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2-09-26 09:59:14| 人氣33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二集)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二集)

蔡禮旭老師 2011/11/21 馬來西亞中華文化教育中心 檔名:02-009-003

http://www.dizigui.com.my/Item/1098.aspx

尊敬的諸位長輩、諸位學長,大家早安。謝謝。

我們這一節課接著跟大家繼續談「師志如已志」。我們看到這個「師」字,可以從我們自己自身來感受,「師」對於我們生命當中的重要性。

以我自身來講,假如沒有遇到儒道釋聖人的教誨,沒有遇到師長的引領,這人生方向、目標在哪,不知道,甚至是偏頗的。我之前還沒遇到這些教誨,感覺人生好像是以享受、享樂為目的,就是讀書,拿到高學歷,然後去找工作、賺錢,然後享受。其實這樣的人生,內心是空虛的,因為這個快樂是建立在物質的滿足上面。那我們想一想,物質的欲望能不能滿足?可是還沒有遇聖教以前,都覺得這個是人生的目標,所以愈努力,可能愈茫然。

我們現在看到很多報章報導,各地首富,錢財都是上千萬、上億資產,結果自殺。這樣的事例愈來愈多,我們看了非常的惋惜。為什麼?他能累積這麼多的財富,他的福報很大,他的福報從哪裡來的?他的福報是自己修來的,顯然他是很有善根的人,他才有今天這麼大的福報。

包含我們看電影明星,他一個演唱會,上萬人來支持他、來成就他的演唱會,他福報大不大?你看,我唱歌最多三、五個朋友一起去卡拉OK而已,你只能吆喝到三、五個人,他能上萬人,你看他福報大不大?這麼大的福報,假如沒有經典的教誨,他會拿這個福報做什麼?很多年輕人在他的歌曲當中被誤導了,被那些歌曲當中錯誤的思想觀念誤導了。你看這些歌星,他們的影迷對他崇拜成這個樣子。有一個事例,好像有一個影星的影迷為了去見他,讓他父親賣腎臟,結果還真賣,我們聽了都非常震驚。

移風易俗,應該是音樂最好。而音樂當中,是不是有教孝道,有帶動良善的風氣,啟發人的善心,這個很關鍵。可是這些歌星、這些公眾人物,他有沒有遇到這些教誨?《詩經》說,「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他的文章、他的歌曲、他的音樂,都是要啟發人的善心,可是這些道理我們不懂,不懂要隱惡、要揚善,拿著福報就造很多的罪業。

所以有沒有遇到明師,有沒有遇到聖賢經典,對一個人的人生,有截然不同的結果。「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他沒有明師的指導,他不知道做人的道理在哪裡,他不知道正確的人生方向、價值觀在哪裡。所以一錯誤了,做了太多違背良心的事情,最後良心不安到一定程度,很可能就會崩潰掉,或者尋短見都有可能。而且現在這樣的例子還不是少數,你看像憂鬱症、自殺的比例愈來愈高。我們想想,這樣的生命出現的時候,他們的家人有多麼的悲痛,可能後半輩子都不好過。

所以大家在各地把倫理道德這些教誨,送到每家每戶,很可能這個家庭本來都是在黑暗當中,孩子不懂事,學了之後,孝心起來了、善心起來了,那等於是他整個家庭的命運就改變了。

《了凡四訓》當中有一段話講到,「法者,萬世生靈之眼目也」。正法能開眾生的慧眼,是非善惡的判斷力要從經典當中學習、建立。他沒有正法,「何以參贊天地?何以裁成萬物?」他沒有經典,他不知道「三才者,天地人」,人要效法天地的胸懷,無私的奉獻,這才是人生的價值。

我們剛剛一起念勵志格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成就自己無私的胸懷,來利益人民、利益眾生。「裁成萬物」,人是萬物之靈,結果我們現在人沒有經典的指導,我們人活成什麼樣?不是萬物之靈,是萬物之……哪個詞比較適合?萬物之魔。大家想一想,現在這個世間,哪一種動物消失之後,其他的動物會得到安寧?人。你們都明白這個真相。

再做個比喻,請問,地球上的癌細胞是哪一種生物?你看那個癌細胞愈來愈擴大,這個地球就活不下去了。老祖宗告訴我們,人是唯一可以提升德行如天地的胸懷的一種萬物之靈,可是我們現在卻活成殘害萬物最嚴重的,就是我們人類,你說不活得顛倒到一百八十度了嗎?所以沒有明師、沒有經典,人沉淪到所以然的程度,很可悲。

