。

《金魚》是克林姆作為對之前的大學畫作引起學界輿論爭議的回應。而我們在《新娘》的畫作中,在左下方也看到了一個背對畫面的女體,其姿態和身形線條,都不由讓我們聯想到《金魚》中那個回頭望向觀者的紅髮女子。只是在《新娘》裡,原本女子的紅色長髮被一條層層纏繞在脖子上的紅色圍巾取代,而原本投向觀者的挑逗眼神,也轉為對新娘沉靜的凝視。

我們可以在克林姆晚期的作品中發現,他對自己作品的思考和處理已不再像早期如此地奔放恣意,原本欲從畫中熱烈向外投射的情感訊息,到晚期已慢慢向內精斂,沉澱纏繞在畫面意象的濃縮之間。如果說《新娘》中左右兩邊的裸體是新娘對自己身分和慾望的想像,也就是畫作主角對自我的再現,而作為這幅作品的另一個主角以及創作者,克林姆除了再現了艾蜜莉的想像外,也將自己再現於自己的作品中,讓《新娘》的人物和母題除了在平面的畫布上開始對話外,也增加了另一層以其生命經驗作為參與的思考深度。

作為《給我的批評者們》的再一次重申,克林姆在《新娘》中精鍊的,除了是他一生創作靈感和作品主題的回顧外,也是一份對自己藝術理念的堅持,亦如同他在《赤裸的真實》(Nuda Veritas,1899)(圖9)中提上一段德國劇作家席勒(Friedrich Schiller)的名言:

如果你的作為與藝術無法取悅所也的人,那就應該為少
數的人做正確的事。討好多數人是不好的。 [11]

四、結論

1918年2月克林姆死於中風,未能完成《新娘》,然而透過這幅未完成的作品,我們似乎更能進入克林姆的世界。雖然大部分的人可能認為,在解讀這幅畫之前,描繪他個人私生活的作品在許許多多的評論中,漸漸地被他畫面的魔幻性和情色的主題所遮掩,但不可否認,克林姆的感情和生活確實是他創作題材的主要靈感來源,他的作品有著強烈的個人性,但卻也因為克林姆憂鬱陳悶的性格,他留下的文字資料實在不多,所以學者的分析和解讀相對也比較困難。

做為維也納分離派的領導者,在當代來說克林姆的作品的確是創新的,同時也具有追求形式美、強調個性、重視工藝美術的性質,然而這些都是作品形式上的風格分類。也許有人認為藝術家的生平資料並不重要,藝術才是唯一重要可見的真實,但對克林姆這樣的創作者來說,如果不能更貼近他內心的創作世界,那我們對他作品的解讀勢必會與他創作的初衷有相當程度的落差,而本篇報告便試著由這樣的切入角度,以克林姆最後的作品之一《新娘》為文本,從作品本身和創作者生平的連結中,尋找其作為克林姆創作理念和生命歷程總結的蛛絲馬跡。



pic:克林姆的名畫『吻』,據聞主角是克林姆及其愛人艾米麗福勒格
http://issue.udn.com/POSTSARS/



資料來源:http://home.kimo.com.tw/tyc_city/%A7J%AAL%A9i%B4%C1%A5%BD.htm



台長:
人氣(1,473)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術設計(手創、設計、室內空間、裝潢)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