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4-10-12 00:50:00| 人氣32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蒙太奇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蒙太奇vs表現主義

整理:劉純英

蒙太奇,是法文montage的譯音,原來的意思是建築學的裝配、構成。一堆建築材料,沒有生命、沒有任何美感,到了建築師手裡,卻可以把它們組合成風格不同、樣式不同的各種建築。

在藝術中,蒙太奇手法是將各圖片或各圖片的一部份剪下,然後拼湊在同一表面。蒙太奇不同於立體黏貼畫(Collage),後者依據題裁象徵意義或美感而非主題,選取畫本或書書本、衣服及紙等構圖。二十世紀末,美國畫家勞申伯格(Robert Rauschenberg)綜合蒙太奇、黏貼畫及繪畫技巧。蒙太奇的手法在廣告藝術上時常被使用。

在攝影上,蒙太奇或攝影蒙太奇,是利用暗房技術將不同影像呈現在同一畫面,或已底片重疊及多重曝光等方式,達到不同影像結合在一起的效果。

在電影方面,蒙太奇則是剪輯技巧。由不同畫面連續出現,加強敘述效果,傳達一主題,或產生幻像及情緒效果。蘇聯電影藝術家們借用這個詞,作為鏡頭、場面和段落組接的代名詞。使得蒙太奇成為電影美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專用名詞。

早期美國和蘇聯電影家的蒙太奇發明,對電影藝術的發展起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從此電影就在本質上不同於活動照相了。人捫看到的不再是活動的影像,而是在活動影像中由諸影像的相互作用所產生的各種豐富的意義。因此對於電影,「運動」僅只是它的一個主要特性,它的另一個主要特性鏡頭組接術。普多夫金說:「從電影構成場,從場構成片段,從片段構成本。這就叫作組接。組接是電影技師和腳本作者擁有的最重要工具之一。」。

蒙太奇技法出現後,製片藝術的中心工作就是把大量電影鏡頭片段先予以分解,再加以剪輯、組合,構成一個電影藝術整體。馬爾丹為蒙太奇下的定義是:「蒙太奇及影片的諸鏡頭在壹應的次序和時延的條件下的組織。」在當代研究中,由於對電影表達面上視象與聲音成份區別的注意,蒙太奇程序當然也涉及到聲帶部份,伍蒙在《電影美學》中說:「蒙太奇是一種原則,它對視覺的和聲音的電影成份進行組織或組合,使個成忿並列、相連和(或)規定其時延。」

隨著人們對電影剪輯經驗的增加和分析的細緻化,蒙太奇概念的內涵也從鏡頭與鏡頭之間的關係擴大到其他方面了,如鏡頭內部的因素如何參與鏡頭組接的問題等等。在電影理論家麥茨看來,蒙太奇又不限於剪輯師的工作,它可泛指在製片過程內外的全部有關蒙太奇因素問題,他的定義因此就是:「廣義蒙太奇是在膠片帶上諸組合段之間相互協調的組織,以及區分這些組合段關係的三種主要方式:鏡頭間的連接、攝影機的運動和同一鏡頭內幾個動機的共同出現。」

根據以上幾種定義來看,所謂蒙太奇,簡言之即選擇和組接諸鏡頭,以構成電影意義整體的程序。這一程序大致體現在三方面:首先是在鏡頭內部個同質和各異質因素間的並列安排,然而再選擇合用的鏡頭單元。其次是諸鏡頭在鄰近關係或連續關係中的次序安排。最後則是每個鏡頭長短比及各鏡頭之間的「過渡鏡頭」長短的時延確定。因此,蒙太奇程序的根本意旨是,在鏡頭之間分解電影元素並利用已分解的電影元素去構造新的藝術整體。蒙太奇的完整概念,至少包含這樣三個意思:

一、作為電影剪輯的據體技巧與技法。通過蒙太奇將電影藝術的各種元素(表演、攝影、造型、聲音等)組合、聯係在一起,形成連續不斷,統一完整的銀幕形象。最初,蒙太奇只是畫面與畫面的承繼關係,現在發展到包括場面與場面、段落與段落、聲音與畫面、聲音與聲音之間的組合關係。

二、作為電影的基本結構手段和敘述方式。一組鏡頭可以組合成蒙太奇句子,若干蒙太奇句子或場面可以組合成蒙太奇段落,從而形成整部電影。同時,蒙太奇通過鏡頭、場面、段落的分切與組接,又可以對素材進行選擇和取捨,並且創造出獨特的電影時間和空間,形成不同的節奏,從而創造出不同的敘述方式和結構形式。