以我自己來講,大學時代都不知道人生的方向在哪裡,蹉跎了多少光陰,讓父母擔心了多少的日子,甚至於不知道涵養天地的一種仁慈,講話不知道傷了多少人的心。尤其在競爭的社會,講話要練到一句話要置人於死地,一句話就讓他不知道接什麼話,甚至於最好是能夠心臟病發,是最好。

在這個大時代當中,錯誤的思想觀念自己被污染了不知道,增長了多少的貪念、多少的嫉妒心。這個嫉妒心真是自害害人,嫉妒心一起,自己沒好日子過,每天一看到那個人,憤憤不平,「有什麼了不起,運氣好而已」。

我記得我念初中的時候,看同學考試成績比我好,很不高興。雖然不高興,還要裝著去祝福他的樣子,「哎呀,恭喜了,考得還不錯啦」,內心裡很不平。看到人家考得比我差,反而幸災樂禍、很高興,「考得比我差,我比他好。」不只這樣,還要走過去,拿自己的考卷給他晃兩下,「哎呀,我都沒怎麼念,不小心就考得比你還好。」人家已經很難受了,完全體恤不到別人,還要踹他一腳。所以這樣的存心就沒有福報,我長成這個樣子不是偶然的,如是因,如是果。

現在要學習傳統文化,首先要擴大心量。一擴大了,十五年之後,我差不多五十歲左右,看能不能效法彌勒菩薩。你們要展現笑容給我信心一下嘛。「有志者,事竟成」,要有志向。《大學》裡面有一句話,告訴我們如何增胖,哪一句?「心廣體胖」,心胸寬廣,慢慢的這個身體就會比較有福報相。

嫉妒心、傲慢心、貪欲,給我們造作了多少罪業。這個罪業,罪從心起,每一個貪瞋痴慢的念頭就在造業了,不是有言語行為才造業。有學、沒學差太多,沒有學,看到人家好都嫉妒,每天造罪業;學了以後,懂得隨喜、懂得欣賞別人的好、讚歎別人的好、效法別人的好。禍福一念之間,天差地別。

坦白說,沒有師長的教誨,我現在還有沒有活在這個世間都是個大問號,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二十九歲那一年,應該是差不多壽命到了,精神很差,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都會開到睡著。你不想睡著,還是睡著。

所以人提升自己的心性,還有積功累德,絕對要趁早。就像你存錢要趕緊存多一點,突然急用了,你才拿得出來;你功德要趕緊積累,災禍來了,你才化得掉。你積功累德才積了一千,結果這個災難是一萬,你就化不掉它了。所以世間兩件事不能等,行孝不能等,行善也不能等。

我們看到世間好多企業家,他的財富幾百億都有,結果他家裡人生病了,他買最好的儀器,請最好的醫師,他的家人還是離開他了。所以財富是化不了劫難的,積德行善才化得了劫難。他假如把花的這些金錢,拿去做善事、積功累德,就化得掉。所以,人明不明理太重要了,不明理,解決不了問題的。

從我們自身的人生去感受,二十九歲那一年,我是好幾次在高速公路開車都睡著了,而且都提醒自己,還一直掐自己的臉。幸好路的兩旁都有一個燈,那個燈,是你的燈照它了,它就會反光回來。所以當我去壓到那個燈,突然驚醒過來,恍若隔世,就是說我假如沒有醒過來,這個車就偏到旁邊去了。

其實人這一生能夠化解很多的災禍,往往是什麼?父母的福蔭、祖先的福蔭,還有冥冥當中多少歷代聖賢、祖先這些善神的保佑。真的,我們沒看到,沒看到不是沒有。

我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我自己的姑姑,她的公公,等於是我的親家公,我那時候很小,讀小學,他幫我算命。他說,「你這個孩子常常會撞東撞西,這邊流血,那邊一個口,常常會有這些血光之災。」確實,我從小常常就是跑啊跑啊就跌下去,兩顆門牙就不見了;跟表兄弟到海邊去玩,人家都沒事,我就流著血,割了一個口回來,還得要去給醫生縫。遇到的醫生還挺不好的。當然,不好是結果,原因是過去跟人家結太多冤業。真的,遇到醫生給我縫,不給我打麻藥,我說,「不打就不打,有什麼了不起!」然後,我個性倔強,他不打,我說不打就算了,然後他就給我縫大力一點,然後我還要做給他看,我就連吭都不吭一聲給他看。這個不要拍手。

所以你看,人這個倔強是煩惱。可是有明師引導,這種毅力會用到正確的方向,會用到百折不撓,「縱使身止諸苦中,如是願心永不退」。所以,有沒有人引導,可以轉你那些性格,轉成正確的人生態度,那對我們的人生受益太大了。缺點當中,你把他引導對了,他有優點;優點當中,太執著了,會變成缺點。

比方說,一個人非常精明,是不是優點?是。可是他沒有經典,他不循中道,就會變苛刻。所以中華民族這個「中」字,中道,很重要,適中。這個人很仁慈是優點,仁慈到沒辦法判斷善惡、好壞的時候,他的仁慈會被人家利用。優點當中沒有經典開智慧,其中有缺點,叫「慈悲多禍害,方便出下流」。所以經典的教誨太關鍵了,才能讓我們的優點走向圓滿的方向。

所以我那個親家公,他就說,「你常常會有血光之災,但是很多無形的善神會保佑你。」我這個親家公說,有很多神保佑你,我應該去了解了解這個邏輯。可能很多神,可能他相信有祖先的保佑。當然,這些教誨其實都是讓我們提起感恩的心,太多無形的力量在幫助我們。

所以後來遇到師長的教誨,才知道自己的思想觀念偏頗,太自我、太自私,轉成念念為人著想,命運就轉過來了。所以,我二十九歲那一年之所以能夠化掉那個劫難,主要還是那個時候已經開始學傳統文化。師長說,「毫無保留幫助別人,不要為自己。」老人家講得很有道理,我們聽了很歡喜,就照著做。

結果照做以後,命運就轉了。我本來大學畢業以後那兩、三年,做什麼事都不是很順利,換了十來個工作,我爸爸跟我開玩笑說,「你那個公司的名片都可以出來開展覽」,換了那麼多,沒有定性,然後也沒有福報。後來學了之後,也是祖宗保佑,我就走上教育界了,這個工作就很穩定了。所以,禍福在一念之間,真實不虛。

我記得,我那時候到補習班的時候,能夠幫同學多少,我決定沒有保留。後來就順利考上了,考上以後,到學校去念一年書,還是堅持師父講的,要為人服務。

結果我到學校第一天,剛好我第一個到學校,因為暑假過去了,桌上都是一層灰,同學們都還沒有來。我就想到,待會同學來了,尤其女同學一來,看到這個桌上這麼髒,一定會生煩惱,皺著眉頭說,「哎喲,怎麼這麼髒!」不要讓人生煩惱,趕緊我到校園的廁所找了一塊布,都把它擦得很幹淨,讓每一個人來都可以安心的坐下來。跟人結善緣。

種這個因,會得一個果:四十一個同學,那一年跟我相處得都很好,尤其有八個男同學,也跟我很好。因為男人跟男人相處是比較有難度,女人跟女人相處也比較有難度,不知道大家認不認同我這句話?不認同?我的意思是說,人的嫉妒心比較容易在同性當中起作用,認同吧?

當你遇到人家不認同的時候,還得趕緊講到讓他可以接受,為什麼?可能你這一輩子這一次見完面,下次就沒有見到了,總要把一些覺得正確的觀念跟他做個交流。所以人與人怎麼惜緣?每一次談話都當最後一次,人那種珍惜的態度就起來了。其實你人生走的每一段路,你都可以去印證經典講的是真實不虛的,真的「愛人者,人恆愛之」,最後走到哪緣分都很好。

我第一年教書,到那個學校去,我們懂得為健康、為環保都吃素。結果剛好那個學校有吃素的同仁,常常都會煮一些好吃的給我們吃。

而且我去那一間學校的時候,剛好我考上代課老師,我是三十三名,我同學三十四名。我們兩個人在那裡排隊,要上去填代課老師的資格。全高雄縣五十個名額,我考三十三名,我同學三十四名,我們兩個在那裡商量,因為看黑板上彌陀國小有兩個名額。我們高雄縣是個好地方,國小有觀音國小,有彌陀國小。我第二年教書,就到了觀音國小教了一年,我給我同學開玩笑說,我可能不是到彌陀就是到觀音。人這個方向、目標要很清楚,要回家。結果我剛好跟我同學說,我們一起到彌陀國小當同事,我媽媽就是彌陀人,從小就是在彌陀鄉長大的,我回彌陀國小去,那也是報恩,是這一塊土地長養我母親的。