三、作為電影反映現實的藝術方法即蒙太奇的思維。蒙太奇思維是電影獨特的形象思維方法,是其他藝術所沒有的。電影的編劇和導演在進行創作構思時,都須要遵循蒙太奇思維方法。可見蒙太奇是電影的構成方式,是電影藝術獨特的表現手法和思維方法。
通過蒙太奇手段,電影的敘述在時間空間的運用上取得極大的自由,電影藝術家可以大大地壓縮或者擴展生活中實際的時間,造成逤所謂〝電影的時間〞,而不是給人以違背生活中實際時間的感覺。另一方面它可以使影片自如地交替使用敘述的角度,如從作者的客觀敘述到人物內心的主關表現,或者通過人物的眼睛看到某種事態。沒有這種交替使用,影片的敘述就會單調笨拙。再者通過鏡頭更迭運動的節奏影響觀眾的心理。蒙太奇的種種功能,使幾代電影藝術家、理論家深信〝蒙太奇是電影藝術的基礎〞,〝沒有蒙太奇,就沒有了電影〞,任為電影要採用特殊的思維方式―蒙太奇的思維方式(montage conception):電影藝術家為塑造銀幕形象,對現實生活觀察、分析、概括並進口藝術構思所採取的一種特殊的思維活動。與其他形象思維不同,它以在運動中的具體的可見可聞的畫面(包括表演動作、攝影機的運動、造型設計、光影構圖、色彩運用)和聲音(包括說白、音樂、音響)等各種表演元素及其相互錯縱複雜的關係為基礎,進行構思、設計和組合。蒙太奇思維從寫作文學劇本階段開始,經導演設計和構思,並由攝影、演員、美術設計、錄音、作曲、剪輯等創作人員共同工作而在銀幕上實現。
電影拍攝一般所使用的蒙太奇有四種:

一、快速剪接(rapid cutting):在短時間內,接二連三地出現許多鏡頭。它可以產生震撼的節奏,感覺影像排山倒海而來。它的主要功能是節奏感,通常用來加強觀眾的戲劇急迫感,或意勢到高潮的力量。《驚魂記》浴室謀殺那場繫中即是代表。

二、連接剪接(linkage editing):這種結構主要與普多夫金的理論作品有關。個別鏡頭結合在一起而成為一個整體,它們被連結為一個系統(也稱為建構剪接constructive editing,將鏡頭比擬成磚頭)。連結剪接遠比一般的聯戲剪接更為零碎而動態,因為個別鏡頭的零碎,某種程度而言仍保持自主單位的整體性,而連戲剪接中的鏡頭則較流暢。雖然連戲剪接(continuty editing)是唯一最常使用的剪接形態,但它通常被排除於蒙太奇的分類之外,因為它努力「隱藏」切接的痕跡,因此觀眾不會敢受到剪接的存在。而真正的蒙太奇則有意引起觀眾對鏡頭並置的注意。

三、辯證蒙太奇(dialectical montage,有時稱為知性蒙太奇intellectual montage),這種特殊技巧主要與艾森斯坦有關。辯證蒙太奇中的鏡頭不是像拼圖一樣一塊聯結在一起,它們是衝突的,並非輕易相合,反而顯得相互衝突,因而觀眾必須思考這些鏡頭彼此間的關係。

四、好萊塢蒙太奇(Hollywood montage):影像交疊為相互接續的樣子。在前面三種形態中,影像是直接切換(straight cut)分開:沒有任何特殊的誇張方法,一個鏡頭結束,接著下一個開始。好萊塢蒙太奇「軟化」了古典蒙太奇的突兀轉換,提供一連串雙重(或多重)曝光,通常伴以音樂而非對白,往往讓人對事件產生旋風般的印象,或概略瀏覽兩幕戲間的轉換過程。

真正使蒙太奇成為藝術手法的乃是美國著名導演格里菲斯(Griffith)。他有意識地將影片分解成一系列不同的鏡頭,用全景、特寫來突出細節,並創造了鏡頭的交叉快速剪接。利用蒙太奇的時、空跳躍性,完全突破了戲劇美學的〝三一律〞。而蘇聯早期電影藝術大師―艾森斯坦、普多夫金,則創立了電影藝術的基礎―蒙太奇理論,在世界電影史上第一次把蒙太奇從電影技巧上升到電影美學的高度。

蒙太奇發展至今,已經不只是畫面與畫面的關係,並且還有畫面與聲音、聲音與聲音的關係。在聲音中又包含著人聲(對話、內心獨白、雜聲)、音響、音樂等諸多因素。這樣一來使得蒙太奇出現更多現象。現代電影中經常出現〝聲畫對位〞,就是一種聲畫結合的蒙太奇技巧。傳統電影中聲音與畫面是同步的,聲音往往對畫面起渲染和強調的作用,而在〝聲畫對位〞中,聲音與畫面並不同步,各自獨立,但又互相作用,從而產生出抹種它們自身原來並不具備的新的寓意。通過觀眾的聯想和想像,達到對比、象徵、誇張、隱喻等效果,給觀眾以獨特的審美感受。