正在那跟同學說著說著,三十二名把一個彌陀國小填掉了,然後我回過頭來一看,彌陀國小剩一個了。然後又唱我的名了,我要上台去了,我就站在那些學校面前,不知道要填哪一個,因為只剩一個。我這個同學剛生完產,她的孩子才幾個月,其他的學校不是上山就是下海,不是到海邊就是在山上,都要住宿。她一住宿,她女兒她就沒有辦法帶了。所以說不行,她照顧不到她女兒,她很難過。我就想,這個名額要讓給她。但是其他學校我都沒去過,好吧,看到一個龍肚國小就填了,這個學校我沒去過,不認識。

一填,後來我才知道,全高雄縣最漂亮的一個國小,有捨有得,漂亮到什麼程度?學校裡面有一座山,每天下完班遊山玩水。請問,你有遇過一個小學裡面有一座山的嗎?被我給遇上了。

所以真的,聖賢教誨真實不虛,小捨小得,大捨大得,不捨你就不得。這個心量一打寬,打開了之後,人生很多福報會現前。所以非常感激師父救了我的命,讓我積累福報,這個命撿回來了。再來,救我的慧命,沒有經典,隨順社會功利主義,增長貪瞋痴慢就一直墮落下去,那這一生就完蛋了。

所以「師」是真正救我們的慧命。我常常想到,我這條命是老人家撿回來的,老人家要我幹啥,我就幹啥,所以我們以師志為自己的志向。在師長的教誨之下,我們了解到,人這一生最重要的價值:為一切苦難的人民、眾生。怎麼幫助他們?為正法的久住。他有正法,他才能轉惡為善、轉迷為悟、轉凡成聖。「知止而後有定」,我們心定下來,這一生就做教育的事業,這是最根本能幫助大眾。

我記得有一次,有一個很大的慈善團體的代表,剛好去請教師長。因為他們這幾年過來,在我們祖國大陸幫助了不少地區,可是他們愈幫愈迷惑,說到,「怎麼我們幫這個地方最多,可是這個地方最不感恩,而且要求得更多,都有一點寒心了。」老人家說了一句話,「他連父母都不感恩,他怎麼會感恩你?」

所以《孝經》講,「不愛其親而愛他人者,謂之悖德」,就不正常了。德有德本,「夫孝,德之本也」,他感恩心是從這裡生起來的。在物質上幫助他是一時的,要真正幫助他,要從他的善心啟發、孝心啟發。

大家冷靜去觀察,整個國家社會福利愈好的地方,他的老百姓不見得會感恩。甚至最後會覺得,我沒工作了,國家照顧我是應該的。而由於這些福利實行之後,人民不懂得感謝,而且會一直消耗,「反正不用錢、反正是國家的」,這些國家的負債,都不知道已經花到第二代還是第三代子孫的錢了。所以真的,制度、外在的物質解決不了根本的問題,甚至是造成流弊,後面會愈來愈嚴重。

大家想一想,像美國,它現在是全世界負債最多的一個國家。它的總統今天一張開眼睛,不要說還錢,光是還借貸的利息,一天就是天文數字。所以從這些目前每個家庭,每個社會、國家的問題,多少學者專家真的找不到方法。你說那金融風暴,多少專家來了,解決得了嗎?所以很多有智慧的政治人物講到,這不是制度的問題,這是什麼?道德的問題。完全正確,看到根本了。

從家庭、社會的種種現象,再看到《禮記學記》那一句,「建國君民,教學為先」,這一句話放光明啊,唯有這一句話才能解決問題。所以我們看這些聖人們,他們一生都是做教育的工作,他知道這是根本解決問題。我們看孔子、老子、釋迦牟尼佛,這三教的聖人,因為三教是我們中華文化的主流,我們要去深入。要深入這三教的教誨,首先,我們得要學習這三教聖人的志向,跟他們的好學、跟他們的德行。

昨天跟大家講到,師長到英國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尤其在劍橋大學的時候,問這些學生,跟他們交流,給他們提醒到,你們雖然可以拿到博士學位,可以謀個一官半職,還是生活在煩惱的痛苦中。因為那是學術,儒學、佛學、道學,學術研究利益不了自己,自己的煩惱沒有辦法解除。自己都痛苦,怎麼可能帶給學生快樂、智慧?不可能。

所以師長寫了兩個字,「佛學、道學、儒學」,說,「你們是這樣念過來的,儒學、佛學、道學;中國字是這樣念過去的,學儒、學道、學佛。」所以我們是學這些聖人的教誨,進而效法他們,學一句,我們去做一句,這就得真實利益了。

孔子在《論語》裡一開始就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孔子又說,「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快樂到都不知道今年幾歲了,在法喜當中。那我們現在學孔老夫子,有沒有每天在法喜當中?假如沒有,看問題出在哪?夫子這麼快樂,怎麼我們學著學著,愈學愈笑不出來?孔子又說,「飯蔬食,飲水」,每天吃粗茶淡飯,「曲肱而枕之」,買不起枕頭沒關係,這個手一扳起來,這麼睡就好,「樂亦在其中」,真正的快樂是內心的快樂,不是物質的滿足。

老祖宗已經告訴我們一個真相,物質是不可能滿足的,知足才能常樂。可是我們這個方向都是追求物質才是快樂,掉入了一個無底洞,叫「欲似深淵」,不可能滿足。而是你的欲望愈來愈淡,身心愈來愈輕安自在。學孔子最像的學生,顏回,顏夫子,「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大家看《論語》,看到這一句話,有沒有生起一個念頭:真的嗎?這些聖人講的話都是真實的。我們其實真相信、真去做了,就會感覺到了;不做,體會不到,都是自己的想像。其實真正節儉之後,會覺得身心很輕鬆。

一個人真的在經典當中得到喜悅,每天一有時間,趕快經書就拿起來,就沒時間去想要吃什麼、要幹什麼,沒時間去逛百貨公司,沒時間用錢。突然有一天出門去,想到:我上次拿起錢是什麼時候?有點想不起來了。大家有沒有這個經驗?突然要花錢的時候,好像很陌生,不大會數錢了。

大家還有沒有一個經驗,突然想一個問題,我上一次發脾氣是什麼時候?好像想不起來了。假如是這樣,恭喜大家。經典裡面講的,句句都是聖賢人真正做出來的行持,沒有一句是虛言,唯有我們真的去做,才能了解到他們的快樂。

我們學孔子之志,孔子的志向在哪裡展現出來呢?在「禮運大同篇」。「禮運大同篇」就變成我們人生的追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這些不一定是馬上要做得多大,隨緣隨分盡力就對了。我們現在在哪個團體、住在哪一個村裡,我們就從那裡開始做起。在團體當中,有比我們賢德的人,讓位於賢,趕緊請他來服務大眾、來帶領我們,「選賢與能」,決定沒有嫉妒。「講信修睦」,團體非常的和合,一家人,住的這個地方,跟這些老百姓一家人,那個氛圍就感染人。誰接觸我們的團體,誰接觸我們的鄉里、我們的社區,馬上就受到感染,這個都有做出來的團體。

在台灣,台北三重耕心蓮苑,兩個老師當初借錢辦教育,在一個社區裡面,尤其專門照顧那些單親的、家裡沒有很好照顧的孩子,全心全意幫助這些孩子。而且三重在台灣算是出流氓很多的地方,大家知道流氓嗎?就是不良少年比較多。結果你看,兩個老師到了這個地方的因緣,她們發的願,要讓這個本來出流氓最多的地方,變成出聖賢最多的地方。十二年過去了,她們所做的成果,得到認同,以她們的社區為全台灣社區學校的榜樣。

大家想一想,一個人的願心有多大的力量,無法估量!孔子一個願心,開了多少花,結了多少果。我們兩千五百多年來,哪一個家庭、哪一個團體、哪一個朝代的幸福美滿,離開了夫子的教誨?沒有夫子兩千五百年前的堅持,這些家庭、這些朝代能夠得到幸福嗎?

確確實實,「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夫子是我們的好榜樣,兩位老師也效法夫子辦學,不收學費,隨緣束修。其中有一個老師,余老師,她當了一輩子的小學老師,她的薪水都是奉獻出來,真的無私無我。她們是苗栗人,根本不是台北人,人在異鄉,感動了這一方的百姓。本來一開始不理解她們,怕小孩子吵,影響他們的社區,非常反對她們,最後被她們感動了,每天早上都去幫忙她們擇菜、做義工。所以告訴大家,愈反對的人,最後可能是最支持的人。我們閩南話有一句話是講,「嫌貨的人才是要買貨的人。」所以你看事物不要看得太淺,你看淺,你都看到對立。