表現主義(Expressionism),一種藝術流派,其特點是極大的主觀性,感情強烈,使所用每一藝術手段達到表現的極至,約1900〜1935年在中歐盛行一時,反對客觀地表現自然和社會,主張表現主觀現實或內在現實。特別是在德國,表現主義主宰了各種藝術。表現主義最普遍被瞭解是一種以外在世界的面向來表現內在奘狀態的藝術。最粗糙的理解則指有意的創造性扭曲。面具和瘋狂是一再出現的主題。面具是隱藏實際面孔的另一種方式,表現心靈的面貌,甚至精心設計的假面。表現主義的課題之一,在辯識面孔或表面是否隱藏了什麼之後,不是扯破虛假的面具,就是不扯破但誇大它的虛假,或是替換一個新的面具,顯示人或狀態最身的內在可能。

表現主義運動實際上是對藝術和社會中既有形式的和傳統的一種反抗,其起因是一種社會危機感,而這種社會危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9)期間以及其後不久達到最嚴重的關頭。表現主義運動賦予藝術創作者以崇高的地位,期待他們帶頭建立新秩序,尤其是培育一代新人。

最早的表現主義電影在表現主義舞台技巧的強烈影響下,開始通過舞台裝置表現影片主角的主觀精神世界。導演所關切的是如何表達他對事物主觀和個人的看法。內在的精神面,心理的縣實,都可經由扭曲外在現實世界的表面達成。攝影機被用來評論事物,是強調本質意義而非外在現實的方法。這裡面有相當程度的操縱和對「自然」的干擾,但是,這些「扭曲」往往使許多電影相當藝術化。《卡利加利博士的小屋》絕對是表現主義最著名的代表之一。在影片的布景裝置中,採用誇張、尖銳等表現主義常用的視覺畫面,讓人物與景物成為一套相互呼應的內在指涉系統,以類似的視覺語言表現彼此的本質狀況―同樣受到無法壓抑的情感重擔而變形。面具、瘋狂和陰影一起出現在表現主義的恐怖片中,其威脅性的人物往往具有無法控制的毀滅性以及攻擊性,或戴上面具,或上濃妝,並表現某種被文化壓抑的衝動。它育孕了黑色電影(film noir)的壓迫氣息,這種類型在死四O和五O年代盛行於美國,充斥著突發的暴力和精神的腐敗,將世界的真實狀況表達為充滿沉重陰影的陷阱。它對於深色、粗線條和鮮明圖樣的興趣,同樣有力地影響了歌舞片。

就電影的表現主義而言,重視演員透過肢體,表現情感的真實畫面。它絕對有著使用蒙太奇的剪接技術,但相較於蒙太奇的表達手法,表現主義電影並非以剪輯的各種技巧,來強調或誇張電影帶給觀眾的不同感受。蒙太奇的人物與畫面是相似於真實生活的,是藉由各式各樣的剪接技術來完成驚悚、緊張或懸疑等等的效果,而表現主義電影的呈現,卻是經過裝扮誇張的角色與扭曲變形的動作及景物,達到此種目的。因此,表現主義和蒙太奇雖有著相異或相同的手法與效果,兩者確實為電影的極重要的拍攝技術。

電影是各國文化的一部份,而電影卻又可以代表當地的文化。在今日台灣的電影環境中,雖然發展困難重重,但仍有努力奮鬥的電影從業人員堅守崗位,為台灣電影創下無數傲人的成績。



參考資料:
大美百科全書, 1990, 光復書局
中國大百科全書, 1992, 錦繡出版
解讀電影, Bruce F. Kawin 著/李顯立 等譯, 1996, 遠流
當代西方電影美學思想, 李幼蒸, 民80, 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電影―銀幕世界的魅力, 彭吉象, 民81, 淑馨出版社
認識電影, Louis D. Giannetti 著/焦雄屏 譯, 1989, 遠流
影視藝術欣賞, 1996, 山西教育出版社
簡明大英百科全書, 1988,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 Inc.



轉自http://education.tnua.edu.tw/Grade1-9/dance/3.doc



蒙太奇......
大概就如馬賽克加上畢卡索吧?????
不連續的畫面敘述連續的故事
人and人生~
亦如此吧???......^^


台長:
人氣(32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電視賞析(綜藝、戲劇、影集、節目)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