比方說,今天你要去了,他說不行,你就看到他這個動作,你就跟他,「他在障礙我」。你看不到他「不行」背後是什麼心,他是在愛護自己的社區啊。好不好?好心啊。你假如覺得「我要這麼做,你怎麼不給我做」,你可能在心情上就跟他有牴觸。

可是你是看到他言語背後那一份對社區的責任心,你會說,「老人家,您說得很有道理,你就是為了這個社區著想,這個社區有你,難怪能夠這麼好。」你話這麼一講,他覺得,「哎呀,你真理解我」,是吧?你本來是要對立的,你這麼認同他這個心境,反而他覺得,你這個人講話挺實在的。慢慢再透過你做的事情,他的信任就提升上來。

所以往往我們現在,在人際關係當中,覺得好像是障礙的,決定不是對方的問題,是自己的心態錯了,「我」太重,就是我對,人家就錯了。你先把「我」放下,先設身處地,從他的角度去設想,你能理解他,這個對立就不存在了。一來能理解對方,二來能做得讓人家能接受,沒有不能化解的對立跟衝突。而且人的心境會互相交感,你一真誠、善意了,慢慢對方是可以感覺到的。

所以當下,「天下為公」,最重要的就是無私無我。兩個老師無私無我,「選賢與能」,她們也有很多很好的幹部;「講信修睦」,跟鄰里之間非常誠信、和睦。她們教的孩子,過年的時候,他們還練舞龍舞獅。過年,我們華人喜歡喜氣,這些小朋友就去服務這些鄉里,舞龍舞獅進去給他們討吉利。一些節慶的時候,表演節目給這些鄰里鄉黨看,慢慢的跟他們處得非常好。

現在做出了好樣子,連美國的州立大學社會系,都來向她們參觀學習,美國人哦,不是華人。所以現在她們還得找翻譯才行。所以大家要看,一個願心所形成的力量有多大,沒辦法估量,太有價值了。

東北都知道吉林松花江中學,在東北的教育界,稱「吉林松花江效應」,才一個學校,帶動了整個東北的教育界。我記得有一次在大慶,教育界的課程,好像是五天的課程,參加的老師超過一萬人。那一次松花江中學的老師,好像是三個還是四個一起去講課,因為他們的團體真幹,他們的人才就一直出來。所以校長去講課,班主任去講課,音樂老師去講課,怎麼透過學校課程把倫理理道德融進去。而且去參觀過他們學校經驗的,據我了解,海南、新疆,整個幾千里遠的地方都去過。還有一個學校,廣東的,開車開了兩、三天就這樣一直上去,去參觀訪問。

所以我們也要有志向,把自己所在的因緣、團體經營成「大同」的景象。在佛家講,經營成「六和敬」的團隊,把這些經驗供養給所有有緣的人,要真幹。「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這個只要透過教育,都做得到。

年老,他以修行、修道為樂,「老有所終」。現在國內,我們李寶庫部長,整個孝道的推廣單位,在全國設了一千多個點,專門給退休老人學習中華傳統文化,真是功德無量。好像說,明年可能會達到兩千多個地方,「老有所終」,真做。「壯有所用」,這些倫理道德的課程,讓成年人學了之後,提升他對家庭、社會的責任心,他就有動力去學習很多的能力、知識,「壯有所用」。「幼有所長」,像諸位學長們,你們也都是盡力在各地教導我們的下一代。下一代有人才,我們才對得起祖先,代代都要有聖賢人出來才行。

老子也是這樣的志向,我們從《道德經》當中看,「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包含最後一章都提到,「天之道,利而不害;聖人之道,為而不爭」,「既以為人,己愈有;既以與人,己愈多」,都是不斷的奉獻、布施的胸懷。

我們昨天也提到,「聖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救人,救多久?救一時,還是救一世,還是救生生世世?這個都看我們理解的程度。要救生生世世,絕對要破迷開悟,一定要「教學為先」。而這個教學為先,教育者要首先受教育。這個「教」字,上行下效,很重要的,我們自身要先下功夫。所以我們志向要很遠大,但是要從根本做起,要從眼前每一步紮紮實實做起。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什麼是本?格物是本。要先去掉私心、去掉欲望。老子說,「離欲清淨」,都是從習性、欲望下手;佛陀說,「息滅貪瞋痴,勤修戒定慧」。老子說,「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我們這個志向立好了,都要從眼前一步一步走過去。「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水到渠成。「物格而後知致」,我們煩惱輕,智慧就長;智慧一長,時時用經典來調整我們的存心,誠意正心;身可以修了,正已化人,感化家裡的人,就齊家了;自己的家又是這一個地區有緣人的榜樣,就治國,延伸到平天下。

我們馬來西亞非常難得,現在整個宗教的和諧,都是國家帶頭來做。十二月份,國家還有辦整個宗教的團結,國家帶頭來做,應該會非常重視這一件事,而且要邀請師長老人家來指導。所以諸位學長,感覺大家的福報挺大的,都能感得老人家當面來給我們寶貴的教誨、叮嚀。

我們看釋迦牟尼佛,他的志向,其實三教聖人,用一句話來總結都是一樣的,「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己身求安樂」。確實,我們從自身來看,我們的師長老人家,五十三年來講經不中斷,為的是什麼?不就是為我們每一個學生,盡心盡力奉獻他的智慧嗎?

而老人家又是自始至終,效法釋迦牟尼佛的行持跟釋迦牟尼佛的慈悲。在經上,佛陀有講到,如果能讓一個眾生發菩提心,縱使自己受地獄苦也決定沒有疲勞、厭倦。當我們看到這一段話,有沒有把佛陀這一份慈悲的心,領納在我們心中,變成我們的存心,「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胸懷。三教聖人的行持,我們每一代的讀書人、聖賢人都把它承傳下來。

在台灣,李炳南師公在台灣講課三十八年沒有中斷。老人家講了三十八年,他老人家是九十七歲,九十七歲那一年,他還上台要講課,那個時候行動已經不方便了,幾個學生把老人扛上講台。學生事後給老師講,「老師,您何必這樣子,您培養出來的學生這麼多了,讓他們講就好,您不要這麼辛苦。」李師公講到,「只要眾生需要我講一天,我活一天就講一天。」

老人家「詩言志」,他寫的詩表達了他的心志、他的胸懷。老人家寫到,「未改心腸熱,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不惜自焚身。」自始至終沒有改變這顆古道熱腸。

我們看這個悲憫,尤其在佛家很清楚,人要得人身太難。整個世間,我們看所有的森林,能得做人的人身的,那個佔所有森林的比例,根本就接近於零。我們看一個亞馬遜森林裡面的螞蟻,就是人的多少倍了,當人談何容易。當了人,又當了中華兒女,有多好的機會這一生能成就智慧,可是卻走到歧路,不斷的墮落下去,所以憐憫,「全憐暗路人」。「但能光照遠」,老人家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人生,絕不惋惜,縱使是自己燃燒自己,才能讓眾生得利益,他也在所不惜。

我們曾經在李老師的紀念館看到,剛好展覽當中有一個教鞭,我們一看到,「哦,這個是李老師上課的教鞭。」結果解說的老師說到,這個教鞭不是李老師的,是學生拿給李老師的教鞭。因為有一次學生不聽話,上課的時候比較吵,結果事後,學生覺得很慚愧,就主動拿了這一根棍子,跪到老師面前,請老師責罰。

當下,李師公把這個鞭子拿起來往自己身上打,說到,「是我自己不好,是我自己沒教好。」這個學生感念師公這一份德風,就把那個棍子留下來。包含那個紀念館裡面,有好幾封印光祖師親筆的書信,我們看到那個,有沒有看到李師公的那一份心啊!看到這一張信保留得這麼好,代表李老師對印祖的教誨念念不敢忘懷,孜孜不倦弘道、承傳道統。

我們再看我們的師長,承傳李師公的德風,也是五十三年教學不斷。而且現在為了廣大的大眾受益,老人家八十五歲了,現在每天還講經四個小時,沒有疲厭。八十幾歲常常參加國際會議,把我們老祖宗這些能夠化解世界災難、促進和平的方法告訴大眾,確實是抓住一切的機會來挽救世界的劫難。

我們從年齡上看,我們這個年齡已經算是孫子輩的了,老人家算我們爺爺輩的,有時候看到師長的風範,真是無地自容,都覺得應該挖一個洞躲起來。老人家講學四個小時都不喊累,我們講個課一個半小時,下來就哎喲、哎喲,那願心差太多了。所以這麼好的榜樣,我們就要用心去效法、去學習。

師長一生的行持,每一個階段都是我們的學處。包含,以至誠恭敬的心向三位老師學習。我們看,當時候這三位老師,都是台灣當時候傳統文化造詣最高的三位明師,方東美教授、章嘉大師、李炳南老師。請問大家,老人家能遇到這三個老師,是偶然的嗎?是運氣好嗎?現在大家都能講出標準答案:不是。可是事實上,我們可能在處事當中,比方,我們很容易看這個領導對誰比較好,這個領導比較栽培誰,比較對我不好。

你看我們在自己的境界當中,很容易都是起這些念頭,「這個講學的老師對他比較好,對我比較不好,偏心。」曾經也有朋友跟我講,他說,「古聖先賢跟佛菩薩對你比較好。」我跟他說,「你這句話不可以這麼講,你這句話造的罪業可不小。」為什麼?這叫誣衊聖賢佛菩薩,有沒有道理?有啊。你這句話是說佛菩薩偏心,這句話把聖人看成凡夫了,那這不是造罪業了嗎?

聖賢佛菩薩他是平等、慈悲,可是為什麼人的感受不同?你至誠恭敬,你愈相信,他當然能保護你,他能護念你的程度就愈高,所以那是我們決定的,不是他們偏心。所以能不能至誠相信聖賢、相信師長,能正確的尊重師長,這個師道的態度能起來,它的根在哪?根在孝道。師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我們都覺得父母偏心,真正去受教育的時候,也會覺得老師偏心、領導偏心。

你看父母,孩子每個人的資質,他的身心狀況都不一樣,所以父母也要根據情況去愛護。有時候家裡的條件又比較不足,種種這些因素,所以真正跟父母連心的孩子,他就能從這些細節當中去體恤到父母。這一份孝心很自然的延伸到他對師長,他也能去體會老人家的不容易。體會到老人家不容易,決定團結師兄弟,不願意再給團體製造人和上的問題、人事上的紛爭。當我們在家裡,在那裡計較,「媽,妳偏心。」你說媽那時候心裡多難受,每講一次,可能老母親的心裡都要淌一次血。

所以師道建立在孝道的基礎上,這句話含義非常深遠。為什麼老人家講到,現在要找一個好學生,很難?因為現在要找一個真正的孝子,不容易,文化斷了兩、三代了。當我們現在看到那些孩子從小就學《弟子規》,兩歲、三歲就學,我們非常感動。他們以後會比我們優秀很多,我們的民族復興有希望,我們高興啊。教著這些小孩,給我們無比的動力,我們不希望他們再走我們這麼大的彎路。

所以師長能遇到三位好老師,都是因為他至誠恭敬的心,感應來的三個殊勝的緣。除了這個至誠恭敬的孝心之外,還有一點很重要,悲天憫人的慈悲心。老人家十幾歲,那個時候又是抗戰,失學了,師父不到二十歲就在想,讓天下人都能讀到聖賢書,因為老人家覺得失學太苦了,就為天下著想。由於這一份慈悲的心,當遇到這三位老師的時候,這些老師可以感受到,這個學生胸懷博大,這是傳道統的法器,就傾囊相授,一對一教。全部都是感應來的,都不是偶然的。

當然,跟著三位老師學習之後,老人家堅持學習佛陀的行持、風範,一定堅持釋迦牟尼佛的教學,講經不中斷。結果那個時候難到沒有地方住。

諸位學長,我們有沒有弘揚中華文化到沒有地方住?所以我們現在遇到那些障礙算什麼?小巫見大巫,跟師長一生所修的忍辱、所經歷的挫折,我們真是微不足道。沒有地方住到什麼程度?在火車站住。我非常感激新加坡一個長者,他早年在新加坡,曾經跟師父時間很長,他知道。老人家當時候遇到韓館長,韓館長看到一個這麼有道行的出家人睡在火車站,趕緊了解,把師父請到家裡住了三十年,護持師長。我們也看到師長一生重情義,沒有韓館長的護持,就沒有他老人家今天的成就,所以所有講經的地方,一定把韓館長的照片立在那裡,念念不忘她護持的恩德。

整個師父所走的這些行持,我們明天再有一節課,我們來談,從聖賢到我們師公、師長他們的行持,能給我們這一生弘揚文化什麼寶貴的風範、啟示,再來跟大家一起分享。謝謝大家。

 

 

文摘:http://www.dizigui.com.my/Item/1098.aspx

敬祝 諸大善菩薩 平安健康 福慧圓滿

自如頂禮 阿彌陀佛

台長: 自如
人氣(339)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不分類 | 個人分類: 幸福人生講座 |
此分類下一篇: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三集)
此分類上一篇:如何承傳中華文化(第一集)
TOP
詳全文